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团结筑长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08:16 大江网-江西日报

  

军民团结筑长城

  武警江西省总队二支队为驻地少年儿童开放军事夏令营日。杨奕本报记者梁振堂摄

  一段历史,可以定格成为永恒;一段历史,可以传承一种文化、一种精神。

  江西是中国革命的摇篮、人民军队的诞生地,在革命战争年代,江西军民在党的领导下,患难与共,谱写了一曲曲军爱民、民拥军的壮丽颂歌。

  光阴荏苒,历史迈入21世纪,江西人民对子弟兵的热爱也历久弥坚。“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正是这种军民鱼水相依、肝胆相照的深情,使新时期我省的双拥之花姹紫嫣红,常开不谢。

  军爱民:保家富民冲锋在前

  “江西是我们的第二故乡,我们都是江西人!”这是驻赣部队官兵共同的心声。驻赣部队围绕“富民兴赣”大业和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崛起,积极参加地方“三个文明”建设,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投身重点工程建设,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一曲曲拥政爱民的华彩乐章。

  哪里出现灾情、险情,哪里就有子弟兵的身影。2005年,在抗御“泰利”台风和九江地震灾害中,驻赣部队出动官兵2.2万多人次,动用舟艇120艘次,车辆600台次,转移疏散群众5万多人。2006年7月26日,上犹县发生特大山洪灾害,省军区、赣州军分区及所属人武部在积极协调地方提供交通、通信、医疗、食宿等保障工作的同时,先后出动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7400多人次投入抢险、搜救等工作,清理4.73万立方米漂浮物和3500余根(件)危险品,抢修道路18公里。

  2006年10月17日上午,位于靖安县工业园区的远南竹材有限公司突发火灾,靖安县公安消防中队两辆执勤消防车立即赶到现场。在摸索搜救被困人员的过程中,消防官兵朱川浩、袁波、王书龙因地面情况复杂,视线严重受阻,掉入了一个未被完全封闭的蓄水井中,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2007年5月6日,武警江西总队二支队战士于帅与战友在省委大院周边执行巡逻任务,突然听见有人大喊“抓小偷”,于帅等人迅速包抄上去,无路可逃的男子竟掏出带有艾滋病病毒的针头相威胁,于帅在与小偷搏斗时被针头扎中。事后,他仍无怨无悔:“如果我不冲上去,受到伤害的就是战友或群众;如果我不将他制服,旁边的群众就有可能面临更大危险。”

  哪里群众有困难、有需要,子弟兵就及时出现在哪里。2004年夏天,连续的高温使广丰县下溪镇严重缺水,群众面临饮水难。广丰县消防大队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立即组织官兵用消防车给村民义务送水,每月往返十几趟,送水共计80多吨,在炎炎夏日给村民送去了清凉。2005年5月10日,赣州市老城区因水质异常导致大面积停水,市消防支队出动16辆消防车,顶着烈日,为广大市民送水,缓解了群众用水困难。

  在南昌城里、井冈山下、赣江两岸,每一项重点工程,都能见到子弟兵挥汗如雨的身影。2004年,南昌八一广场改扩建工程即将在国庆节前结束,并对公众开放,后期清扫工作任务重、时间紧,驻昌部队主动请战,在南昌警备区的大力协调下,先后出动官兵5000余人次,在国庆节前日夜擦洗,终于使新八一广场在国庆节对市民开放。

  各部队采取定点扶贫、挂钩扶贫、对口扶贫等形式开展扶贫攻坚活动,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九江军分区实施“百村万户”工程,组织民兵预备役人员参与建设“小康示范村庄”100个,在民兵预备役人员中培养致富带头人9800多人。

  民拥军:排忧解难鱼水真情

  2003年1月,因气温骤降,井冈山大雪封山,交通中断,在山上拉练的南昌陆院1000多名官兵被困山上,后勤保障十分困难。井冈山市领导带领市双拥办的同志想方设法为部队解决给养,协调有关单位及个体户驾驶安装了防滑链的货车连夜下山,赶到90多公里远的泰和县紧急调运新鲜猪肉和蔬菜供应给部队。

