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10名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3日06:54 红网-湖南日报

  助人为乐模范候选人

  把帮助别人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候选人黄国雄的事迹

  

我省10名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
imgWidth){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imgWidth;}">

  有这样一位31岁的退伍军人:他1994年入伍,在部队参加抗洪抢险荣立三等功,被授予“抗洪勇士”称号;退伍回乡后,3次参加扑救山火,两次奋不顾身救起落水儿童,还多次为“希望工程”捐款,被人们誉为勇斗洪魔的“抗洪英雄”,勇救儿童的“救人英雄”,勇扑山火的“灭火英雄”,勇于奉献的“无名英雄”。他就是黄国雄,一个将帮助别人看得比自己生命还重的退伍军人。

  2005年5月,黄国雄所在的湖南省涟源市荷塘镇发生了特大洪灾,他毫不犹豫地拿出两万块钱捐给受灾的乡亲。这年秋天,村里的后山发生山火,在扑灭山火的4个多小时里,他一直冲在火场最前沿,当火势被控制住后,他却倒下了,整整昏迷了4天。在所有照顾黄国雄的亲人里,他的妻子哭得最伤心,在公公婆婆的追问下,妻子终于说出了心中那个压得自己透不过气来的秘密:黄国雄,已经是一个3年多的白血病患者了。

  2001年底,黄国雄被诊断出患有白血病。面对这一突如其来的打击,黄国雄和新婚的妻子约定保守秘密,因为他不想让年迈的父母为自己操心,不想让乡亲们把他看作病人。

  多么让人难以置信而又让人感动的3年啊!这时候,爸爸妈妈才知道,这个孝顺儿子每天开朗乐观的背后,扛了多少生命的重荷;这时候,大家才知道,洪灾后黄国雄捐出的两万块救灾款意味着什么,那是他从妻子给他攒下的救命钱里让出来的;这时候,乡亲们才知道,黄国雄冲在火场最前线意味着什么,那是他用自己的生命在守护着乡邻们的平安!

  1999年,黄国雄开始照顾同村83岁的孤寡老人谢身修,至今已有8年。直到2005年,瘫痪在床、大小便失禁的谢身修老人才知道,坚持帮她洗衣做饭、清理床褥的黄国雄病得这么重。老人拉着他的手,痛哭流涕地说:“孩子,你还年轻,惦记着我这个老太婆干吗?这么多年是我害了你,你一定要好好活着啊!”黄国雄在被诊断出白血病之后,他和妻子一直在等待医院找到匹配的骨髓进行移植。面对手术所需要的30万元巨额费用,妻子焦急万分,但黄国雄却一次又一次把刚刚攒下的一点点救命钱捐了出去。他总是对妻子说:“我还挺得住,别人比我更需要。”今年1月,正在治疗的黄国雄在医院门口看到一个弃婴时,又毫不犹豫地把她抱回了家抚养。

  黄国雄的事迹留给社会太多的感动,得到了李长春、徐才厚等中央领导的充分肯定。在今年7月湖南省召开的事迹报告会上,黄国雄再一次给大家以心灵的震撼。他说:“假如我病情加重,无力回天,我愿将遗体捐献给医疗机构进行研究,给其他同我一样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助人为乐”,这平凡的四个字,让一个脆弱的年轻生命放射出了灿烂的精神光芒,它支撑起黄国雄孱弱的病体,向社会展示出了道德神奇而伟大的力量!

  (湖南省推荐申报全国道德模范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年逾古稀的“慈善义工”

  ———助人为乐道德模范候选人赵在和的事迹

  

我省10名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
imgWidth){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imgWidth;}">

  今年73岁的赵在和,湖南省湘潭县文化馆退休干部,当过三届县摄影协会会长的摄影家。

  他退休生活的主题,不是打门球,不是含饴弄孙,不是利用专长赚钱,而是当一名慈善月老,一名扶贫助学义工。每天,赵在和蹬着一辆破旧的自行车,翻山越岭,走街串巷,考察贫困学生情况,募集助学善款。12年来,他耗时2700多天,行程8万多公里,为500多名贫困学子,募得善款100余万元,救济棉被、学习用品、雨具及衣服6000余件。也许,与那些家大业大的慈善家相比,这些数字并不惊人,但对于一个普普通通的退休老人,却犹如细针挑土,燕泥筑巢,一分一厘都来之不易。

