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6日03:16 新京报

  (上接B10版)

  珍稀植物堪比大熊猫

  看起来,保护植物在相关领域掀起了如火如荼的保护运动。然而,相比动物来说,植物保护却是个相对冷门的领域。

  姜英淑指出,植物保护首先便要对植物进行全面调查。《北京植物志》中保存了记载,比如房山曾发现过什么植物等等。但过去的植物调查并没有进行全部调查。而最为关键的是,目前植物生长的环境已经发生了明显改变,类似气候变暖、生态环境被破坏了。在这种新情况下,植物的生长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谁也无法给出一个正确的答案。正是在此种背景下,才有了北京市植物种质资源的调查计划。

  野生动植物保护国际中国植物保护项目官员黎晓亚也表示,对植物资源的全面调查是个极为艰巨的任务。某些珍稀植物分布在深山里,至今还可能人迹罕至。

  事实上,世界上已知植物超过30万种,其中有六成受到威胁,全球生物多样性遭到大幅破坏。研究指出,生物物种的灭绝速率比其自然过程加快了约1000倍。生态系统的大面积破坏和退化使中国的许多物种已变成濒危种。高等植物中濒危种高达4000—5000种,占总种数的15%—20%。在《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列出的640个世界性濒危物种中,中国就占156种,约其总数的1/4。而10%—20%处于濒危状态的植物甚至比

大熊猫还珍贵。

  今年4月,第三届世界植物园大会在武汉举行时,世界植物研究权威———植物园保护国际董事和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美国科学促进会前主席、美国密苏里植物园主任瑞文(Peter Raven)院士甚至预测,如果多种因素叠加起来,本世纪末全球80%的物种将灭绝。而这种灭绝速度,比6500万年前物种灭绝的速度快得多。而一旦全球80%的物种真的灭绝,那么地球要恢复物种多样性,至少需要一千万年。

  保护措施与动物有别

  保护稀有濒危植物成了全球的一个共同目标。濒危植物的保护与动物保护一样,有就地保护和迁地保护等几种方式。

  就地保护,主要是通过在原来生境中对濒危动植物进行保护,也就是保护自然生态系统和自然生态环境中受到威胁的动植物种类。“这不仅保存了植物种群,也保护了相关生态环境。”黎晓亚指出,在自然的栖息地上,产生了一系列的生物多样性,这对物种的延续性起到了极为有利的作用。

  然而就地保护在很多情况下并不能拯救所有濒危植物。由此便有了迁地保护。百山祖冷杉,这一接近灭绝的“植物活化石”,自1976年以来便开始进行野生植株自然结实种子繁殖,但却未获成功。直到1991年采集到一批原生百山祖冷杉后,进行人工育苗,并将实生苗分别移植到不同海拔高度不同位置的5个地方,由此开始进行了迁地保护。事实上,“植物全球保育战略”(GSPC)的目标之一,便是到2010年全球有60%的受威胁植物得到迁地保护。植物迁地保护的方式主要有:活体栽培、种子库、离体保存及DNA库。

  黎晓亚指出,和动物相比,植物的迁地保护要方便得多,因为植物的管理和繁殖相对容易。大多数植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并不苛刻。植物还具有多样化的繁育系统,其自然生殖和人工繁殖都比动物容易。

  植物保护却也有其特殊性。植物园在收集和引种过程中,普遍存在来源不清、遗传混杂和盲目定植等问题,这就给被保护的植物带来一系列的遗传风险,特别是考虑到濒危物种的回归引种时,问题会更突出。

  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就是不可忽略的一个问题。遗传多样性涵盖了同一物种个体间所有遗传上的差异,它是物种生存与进化的物质基础。科学研究人员发现,遗传多样性的丧失将降低物种适应环境变化的能力,特别是物种抵抗病虫害的能力,甚至导致某些物种的直接灭绝。由于稀有濒危植物多为小居群,野生数量稀少,这在客观上造成植物园在收集、引种时的困难。由此,在植物园迁地保存的居群中,栽培的个体通常只有少数几棵成年植株,这就使得目前所保存的绝大部分稀有濒危植物没有涵盖物种足够的遗传多样性。武汉植物园曾对5株伞花木及其200多株子代幼苗的遗传多样性进行过测试。结果发现,多态基因座低于10%,表明该物种迁地保护居群的遗传多样性极低。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