  驻赣某部是一支有着光荣传统、英雄辈出的部队,战斗英雄杜凤瑞、航天英雄聂海胜都出自这个部队。2004年,当得知部队没有安装有线电视,官兵只能看到几个频道时,南昌市投资60多万元,专门铺设了一条长达10公里的光缆到军营,让官兵们看上了画面清晰、丰富多彩的电视节目。

  这两个例子,只是近年来江西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关心支持部队建设、为部队办实事的一个缩影。

  “居安思危”、“长固才能久安”,这些朴素的理念在江西人民心中根深蒂固,也转化为江西人民巩固国防的不竭动力。近三年来,全省用于支援部队基础设施建设的经费近3亿元,划拨训练、生产、生活设施等建设用地2万亩,全省绝大部分人武、武警、消防等部队都更新或新建了作战指挥设施、生活服务设施和训练办公场所,部队的战备训练、工作生活条件得到很大改善。为加强驻赣部队的生活服务保障,各地积极实施军队“菜篮子工程”,优质优价组织军粮供应等,使部队的后勤保障更加有力,提高了部队战斗力。

  转业退伍安置、随军家属安置、现役军人子女的入托入学等,是部队官兵普遍关心的问题。为解决官兵们的后顾之忧,我省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转业干部安置作为“一把手”工程来抓,近三年,全省接收安置了2万余名军转干部、3万余名退伍士兵、近千名军队离退休干部职工和随军家属。为进一步做好部队干部家属子女的就业就学工作,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省人事厅、省民政厅、省教育厅、省军区政治部于今年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驻赣部队干部随军家属子女就业就学工作的意见》。

  我省老红军多、革命功臣多,共有各类优抚对象220多万人。围绕提高重点优抚对象生活质量,使他们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各地把为他们解决生活难、住房难、医疗难的问题提到了重要位置,三年来,我省先后5次提高各类优抚对象的抚恤补助标准,建立了包括医疗优待、定额医疗补助和大病救助三个层面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同时,实施“优抚安居工程”,努力解决优抚对象的住房困难。

  军民共建:双拥之花竞相绽放

  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是新时期双拥工作的重要载体,是加强军政军民团结的有效途径。军地各级领导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双拥工作的重大活动都精心组织,积极参与,对重要问题都认真研究,及时解决。广大军民在创建双拥模范城(县)活动中,发挥优势,积极参与,争作贡献。“为驻地繁荣、为群众造福”,“为军人解难、为军属分忧”的群众性双拥活动在各地蓬勃开展,数以万计的双拥服务组织常年活跃在城乡和军营。

  围绕科技拥军和科技助民,军地互办实事,是双拥工作的一个亮点。从2005年开始,在全省开展了“援建军营图书室,共建学习型军营”活动,全省援建驻赣部队图书价值80多万元。在去年召开的全国援建军营图书室活动总结表彰大会上,我省九江市民政局、鹰潭市民政局获优秀组织奖,南昌市东湖区民政局裴爱英、遂川县民政局李继杰被评为先进个人。驻赣部队发挥自身优势,开展科技扶贫、科技助民活动。按照全军统一部署,2006年,南京军区在我省赣州市援建了5所希望小学,省军区积极协调省政府,投入150万元用于希望小学建设,各级捐款助学60多万元,捐赠各类教学器材1000多件,帮助300多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仅2006年,驻赣部队就为驻地群众举办各类科技培训班500多期,培训人员4万人次,通过全省1800多个民兵预备役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帮助3万户贫困群众、军烈属脱贫致富。

  在江西崛起的新征程上,江西军民用智慧、汗水和行动共同谱写着一曲曲军爱民、民拥军的赞歌,筑起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钢铁长城。

  本报记者朱雪军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