  古有武训行乞办学,今有赵老募捐助学。支撑赵在和这个年逾古稀“慈善义工”的,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中“仁义”的道德力量。

  仁者不忍,仁者爱人。赵在和说:“我一看到学生家庭那么困难,心就软了、慈了。”在一次湘潭县部分干部参加的扶贫助学协调会上,赵在和说起一些贫困学生的生存状态,情动处痛哭失声,在场的干部们也眼泪汪汪,主要领导当场拍板解决问题,还现场组织捐款。

  这种仁者情怀,体现在行动上,就是义。

  赵在和之义,义在用心良苦。他有一个14字的劝募秘诀:“嘴甜、腿勤、头硬、心宽、脸厚、眼明、性缓”。为了找人募捐,他可以从早上8时等到中午12时;为了广募善款,他悉心收集湘潭籍各级干部和知名人士的信息,精心编制了工作“联络图”;为了了解贫困学生的真实情况,他经常“内查外调”,确保所资助学生是“墙上奖状贴得满,碗柜里面油盐空”的特困优秀学生。

  赵在和之义,义在不畏艰难。为了不影响家人,他在县城租了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慈善工作室”,门框上用粉笔写着“赵老家在此”。小屋内有用了29年的电风扇一部,木板支起的床铺一张,另拣来茶几一个作办公桌用。几年来,他经常整天骑车几十公里跑农村,曾在韶山灌区连人带车翻下沟渠,还有一次在夜宿山村时不留神掉进粪坑。

  赵在和之义,义在清白无私。“人家给我多少钱,我就给学生多少。”他制订了严格而明晰的慈善档案。他劝募的资金,都通过“一帮一”的方式,送到受助学生手中,都有受助者在“学费到位清单”上签名。赵在和不但不染指一毫善款,就连他做义工的工作经费,都是从自己的退休工资里开支。他每月退休金933元,有333元用作工作经费,至今已花费3万余元。

  人生七十古来稀,慈善义工不觉老。在行善积德中延年益寿,在扶贫助学中乐以忘忧。如今,随着“湖南慈善奖”的获得和媒体的宣传,赵在和的名字广为人知,赵在和的事业也逐步拓展。义工赵在和,爱无止境,“吾道不孤”。

  (湖南省推荐申报全国道德模范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见义勇为模范候选人

  一朵让顽石低头的格桑花

  ———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候选人高春娜的事迹

  

我省10名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
imgWidth){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imgWidth;}">

  如果不是帮她养伤的好朋友在网上披露,她的勇敢之举可能永远无人知晓;如果不是那件寄给湖南大学校长的邮包,她的英雄行为可能永远无法让人们信服。

  高春娜,一位出生于中原大地河南、曾在青海贫困山区教书、如今又来到岳麓山下湖南大学深造的西北姑娘,就这样走进了人们的视线,感动了无数网友。

  2005年3月1日,高春娜过完寒假准备返校。在人流如织的西宁火车站,她遇上了一起抢劫事件:一个高大强壮的男子抢走了一名妇女的挎包,在妇女的呼救声中,高春娜义无返顾地冲了上去。追出100多米,在一个狭小的胡同里,歹徒停下来威胁道:“不关你的事!”“不是你的包,还给人家!”高春娜冲上去紧攥着包,还没反应过来,鼻梁就挨了一记重拳。顿时,眼冒金星,鼻血满面,但她仍不放手。歹徒掏出一把尖刀朝她胳膊刺来,一下、两下……高春娜仍死死抓住挎包不放。胡同里人声、脚步声越来越近,歹徒慌忙丢下包逃走了。

  高春娜被歹徒刺伤,幸运的是,隔着厚厚的羽绒服,刀子只伤到皮肤。可意想不到的是,在清洗伤口时,她发现自己的钱包不见了———不知什么时候被小偷偷走了。无奈之下,她只好到距车站不远的德令哈市好友肖绒家,一边向学校请病假,一边悄悄养伤。回到学校,高春娜只字未提在西宁火车站发生的事情。

  不久,高春娜的事迹在网上传开,然而质疑之声不断。当某些堂堂须眉面对邪恶避之唯恐不及时,人们如何能相信一个弱女子的挺身而出?

