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衣天使 用生命和时间赛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3日07:44 南京晨报

  2007年5月11日,南京石子岗殡仪馆,一位年仅36岁的年轻人躺在了花丛中,在他周围,挤满了200多名前来送别的人,其中很多是自发前来的,在他生前根本不认识他。这位年轻人名叫何冰,是南京邮政局速递局职工,今年2月份他被评为“感动南京”十大年度人物。何冰为什么感动了这么多人?他背后有什么故事?记者日前走访了他的同事、朋友,一个“踮踮脚就能够到的”“草根专家”形象逐渐高大了起来。

  吴滨:南京邮政局局长

  “草根专家”被国家邮政局点将

  2005年7月的一天,我接到了北京一个电话,国家局为开发速递综合业务平台,从全国邮政速递系统调集了10名技术高手,国家局副局长马军胜亲自“点将”,要我们南京局的何冰赶紧到北京。他成了专家组成员中唯一来自市局的技术专家。我们局给他送了个雅号“草根专家”。而何冰是苏州邮校的毕业生,至今学历仅仅是大专。但是他从事技术维护和设备管理8年来,所承担和开发的重点技术工程项目达十多个,现在还有很多项目在其他省份邮政系统使用着。

  吴晓明:南京邮政速递局管理员

  “顶岗”几个月,创了全省新纪录

  何冰1998年底“顶岗”被调到速递局负责技术设备维护,因为他懂电脑。他以前在南京水西门支局任报刊发行员,局里仅有的一台计算机,也三天两头出问题,窗口一积压就几百张单子。急了就打电话要求抢修,可得到的回答常常是“等等”,“再等等”。于是,何冰开始买来电脑书籍自学编程、操作系统等。

  何冰来了以后,就跟别人不一样,人家都是各忙各的,他却什么都要去摸摸碰碰,速递一条龙有十几个流程,他亲自去倒袋子、清点、登记、验关、查检,各个环节都精通了。亲自感受后,他继续钻研计算机,利用自己的技术,顶岗几个月里把当时使用的一套经常出毛病的业务平台摆平坐实了,创造了14个月不死机的全省新纪录。

  朱荣军:南京邮政速递局部门主任

  “何总管”全局上下什么都要管

  何冰在我们局还有个名字叫“何总管”,平时在工作现场,看见设备脏了,他会不留情面地批评;在现场看到有职工私自使用电源,谁没有爱护设备,或者做得不到位,他不管三七二十一也要管。

  记得有一次,他在大院里巡查设备,顺道来到揽收中心,看到有的人拉长了电子笔的线在邮件包裹上登记,还有的人站起来拿着电子笔不断走动登记,导致笔线打了结。这些其实我们都能理解,因为有些邮件包裹很重,搬过来很麻烦,电子笔多拉个20厘米也就够到了,但是接触口可能会松动,而这样做也是为了节约时间。但是他却很顶真,非常严厉地批评了速递员,要是设备坏了,要他们个人负责,为此很多人都觉得这个总管“犯嫌”。

  为加强邮件流程跟踪,确保每个业务环节的实时展示,所有生产现场都设有24小时跟踪监控探头,任何人都不能随意改变,对此何冰要求很严。可有一次,速递局经营分公司的监控系统竟出现了上午7点开、下午5点关的现象,夜间业务流程实况全被漏失。何冰发火了:“谁让你们自作主张这样干的?”对方无言相对,立即恢复了24小时开机。这事传开后,大伙儿都说“何总管”管得对。

  王浩:南京邮政速递局设备维护员,何冰徒弟

  工作“疯子”,不回家的人

  师傅工作很卖命,上项目时,他经常没日没夜,一干就是几个月,而且经常晚上不回家,就睡在办公室。师傅和师母感情很好,但是因为工作忙,他们却始终没有孩子,我们着急,他却笑着说,“我们是丁克一族!”

  身体不是铁打的,这样连续地熬,他的身体也出了问题,几次晕倒。有一天中午,那时师傅负责的一个法院专递业务处理系统刚刚上线不久,人非常劳累。我看到手机上有师傅的一个未接来电,打过去却没人接,赶紧跑到他的办公室,推开门一看,师傅瘫坐在地上,脸色苍白,人已经失去了意识。我们劝他到医院看看,他就只拿了点药吃。直到4月30日下午,他实在太累了才决定去住院。可是就在他住院的前一天,汉中门分公司的系统出现故障,不明病情的同事给他打电话报修,他仍像往常一样赶到现场,从晚上7点忙到10点,只字未提自己的病情。师傅是一个把职责看得比生命还重的人,他走了以后,我们这个岗位增加到了四个人。师傅走了,但是他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师傅的一生让我们反思自己,他就是我们周围的人,是一个我们踮踮脚就能够得到的人,我今后也要向师傅学习,做一个多面手。

  作者:刘海琴/来源:南京晨报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