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观中国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30日16:56 南方新闻网-南方周末

  说中国矿难,先把数字搞准

  ◆“亮亮底--中国煤矿安全触底反弹”

  英国《经济学人》,8月25日无论是河南69人奇迹般生还,还是山东181人希望渺茫,中国过去几周的舆论关注又被矿难占据。不过,如果说矿难的消息是冰冷的,同样冰冷的数字却意外地显示,中国煤矿安全的总体水平在过去数十年中是在不断改善的。一家加拿大矿业咨询公司的数字显示,1950年代平均每年约有7万中国煤矿工人死于矿难,1980年代这个数字降到4万,1990年代为年均1万,2000年以来则是每年6000。一些中国最好的煤矿公司的矿工死亡率已经达到了同美国一样的水平。

  【点评者说】虽然这些数字对死难矿工及其家属而言毫无意义,但于生者,或能稍有宽慰。但《经济学人》却摆了乌龙。文章开头说1949年以来,共有25万人死于矿难,但所引用的加拿大公司的数据,单1950年代就有70万矿工死难。不知道那个年代中国煤矿工人总共有没有70万。对中国官方数据的怀疑或可理解,但《经济学人》的数字也大得超过普通可信的范畴。作为对死难者的尊重,至少把遇难人数搞清吧!

  “价值观”的稻草,无助于中日关系

  ◆“首相访印:价值观、外交不是一回事”

  日本《朝日新闻》,8月24日社论安倍首相一直提倡价值观外交,即日本和美国、印度还有德国,都是具有自由和民主主义价值观的国家。但是即使是对拥有共同价值观的外交对象,想跨越国家利益也并不容易。

  2003年之后,印度取代中国成了获得日本援助最多的国家。但印度却显然无法取代中国之于日本的重要性。仅以在日人数来看,在日中国人超过10万人,而印度只有2000人。互相依存度是完全不同的。

  大家都看得出,这是用印度来牵制中国的外交策略。但是,印度和中国的交流也在加深,并不是能够随意利用的国家。高唱价值观的单调外交方式最好是再考虑一下。

  【点评者说】虽然,日本官方矢口否认近期与印度、澳大利亚、美国的频频互动是针对中国,但日本媒体都不信。不过,亏日本还能想起要抓住“价值观”这根稻草,似乎进入21世纪后,就很少有哪个国家这么正儿八经地用它来指导外交了。

  从仿制大国到“科技大国”,路好长

  ◆“OECD看到中国高科技发展障碍”英国《金融时报》8月28日,RichardMcGregor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称,中国旨在使科学和技术领域成为全球性力量的努力正面临严重障碍。这部分是因为国家对研发和经济的支配,及有才气的科学家、管理人员的缺乏。过去10年,中国的研发支出在GDP中所占比例上升一倍;过去5年中,中国的研究员人数已超越日本,仅次于美国居第二位;中国在国际性科学出版物上发表文章数量,2005年列全球第五,但中国的大部分新增研发支出集中在高科技领域,用于设备设施更新以及新产品的实验研究,而非基础性研究。中国的研发计划反映出国家的支配地位,其特点是“自上而下,挑选赢家”。由政府来决定研发计划,设定优先次序,而其他利益相关者很少参与其中。尽管中国每年培养出数万名工程学毕业生,中国仍面临科学家短缺问题。自2000年以来,获得科学和工程学位的毕业生比例一直在下降。

  【点评者说】科技也许是最“厚积薄发”的领域了,中国的少数世界领先的高科技产业大体若是,但是少数高科技产业无法让中国成为“科技大国”。想想我们的生活,有多少是被我们引以自豪的科技改变了的呢?留在世人印象里的中国,至今还是一个仿制大国。

  比中国,比错了对象

  ◆“技术中国”

  韩国《东亚日报》8月24日,作者:许承虎小看中国万万不可。2000年,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国还只有10家,落后于韩国的12家,可如今已达24家,远超韩国的14家。有调查显示,2005年世界市场占有率占第一位的韩国商品不超过59种,而中国足足有958种。为迎接韩中建交15周年,韩国贸易投资促进社以中国企业为对象进行了问卷调查,其中有一半以上答卷认为“中国技术领先于韩国或与韩国不相上下”。这是来自“技术的中国”、“腾飞的中国”的威胁。自1992年建交后,两国有很多的利益往来。中国是为韩国创造了最大收支盈余的交易国,但两国在知识产权、产品质量、东北工程等问题上也龃龉不断。本来在国际关系中所谓的邻居,既是竞争者又是朋友,也是要彼此在各方面加强警惕与学习的存在,不是吗?

  【点评者说】和中国比当然并无不可,至少可以作为一个被追赶者自我激励的动力。但无论从哪一个方面来看,日本或许更适合作为韩国的目标参照。至于“技术中国”,看看前面OECD怎么说的。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