  直到那个包裹的出现,一切才真相大白。这是偷了高春娜钱包的小偷寄来的包裹。偷窃得手后,他目睹了高春娜勇斗歹徒的一幕。当晚,尚未泯灭的人性让小偷彻夜难眠,幡然醒悟。他给高春娜写了一封忏悔信,请求高春娜姐姐原谅他,并说是姐姐让他“懂得应该怎么做人”,决心“再也不偷东西了,回学校好好读书”。这封信,连同偷来的钱物一起寄给了湖南大学校长。

  熟悉高春娜的人知道,这一切不但是真的,而且绝非偶然。这个从小就随打工的父母来到青海的姑娘,外表柔弱,内心刚强;生活艰苦,心灵高尚。16岁就拿到大专文凭的她,只身到柴达木盆地东沿的乌兰县赛什克学校教书,用微薄的工资资助贫困学生,用善良的心灵温暖山区少年。她身在湘江畔,情系柴达木。2006年,她被中宣部、中央政法委、公安部授予“全国见义勇为英雄”称号,她把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5000元奖金拿出来给孩子们买书买衣服。她如同青海高原常见的格桑花,模样儿细碎,色彩平淡,乍一看并不起眼,但在灿烂阳光的照耀下,却显得那样明丽,那样摇曵多姿。

  “山里的每棵树都是向阳的,山里人每颗心都是向善的”。高春娜,义举不留名,何惧误解深。在这样一颗勇敢而善良的心面前,顽石也会低头,阳光终将照亮每一个角落。

  (湖南省推荐申报全国道德模范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舍命救人的断指英雄

  ———见义勇为道德模范候选人赵明健的事迹

  

我省10名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
imgWidth){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imgWidth;}">

  那是一场只有张家界天子山才能感知的生死赛跑。2002年10月9日下午,在景区当轿夫的中年土家族农民赵明健捂着血糊糊的右手向山下一路狂奔———采药时被五步蛇咬伤右手指,为防止毒汁扩散,他用柴刀砍掉两个指关节,而两个小时之内若不能赶到医院救治,生命将告终结!

  一个小时的狂奔后,赵明健突然听到一阵绝望、撕心般的“救命”声,他立即收住了奔跑的脚步。

  呼救声来自山路旁的悬崖。悬崖旁的石块上站着一对焦急绝望的中年男女,他们是上海来的游客,单独外出游玩时不慎滑入了这个断崖上。

  在深山长大的赵明健清醒地知道:这是一个一年半载也人迹罕至的断崖,如果此时他不去救助,两个生命将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悄然地枯死在悬崖间!

  尽管自己的生命已进入倒计时,赵明健仍毅然将救助之手伸向了游客。此时,他右手断指的血液凝固、手指已成紫色、喉咙哽咽……毒素正在不断扩散。他侧身往山下一看,脚底是万丈绝壁。因手无法接触到游客,赵明健招呼他们沿着峭壁上突出的石块往上爬……赵明健紧贴地面,左手终于拉住了游客,而他受伤的手触及地面,钻心般的疼痛……

  一分钟、两分钟、三分钟……经过30分钟紧张而艰难的努力,两位游客终于被拉了上来。

  当他们知道这位救命恩人生命已是倒计时,双双跪倒在赵明健面前含泪致谢,来不及问声姓名、住址,早已是脸色苍白的赵明健已经跑上了荆棘的山路。

  赵明健跌跌撞撞跑回老家武陵源区中湖乡宝月村时,已完全晕迷,被村民抬进了乡卫生院。苍天有眼,赵明健终于击退了死神,但因耽搁太久,毒性深入体内,造成右手肌肉局部坏死,给以后的劳动和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而赵明健说:用自己的一点点不便,换回了两位游客完整的生命,有什么比这种回报更有价值呢?

