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拍卖会落幕如火如荼的交易却风采依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0日10:52 黑龙江日报

  2007年声势浩大的艺术品春季拍卖会虽已缓缓落下帷幕,如火如荼的艺术品交易却风采依旧。

  据相关部门统计数字显示:到2005年末,中国艺术品收藏爱好者和投资者已经达到7000万人。两年后的今天,这人数有增无减。一次次刷新的拍卖纪录,不断攀长的交易数字,热情追捧的电视节目,高价热销的收藏类图书杂志,人潮人海的交易现场等这些“火焰”燃烧起来,升腾了收藏投资者的欲望,开始了一场全民的狂欢,宣告了全民收藏时代的到来。

  有专家分析指出,正处于第四次收藏热潮的中国,和前三次热潮一样,全国上下都以收藏为乐;市场上古玩、书画交易频繁;仿造的艺术品、工艺品花样翻新,层次繁多,满足不同民众审美的需求;理论研究兴起,文物保护力度加大。

  与前三次热潮不同的是,当下的全民收藏更趋向大众化,收藏层次也比较繁杂。有成熟的收藏家,他们一般有很丰富的收藏知识,对收藏市场有较准确的独特判断;有的以投资理财为主要目的,他们往往有较高的品位和鉴别眼力;还有一般的收藏爱好者,他们往往收藏一些虽不起眼但乐趣无穷的“小东西”……

  “只收藏对的不收藏贵的”

  那些以藏为主的收藏者一般都是艺术领域的专家学者,他们对收藏非常痴迷,一旦在市场上遇见符合自己收藏专题的,在可支付能力范围内,都会倾资收购。他们不仅有一定数量的收藏品,而且对艺术、对收藏有一个全局把握,有专业的收藏知识和鉴赏眼力。

  这些收藏者又可以细分为两大类:1、研究型收藏,收藏的主要目的是进行研究,收藏的作品并非都是名家名作,只要有助于研究的作品都行。2、专题收藏,即收藏不同艺术家、不同流派的同一题材作品,如荷花、梅花等。

  他们认为,收藏是一门不折不扣的学问,做一名收藏家需要很深的艺术修养和综合知识。藏只是收藏的最低层次,赏、玩、鉴才是收藏的最终归宿。在真正的收藏家眼里,艺术品的经济价值往往让位于其艺术价值,他们注重的是收藏过程的快乐与体验。他们用心把玩艺术品,对喜欢的收藏倾注了极大的精力与情感,并且锲而不舍,以一种平和的心态对待收藏,“不以价高喜,不以价低悲”。

  “我都是收藏那些在近现代艺术史上有一定位置和意义的,有研究价值和学理价值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并不是贵的。只收藏对的,不收藏贵的。”著名书画家唐吟方道出自己的收藏理念。

  以投资为主的收藏者

  以投资为主的收藏者是艺术品市场的生力军和领军人物。他们主要通过拍卖会、画廊等交易市场进行收藏。他们之中的绝大部分只是凭借自己的眼光买进卖出,一旦遇上有利可图的艺术品,就出资购买。他们涉足收藏的原因主要是艺术品回报率高、升值空间大、买卖自由这些理性的经济因素。在他们的眼中,收藏不是一种喜好,投资理财才是“正道”。

  他们逐渐把艺术市场的“星星之火”燎原成光芒四射的“熊熊大火”,对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形成功不可没。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国没有完整的艺术市场,所有艺术作品的价格低得难以想象。直到1992年,中国才真正形成当代艺术市场,其标志是北京92国际拍卖会。1992年到新世纪初,艺术品市场一直起起伏伏、时高时低。到2003年前后,艺术品市场突然“加速”,发展迅猛,2004年和2005年一直处于“高热”状态,2006年遭遇了“倒春寒”,大量资本从交易市场抽离,许多买家抱观望态度。而在今年艺术品春季拍卖会上,各路收藏者们竞相争夺,频频拍出令人咋舌的高价,艺术品交易市场明显回暖。

