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多年善举不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3日07:42 法制日报

  他是一级警督,有着较高的收入,可没有任何存款。在他的办公室里、家里却放着近六百张汇款单。而他到底有多少张这样的汇款凭单?无法统计,因为有不少汇款凭单在搬家时遗失了。多年来,他到底捐了多少钱,他自己也说不清。

  刘乾坤,新疆乌鲁木齐市公安局水磨沟区分局民警,现被派驻乌市苇湖粱街道办事处任副主任、综治办主任。今年57岁的他,三十多年来,把几乎全部的收入都捐给了那些需要帮助的单位和群众!

  坚持捐款支援国家建设

  1969年冬天,刘乾坤从黄河岸边入伍,来到了天山脚下的军营,1975年,他被提升为排长,月工资70元。他利用到乌鲁木齐出差的机会,毅然把6年的存款和工资360元,寄给了河南省濮阳县黄河水利办公室,署名为新疆某部队的“红兵”。

  从那以后,刘乾坤养成了两个至今不变的习惯:省吃俭用,把钱捐给国家或更需要钱、需要帮助的人。

  1997年5月,当刘乾坤从收音机里听到长江三峡工程要上马的消息时,他以乌鲁木齐市一名普通市民的身份,寄给长江三峡指挥部2800元钱。从此,他每月领了工资就赶到邮政局,分别向黄河水利委员会和长江三峡工程委员会各寄50元钱。

  区区50元钱,对投资数百亿的长江三峡工程算不了什么,但却体现了一位老共产党员、一名人民警察、一名普通军队转业军官的深情厚谊和真情。

  刘乾坤先后向黄河水利委员会、长江三峡工程、希望小学、中国公安英烈基金会、亚运会、残疾人联合会、儿童教育基金会、皖、豫、鄂、南疆改水工程、地震灾区捐款,一些失学儿童、少数民族困难户也是他资助的对象。

   长期资助孤儿完成学业

  1995年8月,刘乾坤从报纸上看到了一则消息:四川省雅安市南郊乡澄清村小学生古云丽是个孤儿,养父双目失明,家境十分困难,面临辍学的小古云丽,边上学边干农活。

  刘乾坤以“刘建军”的名字,每个月出资100元,由财务室的同事寄给古云丽。从1995年8月起,刘乾坤每月寄给古云丽的钱从未间断过。2005年过春节的时候,刘乾坤一次给她寄去了3000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四川姑娘古云丽已从一个孩子长成了大姑娘,但她并不知道“刘建军”在新疆的哪个单位工作。2004年初,她通过邮局给部队的首长写了一封感谢信。可是部队没有“刘建军”这个人。

  宣传干事把古云丽寻找恩人的信,送到了新疆当地一家报纸,登出了古云丽感人肺腑的来信。

  她在信中写道:“好心的刘叔叔,我从未与你见过面,但每个月都能收到你的汇款,我常常捧着你的来信泣不成声;现在我已顺利完成了学业,能独立谋生了。请你不要给我汇款了。你的善举,教会了我应该怎样做人,我会尽自己的能力,帮助身边有困难的人。我最大的希望就是能见你一面,亲口对你说一声:‘谢谢你,刘叔叔!’”

  楼房让给困难户自己住进小平房

  刘乾坤为国家建设慷慨解囊,资助贫困小女孩古云丽毫不犹豫,对遇到困难的少数民族兄弟更是倾其所有。

  1987年,刘乾坤从部队转业到乌市公安局水磨沟分局时,与维吾尔族同事沙依提建立了兄弟般的友谊。2002年,沙依提因病去世,留下了4个孩子,其妻白力克孜是新纺集团的一名退休工人,每月只有400余元的病休工资。

  白力克孜最大的心愿就是能住上楼房。可是丈夫病故了,家里又欠着外债,连生活都难以为继,更别奢望住楼房了。刘乾坤知道她的心愿后,以沙依提的名义出资买下了一套楼房,送给了白力克孜,还给她考上体校的儿子交上了2500元的学费。

  白力克孜搬进了温暖明亮的三楼。令她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刘乾坤却悄悄搬进了她住过的小平房,小平房只有30多平方米,没有卫生间。南面六层高的家属楼,挡住了小院的光线,卧室终年不见阳光。

  生活“拮据”但他内心快乐

  刘乾坤为社会各界捐款10万余元,自己却过着“拮据”的生活。他住的小平房,墙皮脱落,两个裂缝的木箱,一张床、一张方桌和几把破旧的椅子是全部的家具。最时尚的物品是一个小半导体收音机,没有电视和冰箱。

  每月发工资后,除了购买生活必需品外,刘乾坤把剩下的钱几乎都捐了出去。几十年来,他几乎没有买过一件衣服。当兵穿军装,当民警穿制服,无论走亲访友,都这么穿戴。每次单位组织捐款,他总是多捐。有一次捐款时他捐了100元,结果下班时向别人借了一元钱回家。

  很多人对刘乾坤的行为不理解,认为他在自找苦吃,他却说:“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做一辈子好事难。看到那些需要救助的人那么困难,我心理很难受,我有责任帮助他们,做了好事我觉得很快乐。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自发地去帮助我们身边的弱势群体,让这个社会更和谐!”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