  我们在寻找赵明健“那一瞬”的动机时,惊讶地发现这个质朴农民平凡人生中的无数一瞬间:2002年,在郴州的矿井中,冒死从井底背出中毒昏迷的两位工友;2006年,在武陵源宝峰湖,奋不顾身救起落水的韩国游客……在危难时刻,他总是用默默一瞬,救助他人。2004年,他被省委宣传部、政法委、公安厅授予“湖南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称号;2005年,被省政府授予“湖南省劳动模范”称号。

  英雄出手,只是一瞬,却长时间让我们为之震撼。赵明健那根断指,如同从来没有被功利污染过的天子山御笔峰,立起了时代道德惊天而永远的标高。

  (湖南省推荐申报全国道德模范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诚实守信模范候选人

  犹有花枝俏

  ———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候选人文花枝的事迹

  

我省10名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
imgWidth){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imgWidth;}">

  “我是导游,先救游客!”中国女孩文花枝在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让给游客,把死的威胁留给自己。她以不惜生命、先人后己的行动,兑现了诚实守信、服务游客的诺言。

  2005年8月28日,陕西洛川,一场旅游途中突如其来的车祸,让原本充满欢声笑语的车厢顿时陷入了极度的恐慌之中。旅游大巴车被撞得严重变形,车内血肉模糊,乱作一团。危急时刻,车厢里传来导游文花枝“挺住!加油!”的鼓励声。这个声音虽然微弱,却透着一股沉稳、坚定,像黑暗中的一线光束,让受伤、受惊的游客从死亡的噩梦里看到生的希望。事后许多亲历者都说,正是这个很有穿透力的声音,给了大家支撑下去的勇气。

  其实,在这起6人死亡、14人重伤、8人轻伤的重大交通事故中,文花枝是伤得最重的一个,但重伤的她一直牢记着自己的神圣职责。当施救人员一次次向她走过来,她总是吃力地摇摇头说:我是导游,我没事,请先救游客!在长达两个多小时的救援时间里,她多次昏迷,但只要一醒过来,就不停地为大家鼓劲、加油。

  文花枝是最后一个被救出来的。她左腿9处骨折,右腿大腿骨折,髋骨3处骨折,右胸第4、5、6、7根肋骨骨折。在危险、痛楚到来的时候,文花枝真正做到了将生死置之度外!当地处理事故的交警赞叹:这个导游真不错,少见的顽强啊!

  因为延误了宝贵的救治时间,医生不得不为文花枝做了左腿截肢手术。她才20多岁,正是一个女孩最宝贵灿烂的青春年华。半个多月后,得知自己失去了一条腿的残酷事实,出事之后一直没有流泪的花枝流泪了。但几分钟后,再抬起头的她眼里已没有了泪水。也就是从这天起,花枝还是像从前那样,总是用微笑面对一切。

  文花枝,这个生长在毛主席故乡韶山的美丽姑娘,一直是一个用真诚和微笑对待游客的阳光女孩。她常说:作为导游就是要把游客当成朋友和亲人。每带一个团,她都按事先的承诺服务;每到一个地方,她都提醒游客购物要谨慎;每到吃饭的时候,她都先安排好游客,自己最后才吃……游客称赞,她是我们人品上的“导游”,是我们职业道德的“导游”。

  文花枝的事迹经媒体报道后,在全社会引起了热烈反响。曾庆红、李长春、王兆国、刘云山、吴仪等中央领导先后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文花枝相继获得了“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但无论是直面鲜血、灾难,还是被鲜花、荣誉簇拥,这个明理、懂事的姑娘总是那么平静。如今,文花枝已是湘潭大学的一名学生。她说,她今后还要用灿烂的笑容和踏实的行动,回报亲人的关心,报答社会的关爱,坚持职业的操守,诠释生命的坚强。

