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精神重在细水长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16:02 新民晚报

  冯钢

  一个贴近民生的媒体品牌,一种“架桥排难”的心愿,最终不期然形成一个志愿服务的项目,这是新民晚报开通“夏令热线”15年来新的收获。“夏令热线”自创始起,就吸引了社会方方面面人士的参与,但征集志愿者,则在去年初试。一上来,“热线”志愿者招募就很火爆,今年更有许多公司白领走进夏令热线志愿者的行列。

  “夏令热线”作为一个短期的公益项目,对投入者要求门槛不很高,能分批接纳的人数也不很多,但这并不影响这项志愿活动的价值。可能我们太习惯那种通过社会动员来制造的宏大场面,而使志愿者的高昂热情与社会生活的平淡琐碎形成了反差。如何才能使广泛的社会爱心与现实的社会期待更好地结合?“夏令热线”在这个问题上做了非常有益的探索。

  在“夏令热线”一个多月的时间里,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普通市民踊跃报名,利用点点滴滴的空闲时间,担当起接投诉、出现场、给反馈的角色,在政府与百姓的日常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让缺水断电、环境污染这类百姓难以应付的日常琐事,迅速成为政府职能部门必须立马面对的急事,并对政府的工作形成了直接监督。

  没有庄严的仪式和铿锵的誓言,但志愿者的热情和爱心却显得格外清晰;没有锣鼓喧天、红旗飘扬,但百姓日常生活中的急事、难事、烦心事却有了解决的希望。上海市民内心蕴藏着的爱心和奉献精神,也被“夏令热线”的志愿者活动“激活”。由此可见,我们的社会并不缺乏爱心,但我们的爱心需要有效的释放渠道。市民们澎湃的志愿热情,需要更多类似“夏令热线”的活动平台。志愿者活动只有使之日常化,才能细水长流、持之以恒;只有使之小型化,才能真正渗入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只有使之平民化,才能激发起更为广泛的参与热情。

爱问(iAs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