评论:溺水是谁的盛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6日20:00 光明网
慕毅飞

  一个在兰州打工的十六岁少年,在黄河边一沙坑游泳时溺水(7月10日《兰州晨报》)。溺水少年的不幸,却成了看客与筏子客的大幸。现场有近千名群众围观,岸边挤满了人,桥上站满了人,过路司机下车观看,造成了拥堵。明知有人溺水,但一张张现场照片,留下的是看客快意的表情。民警叫来羊皮筏子,3000元价格,说不动筏子客下水,下了水,又几次回岸,耽于讨价。在这些筏子客看来,人命关天,正是狠宰一刀的机会。尤其让人意想不到的是,有4名好心市民冒险下水,仗义救人,围观群众却鼓掌起哄,看到救人者呛了水,看客发出的竟是嘘声。

  最后,溺水少年死了。一个生命的悲剧和一个家庭的悲哀,只让筏子客发了笔横财,让看客们饱了回眼福。溺水,成了盛宴。食客们满意地走了,只把无尽的苦涩,留给整个社会去咀嚼。当然可以进行道德的批判,但道德总在金钱面前失重,批判就不免让人生厌;当然可以进行良知的呼唤,但良知总在群体的无意识中消解,呼唤也就变得徒然。我甚至原谅过看客,以为他们是在被冷漠、被边缘化的过程中,回报了一种冷漠和边缘化;愿意相信他们是在缺失了被别人关爱和扶助之后,才丧失了关爱和扶助别人的意愿。

  当人性都可以被敛财的贪欲和观赏的刺激吞噬殆尽,鲜活的生命都可以被要挟以赚钱、被赏玩以取乐,究竟是什么的传承和扭曲,让人连畏惧不幸加诸己身的理性也荡然无存!我们树立过那么多道德的楷模,诵读过那么多道德的警句,是否反证着类似的道德运动,并不符合道德生成的规律?看客错了,但看客是一种社会存在;尤其是这样的社会存在表现在数百上千人身上,表现得那么过分又那么一致,能追究的只能是整个社会的道德影响。

  我们从来不缺道德的高标,甚至于每天都能看到舍己救人的新闻;但我们缺乏对道德底线的坚守,缺乏一种群体性的坚守。黄河岸边,千名看客中,怎么就没一个人能意识到,这是缺德的观赏,是丧失人性的起哄,是见不得人的幸灾乐祸!人人都目光向前,等着鉴赏生命的悲剧;怎么就没人转目相觑,看一看人性的丑剧?我以为,这种人性的丑剧,来自于人性的扭曲,而正是扭曲的道德观,最终扭曲了人性。有人就贬低过“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道德价值,否定过道德的利己性,以为纯然无私的道德才叫道德。结果,使道德与大众渐离渐远,最终成为社会的奢侈品。今天,你不救人;明天,可能就没人救你。今天,你乐意救人,以后人人乐意救人,那么,就会有人乐意救你。这样的道理,看客们很可能不懂。视溺水为盛宴的,不正是这样的看客!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