  (湖南省推荐申报全国道德模范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悲壮还债铸诚信

  ———诚实守信道德模范候选人宋先钦的事迹

  

我省10名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
imgWidth){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imgWidth;}">

  面对巨额债务,有人百般抵赖,逃之夭夭;面对决策失误,有人拒不承认,一推了之。可在湖南,却有这样一位“村官”,主动为集体决策失误承担全部责任,并历时10年,举家还债30余万。他,就是辰溪县后塘瑶族乡莲花村原村党支部书记宋先钦。

  时光追溯到17年前,时任莲花村支书的宋先钦,为了改变山村面貌,带领村民致富,决定借债在村里兴办一个瓷砖厂。恰在这时,乡里向莲花村引荐了一个外地老板。村支两委经过多次讨论,又先后派人两次到外地老板的企业考察,最后决定上此项目。

  很快,通过信用社贷款和村民集资,凑足了18.5万元,莲花村瓷砖厂在村民的欢声笑语中诞生了。然而,莲花村人的笑容还没有完全绽开就凝住了:从外地老板那里买来的机器三天两头出毛病,生产的瓷砖粗糙变形,厂子运转不久被迫关闭,外地老板也不知去向。

  1991年5月22日,在瓷砖厂的善后处理会上,乡党委建议将18.5万元债务,按责任大小分摊到村干部和村民身上,作为决策主要负责人的宋先钦承担2万元。方案一宣布,会场一片哀叹声。这时宋先钦站了起来:“我是村支书,办厂决策失误,我负全部责任。所有的欠款,包括村民的集资款,由我宋先钦一人偿还!”

  从此,宋先钦和家人为了这一句铁骨铮铮的承诺,踏上了一条悲壮漫长的还债之路。

  宋先钦变卖了自己所有的家产,开始打砖烧窑。为了省钱,他用一把特制的大蒲扇代替电动鼓风机,一天要连续扇上10多个小时;为了攒钱,他只能用白菜萝卜充当年夜饭,甚至连满足小孙女吃个鸡腿的愿望,都含泪等了6年;为了赚钱,他常年起早贪黑,以至因劳累过度从砖窑上倒栽下来,摔断了3根肋骨。

  为了尽快偿还债务,宋先钦一家承受了常人难以忍受的困苦。妻子以虚弱的身子,挑担步行到附近集镇摆地摊,饿了就用从家里带来的红薯充饥;大儿子理解和支持爸爸,说:“爸!这钱你还不了,我还;我还不了,我儿子还!”从此便背起行囊远赴珠海打工;二儿子和三儿子为帮父亲还清债务,退学回家,三儿子甚至因积劳成疾猝死家中。直到这时,宋先钦才发现,家里竟然找不到一件送儿子上路的好衣服。

  2000年10月28日,宋先钦终于还清了连本带息304600元的债务。10年艰辛的还债历程,宋先钦留下了一本本账簿、一摞摞收条。他说:“替村里还债,我从没后悔过,我不愧对国家,不愧对组织,不愧对任何一个村民。”一个双手长满老茧的瑶家男儿,用自己坚强的脊梁,朴素而真实地诠释了诚信之魂,让群山仰止,叫天地动容。

  2002年,宋先钦被评为“湖南省十大道德标兵”;2003年,他成为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候选人;2004年,总政话剧团以宋先钦为原型,编排话剧《黄土谣》在全国巡演;2005年,他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光荣称号。

  (湖南省推荐申报全国道德模范活动组委会办公室)(下转B3版)

   敬业奉献模范候选人

  

我省10名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
imgWidth){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imgWidth;}">

  他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候选人袁隆平的事迹

  从田野重重稻浪中走来的袁隆平,是一代科学大师,也是一座精神富矿。他以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专业素养与道德操守、事业追求与社会责任、祖国情结与世界胸怀完美结合的风范,赢得了社会的普遍敬重。

