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象灾害为何频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06:40 中国青年报

  实习生 严亚男

  入夏以来,中国部分地区气象灾害频发。川渝地区刚刚驱赶走旱魔,暴雨洪涝又至;淮河发生1954年以来流域性大洪水;水淹泉城……

  “今年的洪灾主要是因为雨带推移缓慢造成的。”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中心副主任毕宝贵分析说,降水天气从6月7日至13日主要集中在两广和贵州地区,19日转移到长江流域,27日才到了淮河流域。与常年相比,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比较滞后,从华南地区转移到长江流域再到淮河流域,都比往年晚了几天。

  他说,今年夏天冷暖空气势均力敌,在江淮流域展开拉锯战,导致雨带推移缓慢。按常年来说,现在江淮地区应该已经“出梅”,进入高温、干旱天气,但现在还是梅雨纷纷。预计一周之内还将持续这种天气,21日以后的降水量会减少,一周以后是否转移还不确定。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最新的评估报告指出,近50年来,大部分陆地区域强降水发生频率上升,某些极端事件如热昼、热夜、热浪更为频繁,更大范围地区发生了强度更强、持续更长的干旱,热带气旋(台风和飓风)强度增大。

  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罗勇研究员介绍说,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高温热浪、干旱、洪涝等一些气象灾害的发生趋多趋强。这主要是因为气候变暖,导致海陆温差、南北向温差变化,大气水汽含量变化,从而影响到大气环流异常。当然气候变暖是个大的背景,每一次具体的气象灾害的发生都是和当时的大气环流和气象条件有关的。比如最近重庆的强雷暴雨,就是因为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西进,与热带海洋地区生成的西南暖湿气流在重庆上空相遇,同时配合有利的上升气流而形成。

  如何应对气象灾害趋强趋多的现实性挑战,尽可能减少灾害损失?罗勇认为,应加强气象灾害预警系统和应急体系建设,强化气象监测并做到在第一时间将预警信息传达到政府决策者和公众。同时还要科学修订气象灾害防御标准。各级政府要加强气象灾害风险评估,严格实施气象灾害风险论证制度,未雨绸缪,加强规划,科学设计,使人居环境和重要的战略基础设施远离灾害多发区、易发区和自然环境脆弱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