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治理通货膨胀,需要财经政策转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10:10 南方报业网

  前天社论认为当前通货膨胀的主因是急速增长的外汇储备引起的人民币发行过度,我认为这不是唯一原因。

  外汇储备相当于强制储蓄,推迟消费。它损害了老年人的利益,但是理论上有利于子孙后代。现在的老年人过了大半辈子穷日子,习惯了。这些年托改革开放的福,生产力提高了,GDP增长了,但老年人的消费观念一时转变不过来。有点小钱不是想着改善生活,而是往银行里存,给银行增加利息支出和工作量,银行们被烦得把排队机给撤了。政府用外汇储备的方式强迫老百姓储蓄,把储蓄放在国外,好过被官员公干时在餐桌上吃掉、出行中烧掉。等到老百姓有能力支配财政开支时,再拿出来改善生活,也算是个不最坏的选择。前提条件是外汇储备经营得稳妥,别变成上海社保基金的海外版。

  目前的通胀,成因除了外贸顺差之外,还有“积极的财经政策”留下的后遗症,这笔账是无法还上的了。凯恩斯理论的缺陷,在上世纪70年代的欧美国家已经暴露无遗。凯恩斯理论破产之后,外国的“积极的财经政策”,一般包括增加政府开支和减税两个方面,比如里根和小布什执政时期。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凯恩斯理论被某些人当做宝贝,“积极的财政政策”不减税,反而增税。最要命的是一“积极”起来,就看不到“消极”的前景了。在通货紧缩的时候,发国债是为了“拉动消费”,增税是为了“刺激消费”。通货膨胀的时候,发国债是为了收紧“流动性过剩”,增税是为了“抑制投资”。名目不同,手段一如既往,都是和老百姓钱袋子过不去。如果承认当前的金融形势不太妙,那就得反思与老百姓钱袋子过不去的政策,到底是不是达到了、能不能达到所声称的效果。“积极的财经政策”已经有些年份了,足够总结经验教训了。钱由政府来花,是不是比老百姓花得更明智?由政府来投资,是不是比企业家投资的收益率更高?

  我认为政府开支产生需求不产生等价的供应,是当前这一轮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现在看不到制止通货膨胀的有效政策出台。通货膨胀本身也是增税,空发货币是增货币税,通货膨胀引起的工资和物价上涨增加了所得税,各种名目的保险费、减少出口退税、增加印花税……财政收入增速惊人,远高于GDP和人均收入增长速度,但国债规模却在继续膨胀。

  □余以为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