  袁隆平是一位视科学为生命、以科学为灵魂居所的伟大科学家。为了杂交水稻事业,他几十年如一日,矢志不移,默默奉献。刚开始研究时,许多人说他是自讨苦吃,他坦然回答:为了大家不再饿肚子,我心甘情愿吃这个苦。研究条件的简陋艰苦、滇南育种遭遇大地震的威胁、“文革”期间的政治冲击、上千次的实验失败……都动摇不了袁隆平研究杂交水稻的决心。几十年来,他像候鸟一样追赶着太阳南来北往育种,在攻关的前10年有7个春节是在海南岛度过。在艰苦的条件下,他患上了习惯性肠胃炎,体重下降20多斤。同事们担心他会搞垮身体,但他毫不在乎地说:“只要杂交稻能够培育成功,就是豁出性命,也心甘情愿!”

  袁隆平注重实践。他说,书本上、电脑里种不出水稻,始终坚信真正的权威来自实践。“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无论是烈日炎炎,还是刮风下雨,他和他的助手们都坚持下田,用自己的消瘦换来稻种的饱满,用自己的黝黑换来稻米的洁白。在第一线的坚守,使他抓住了科学的灵感,锻造出了战略性眼光。

  袁隆平甘为人梯。他注重培养杂交水稻科研人才,将团结协作看作是打开成功之门的钥匙。他捐出奖金,设立了科研基金和农业科技奖励基金;他将实验材料“野败”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加速了“三系”杂交稻研究的步伐。在他的培养和带领下,我国杂交水稻界精英辈出,研究成果层出不穷,30多年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袁隆平永不满足。从“三系法”到“两系法”,从一般杂交稻的成功到超级杂交稻一期、二期再到三期,他将水稻产量从平均亩产300公斤左右先后提高到500公斤、700公斤、800公斤。如今已经77岁高龄的袁隆平,依然老骥伏枥,壮心不已。他说自己还有两个愿望,一个是到2010年,第三期超级稻要实现试验田亩产900公斤;一个是把杂交水稻推向全世界。

  大德有大成。到2006年,我国累计推广种植杂交稻56亿多亩,每年增产的稻谷可以多养活7000多万人,相当于全世界每年新出生人口的总和。不仅如此,杂交水稻还被推广到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面积达3000多万亩。袁隆平因此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胡锦涛、温家宝等的充分肯定和国际社会的由衷赞誉,先后获得联合国粮农组织“粮食安全保障荣誉奖”、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等几十项国内外大奖,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

  大道归大真。和水稻打了一辈子交道的袁隆平说,人就像一粒种子,身体、精神、情感都要健康。可以预期,大胸怀、大境界的袁隆平,真正的顶点在未来。

  (湖南省推荐申报全国道德模范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29年守望白云深处

  ———敬业奉献道德模范候选人余锦柱的事迹

  

我省10名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
imgWidth){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imgWidth;}">

  站在海拔1400多米的湖南省江华瑶族自治县尖子岭森林瞭望台上,每隔一小时,用高倍望远镜环顾浩瀚的林海,观察50万亩林区内是否有异常用火———这,就是高山瞭望员余锦柱每天的工作。

  29年前的一个晚上,当了一辈子瞭望员、已经年迈眼花的父亲,把瞭望台交到了余锦柱的手上。那一年,他年仅18岁。

  接过了这份“家当”,也接过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难。

  大瑶山里,人迹罕至,芭茅丛生,毒蛇出没无常。为全面掌握管护区的情况,余锦柱利用雨天不易发生山火的日子,先后翻过70多道山梁,穿过3000多条峡谷。攀援中,他经常和毒蛇不期而遇,29年里,他被毒蛇咬伤过十几次,幸好懂一点治疗的土方,每次才化险为夷。

  尖子岭与粤北接壤,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影响,常有雷电裹挟着暴雨呼啸而来。瞭望台地势高,空气湿度大,雷电来时,万谷轰鸣,震耳欲聋。有时好好的丽日晴天,也会突然凭空砸下一串旱天雷来。29年中,余锦柱已经记不清多少次遭受雷电的袭击,自己曾4次被雷电击倒,只有瞭望台外墙上那触目皆是的凹坑,记录着他一次次与死神擦身而过的惊险。

