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双号限行:若要常态化 权利待完善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02:06 新京报

  ■ 社论

  今天,北京单双号限行结束。此前,从8月17日开始的4天,既是“好运北京”综合测试赛举办的时间,也是考验北京市公民责任意识和政策配合意识的4天,在这4天里,北京及外地进京机动车实行“单双号”限行。

  单双号限行政策借奥运东风而得民众配合,从数量上看,4天中北京共限制500万辆汽车出行,而同时由于北京市提前向公众进行了解释,并“恳请”公众谅解,绝大多数汽车拥有者让渡行驶权,给予了积极配合。4天限行,4天通畅,4个蓝天……执行效果人所共见,一个充满责任意识的现代公民社会形态,呈现在这个初秋的北京。

  从通常意义上说,我们都会在事后评估一项政策的得失。如果从短期来评估一项政策,当然会首先考虑这项政策的可感效果,比如大气污染、交通堵塞取得怎样的成效。但是,如果要立足长远,立足公众利益评估一项政策的得失,而且要研究这项政策的可重复效应时,所要考虑的恐怕就不能只是这几个简单的数据。

  公民是现代社会最可爱的人。他们既有维护自身权益的头脑,也可以为了国家利益放弃自身的便利。配合4天的临时政策,很多有车族自发地寻找新的出行方式,比如拼车上下班、乘坐公交,甚至骑车等。这是公众在配合政策执行方面做出的努力。与此同时,政府也采取了有效的应对措施,如公交车提前到站、增加公交班次和地铁班次、缩短发车时间、投放公共自行车供租用等,充分保障了市民的方便快捷出行。

  单双号限行政策目前所得到的认可,其实并不能改变这项政策临时性和强制性的特点。临时性、强制性的单双号限行政策,的确在短期内解决了北京城内的交通拥堵,但从长远看,如果要使这种做法成为常态,那么,还有不少权利的规范问题需要妥善解决。城市内车辆的限行,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然,因此,迫切需要在相关制度、法律、

公共交通等一系列方面,做更充分、更细致的准备。

  比如,在这4天中所采取的非常规的、强化公共交通的得力措施,是不是需要作为一种常态,保持下去。我们需要明白,在北京,之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有车族,一个重要原因之一,是交通的方便性、快捷性、舒适性等,还存在不足。如果公共交通的运量提高了,舒适度提高了,也足够方便快捷,相信会有更多人主张乘公共交通工具出行。

  的确,北京的交通难题棘手。尤其在奥运会期间,交通压力可想而知。如果要将单双号限行的政策可持续使用,政府除了要做好政策执行前的解释和说服工作,还需面临新的制度支持。比如,如何保护有车族在缴纳了

养路费、车船使用税之后的权利,又如何补偿公众在配合政策过程中的利益损失等。毕竟,公众已经为这项政策的执行,做出了权利上的牺牲,与之相应,获得合理的权利救济也是合理的。

  “感谢”、“恳请”是政府人性化管理的进步,但这些毕竟只是情感上的激励。如果把北京的万里晴空、或者通畅交通,当作这个现代化都市的一种美丽表情,是不是也应该把公众的出行便利、合理的费用让渡,作为她的另一种美丽表情?为了每一个笑脸如花,我们的确还需要一些更为人性化、合理化和科学化的制度安排。

  可以预见的是,在北京目前的交通状况下,明年奥运会期间,北京依然会采取非常规措施管理交通。那么,这4天里北京公众为奥运测试赛所奉献的一幕幕,就需要既让我们深深感动,又值得我们深深省思。毕竟,“人文奥运”的完美实现,需要每一个人的完美配合和热情参与,政府也需要切实把“单双号”限行对市民的影响降到最低。

  相关报道见A14版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