  依据资金实力的强弱,这些人又可以细分为三大类:1、有强大资金支撑的收藏巨家。2、背靠企业的收藏者。3、依靠工薪的人群。

  部分收藏者抱着很强的投机心态,艺术品市场上坑蒙拐骗的行为也主要出自这些人。艺术品是一种主观的创作,买卖之间基本上凭的都是双方的“你情我愿”,到底值多少钱也没个严格的标准,这就给一些投机分子以可乘之机,使价格一路飙升,然后将买者“高位套牢”。低价买进、高价卖出,以赝代真,以次充好,这其中巨大的利润差额使一些投资者铤而走险,制造出一些市场暗流,浑浊了整个艺术品市场。

  以投资为主的收藏队伍也参差不齐、鱼龙混杂。一些缺乏鉴赏知识的买家,在拍卖会上常常表现“生猛”,盲目出价,拍卖会沦为高级的地摊。宋代五大官窑瓷有千年的历史,而清三代瓷距今不过三四百年,但在色彩、绘画、款题等方面达到高峰的清三代瓷正好符合某些鉴赏水平有限的“收藏家”要求,纷纷高价拍走清三代瓷,而代表古代工艺最高水平的宋代官窑瓷反而“门前冷落”。

  平民百姓的收藏

  潘家园旧货市场和北京古玩城的“淘宝”场面比王府井闹市还要火爆。沿着潘家园旧货市场的围墙,坐满了卖主,一小块布铺在地面,摆上自家的“宝贝”,吸引前来“淘宝者”驻足观赏。早上8时,旧货市场尚未开门,如潮的人群就堵在门口,人行道上,公交站台前,都挤满了人,一副热闹非凡、车水马龙的景象。

  每年春秋两次的地坛书市上,也能频繁看到古籍字画、仿古家具、玛瑙玉石、陶瓷、中外钱币、宗教用品、民族服饰、“文革”遗物等的身影。在流行歌曲的伴奏下,人们开始了买卖。

  逛潘家园、地坛书市这样艺术品消费市场的,绝大多数是普通民众,北京《收藏家》杂志的执行编辑指出,“现在的收藏人群像金字塔结构,处于最低基座的普通爱好者是最多的。”这些人中又“藏”有许多收藏爱好者,他们收藏不是为了升值,也不是为了研究,更多的是出于一种个人喜好,或者是出于某种纪念,或者只是为了打发闲暇时光。收藏的类别也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有火花、邮票、烟标、酒标、酒瓶子、历代地图……

  生于上世纪70年代初的唐惠民先生自从小时候看变形金刚动画片后,就一直“念念不忘”,不断搜罗各种版本的变形金刚,至今已经收藏了几百种、一千多个变形金刚玩具,其中贴纸未贴、导弹未剪的MIB微星大力金刚是他最得意的“作品”。只要谈到变形金刚,他就滔滔不绝,从变形金刚的起源,到收藏过程中的酸甜苦辣,他的肚子里装满了故事。7月26日至29日,他收藏的变形金刚在潘家园旧货市场二层展厅精彩亮相,吸引了许多顾客前来观看。

  有的人收藏各式各样的酒瓶、有的人收藏珍贵的邮票、有的人收藏美丽绝伦的蝴蝶标本,这些收藏可能并不能获得多少利益,值不了几个钱,但收藏爱好者们享受了收藏过程中的快乐,收藏没有铜臭味,快乐就来临了。

  全民收藏引起人们对文物,特别是对古典文物的珍视。和前些年相比,古代艺术作品得到了较好的保护与传承,数千年的中华文明与艺术能够传承至今,与收藏是密不可分的。“中国人开始寻根了,开始找自己的家园了,至少是弘扬我们中国民族文化。”许多人正面地看待全民收藏时代的来临。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