  一到森林防火戒严期,余锦柱就必须24小时坚守瞭望台,往往一守就是好几个月不能下山,生活用品和饮用水,全靠妻子十天半个月送一次。为此,余锦柱常常“洗不起澡”,就连喝水,也只能像喝酒似的,小口小口地呡。

  由于工作的特殊性,29个年头里,余锦柱有21个春节是在瞭望台度过的。组织上为瞭望台配备了汽油发电机、避雷针等设备,还买了电视机。不过,看电视要动用发电机,余锦柱舍不得用,只靠父亲留给他的一台老式晶体管收音机来打发寂寞。“实在闷得慌,就唱歌给自己听。”余锦柱说。

  全县共有7处森林瞭望台,其他6个瞭望台上,没有一个人能坚持干上两年。余锦柱说:“以后要是实在找不到接班的人,我就干到干不动的那天再说吧。”

  余锦柱结合自己的观察实践和父亲过去的言传身教,摸索出了识别烟火性质的“二十四字诀”:观两面,察浓淡,分季节,析晴雨,测远近,观动静,别粗细,区缓急。运用这一口诀,29年来,他准确报告火警284次,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3000余万元,创造了管护区内无一次森林火灾的成绩,曾获得“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村护林员”、“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眼睛望得多远,事业的天地就有多宽,肩上的责任就有多大!”尖子岭60多平方公里莽莽林海,倾注了余锦柱的心血,更演绎着他对事业的真诚和执着的追求。29年的守望,他从血气方刚到满面风霜;29年的守望,他用不平凡超越了平凡。

  (湖南省推荐申报全国道德模范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孝老爱亲模范候选人

  在风雨中为亲人撑出一片蓝天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候选人洪战辉的事迹

  

我省10名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
imgWidth){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imgWidth;}">

  2005年底,一个年轻人的名字迅速传遍大江南北。他,从13岁起就支撑着一个父亲患病、母亲出走、弟弟读书、妹妹待哺的困苦家庭;他,面对不幸、贫穷与孤苦,顽强坚持12年,终于使父亲病情好转,妹妹健康成长,自己考上大学,全家人重新团聚。他,就是被称为“中国男孩”的原怀化学院、现中南大学学生洪战辉。

  洪战辉的家庭屡遭不幸。1994年,他的父亲突发间歇性精神病,造成妻子受伤骨折,女儿意外死亡,家里欠下巨债。随后,父亲又捡来了一个和女儿年龄相仿的女婴。面对沉重的家庭负担,母亲离家出走了。年仅13岁的洪战辉,默默地挑起了伺候患病父亲、照顾年幼弟弟、抚养捡来妹妹的家庭重担。

  这副重担,对于成年人来说尚且不易,何况一个10多岁的孩子!但洪战辉没有退缩,一挑就是12年。

  为了挣钱养家,他像大人一样,做小生意,打零工,拾荒,种地。他利用课余时间卖笔、书、磁带、鞋袜,在学校附近的餐馆做杂工,周末赶回家浇灌8亩麦地。在兼顾学业和谋生之时,他牺牲了几乎所有的休息时间。

  为了带好捡来的妹妹,洪战辉费尽心血。每天晚上,他都让妹妹睡在内侧,以防父亲突然发病伤及妹妹。妹妹经常尿湿床单、被子,他就睡在尿湿的地方,用体温把湿处暖干。从高中到大学,他将妹妹一直带在身边,每天都保证妹妹有一瓶牛奶和一个鸡蛋,自己却常常啃方便面,吃光饭。在怀化念大学的日子里,他安排妹妹上了小学,每天不管学习多忙,都坚持接送妹妹,辅导妹妹功课。

  为了治好父亲的病,洪战辉吃尽苦头。不知有多少次,他委曲求全寻医问药;不知有多少次,他在风雨中摔倒爬起。2002年10月,父亲突然发病,因为没有钱,他不得不在一家精神病医院门前跪求治疗……在他孝心的感染下,2005年底,河南第二荣康医院主动将他父亲接去诊治。现在,父亲的病情已明显好转,出走的母亲、打工的弟弟也相继回家,一家人终于重新团聚。

