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美战争与美国“愤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6日03:26 新京报

  19世纪末的德国宰相俾斯麦曾经有一句名言:“上帝特别眷顾傻瓜、醉汉和美国。”近200年前,新兴而弱小的美国就曾对英国宣战,尽管结果以弱胜强,但当时的美国政要和史学家都认为这是一场不必要的战争,而战争的发动,则和当时美国政界的“愤青”们有关。

  1812年,年轻的美国对英国宣战,战争的主要理由是英国侵犯了美国的中立权利,当时正在进行拿破仑战争,英法双方都在互相掐对方的脖子,中立国的自由贸易权利屡屡遭到侵犯。其他两个理由是美国海员被英军非法征用以及英国怂恿印第安人攻击边疆地区。

  “在宣战的霎那间,总统就对战争是不是必要感到了懊悔。”当时的美国国务卿门罗如此说到。连发起这场战争的人心里都不踏实,可见这场战争的必要性有“多大”了。美国史学界一直有一个说法,就是1812年美英战争是一场不必要的战争。就在美国宣战几天前,英国议会就宣布要取消对限制美国贸易的各项法令,但当时还没有海底电缆,结果消息传到美国的时候已经晚了。

  英国人想不到美国真的会打,其实美国政府中的许多人也没想到会打起来,虽然大家吵吵嚷嚷,但是实力对比摆在那里:当时整个美国只有12000名正规军,而英国则有数十万能征惯战的沙场老兵。英国是第一海军强国,美国当时则还没有海军可言。且不说美国当时还有财政虚弱,地区分歧严重等内患。

  之所以美国要在明显不利的条件下对英国开战,同当时一大批“愤怒青年”登上政坛有关。1810年美国众议院选举,将近一半的众议院席位换成了新面孔。这批年轻的新众议员大多来自西部和南部,出生在美国独立战争之后的岁月。他们自称“战鹰”(‘鹰派’的词源),强烈要求对英国态度强硬。

  这批人的首领们视美国为外国压迫下的受害者,痛心疾首,四处呼吁。他们鼓吹美国的主权和荣誉受到了英国的威胁,美国应该向整个美洲大陆扩张,吞并加拿大。

  在国际纠纷中,最容易出现的错误之一就是把利益纠纷问题上升到“国家面子”问题。国家实际利益如何往往是曲折和看不见的,而国家所取得表面荣耀却清晰可辨。而某一事件一旦上升到“国家面子”问题,小问题也就有了被无限放大的危险。

  第二个错误就是以为态度强硬就是外交的唯一合理态度。这些愤怒青年议员们满心打算着只要态度强硬,英国人一定会做出让步。结果却是双方迎头碰上。

  当一个新兴国家兴起的时候,民族自豪感总是最能打动人心弦的一种情感,但一百多年前的美国愤青们,却没能将自豪和自大分辨清楚,导致一场原可避免的战争。

  □郑飞(

复旦大学 博士生)

     新浪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