  爱心无疆。2006年以来,已成为公众人物的洪战辉,又将爱洒向了社会。为资助贫困学生,他在学校和政府的帮助下建立了教育助学责任基金。为推动青少年思想教育,他应邀在全国各地作了150多场励志报告,并欣然出任“中国宋庆龄基金会青少年生命教育爱心大使”。他还多次到湖南、河南等地贫困山区与困难学生交流,捐赠学习用品。他说:“我要力所能及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这就是洪战辉,他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意识与担当精神,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传统美德更加绚烂。在不到两年时间里,关于他的书籍出版了6本,其中《中国男孩洪战辉》发行250多万册;网上相关信息已逾60万条。他先后获得“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中国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他以闪亮的人性之美,正成为引领时代风尚的一座精神路标!

  (湖南省推荐申报全国道德模范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44年人间至孝奉亲人

  ———孝老爱亲道德模范候选人欧阳名友的事迹

  

我省10名全国道德模范候选人事迹简介
imgWidth){this.resized=true;this.style.width=imgWidth;}">

  湖南宁远九嶷山是以孝闻名、以德立身的中华民族“道德始祖”舜帝长眠之地。如今,在这个天下闻名的“道德之乡”,一位年过七旬的普通农民,用44年的人间至爱,照顾和赡养岳母、叔父、义母和村里的孤寡老人等10位老人,并为其中的8位养老送终,书写了一曲孝感天地的敬老乐章。他,就是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敬老爱亲好孝子”的欧阳名友。

  欧阳名友出生于1937年,刚出生3天,父亲就被国民党抓了壮丁,3岁时母亲又改嫁。成了孤儿的欧阳名友,在叔父欧阳石庆等好心人的关心照顾下长大,从小就感受到了人间的至爱真情。他常怀一颗感恩之心,把孝敬长辈、回报亲人当作了自己一辈子最大的责任。

  15年前,在岳父去世后,欧阳名友将岳母蒋金玉接到自己家里,像侍候亲生母亲一样照顾老人。日常生活起居,他总是嘘寒问暖;稍有病痛,他到处求医问药。一日三餐,他悉心为老人安排;一年到头,他处处让老人舒心。在他的精心照顾下,老人精神愉悦,延年益寿,至今已达92岁高龄。

  欧阳名友的叔父欧阳石庆患有严重的风湿病,长期瘫痪在床,生活无依无靠。欧阳名友把这位73岁的老人接到自己家里,早晨他为老人接屎倒尿,晚上为老人脱衣盖被;夏天他把老人背到树阴下乘凉,冬天他把老人背到炭盆边烤火,悉心照料老人16年,直到老人含笑离去。

  孤寡老人张顺荣因患高血压不幸中风瘫痪,欧阳名友夫妇就把她认作义母,接到家里悉心照料。为给这位77岁的老人治病,夫妇俩卖了自家的两头大肥猪和一条黄牯牛。后来老人大小便失禁,夫妇俩又每天帮老人梳头洗脸、洗衣盖被、喂饭喂药。老人卧床1240天,从未生过一个褥疮,临终时泪流满面地对欧阳名友夫妇说:“我这辈子不能报恩,到来世也不会忘记你们的大恩大德。”

  44年来,家庭并不富有的欧阳名友为照顾和赡养10位亲友长辈,贴工7000多个,贴粮8000多公斤,贴钱2.46多万元。有人对欧阳名友说:“这些人又不是你的亲爹亲娘,何必买个老子瞎操心,去当个蠢子?”欧阳名友憨厚一笑:“钱是身外之物,这样的蠢子我甘心当。”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对亲友长辈牵肠挂肚的情怀中,人们看到了欧阳名友源源不断的孝子之爱。这份爱展示了人间的真情,彰显了人性的光辉,不仅感动了乡邻,而且感动了社会。2004年和2005年,他先后被评为“中国敬老孝亲楷模”和“湖南省十大孝星”。

  (湖南省推荐申报全国道德模范活动组委会办公室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