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五个关键点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3日07:57 光明网-光明日报
济南军区某部部队长 宋普选少将 积极推进我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重大决策,顺应了世界新军事变革的发展潮流,揭示了军事训练创新发展的时代主题,是科学发展观在军事领域的具体运用和拓展。推进军事训练转变,必须把科学发展观所体现的抓住关键环节谋发展的实践特质贯穿始终,切实解决好“转什么”的问题。 把提高部队信息化水平作为推进转变的聚焦点推进训练转变,只有向信息化聚焦,才能使信息技术真正成为提高训练质量的“倍增器”。目前,训练转变一个重要关键环节是把握机械化与信息化两者的本质区别: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侧重的是提高各军兵种“单元”作战能力,突出的是向纵向逐级合成方向发展,强调的是运用传统技术提高“硬性”作战能力,追求的是数量规模型效应。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侧重的是提高多维一体的系统作战能力,突出的是向横向一体化联合方向发展,强调的是运用信息技术提高“软性”作战能力,追求的是质量效能型效应。 古今中外,因解放思想、改革创新而走向强大,因墨守陈规、抱残守缺而走向衰败的事例不胜枚举。赵武灵王实行“胡服骑射”成为战国七雄;满清王朝藐视“奇技淫巧”,造成有国无防。推进训练转变,必须始终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牢固树立任务牵引的训练发展观,科技推动的训练实践观,信息主导的训练效益观,科学求实的训练指导观,以思想观念的升华,打牢训练转变的根基。 军事训练向信息化聚焦,需要有信息化“舞台”作保证。目前,世界各国都特别重视信息化训练平台建设,仅美军就建有16个军种作战实验室和2个联合作战实验中心,能够对各军种和联合训练进行综合实验评估。推进训练转变,必须优化信息资源配置,大力加强信息化训练设施建设,为科学练兵提供有力支撑。 把拓展训练内容体系作为推进转变的着力点训练内容体系直接影响官兵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关系到未来战争的胜负。抓住这个枢纽,就能对训练各要素的转变,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目前,我们必须把高科技知识学习纳入训练内容体系,不断更新官兵知识结构;把信息化技能纳入训练内容体系,切实提高信息作战指控能力;把联合训练纳入训练内容体系,着力打牢联战联训基础;把非战争行动纳入训练内容体系,有效增强遂行多样化任务的能力。 训练转变对我们是一个全新的课题,需要博采众长,促进自身发展。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涉外演习、联合军演、国际维和等军事交流日趋频繁,为我们学习借鉴外军创造了有利条件。要坚持有所学、有所不学,做到“洋为中用”、“人为我用”,走出一条具有我军特色的训练创新之路。必须建立滚动发展的新机制,缩短大纲编修周期,提高训练内容的“保鲜率”。按照总体控制与分级调整相结合的原则,在大纲总体框架内,针对各部队担负的具体作战任务,适时充实新内容,增强训练的针对性。 把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作为推进转变的切入点以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作为训练转变的切入点,全军上下已经形成广泛共识。目前,有关单位正在组织试点先行,在研究探索中,需要立足自身实际,重点解决以下问题:打牢训练基础。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刚刚展开,官兵对这一“看不见、摸不着”的训练环境尚缺乏感性认识,还处于懵懂状态。应注重从基础抓起,加强电磁知识学习,开展电子对抗理论研究,重视专业技能综合训练,强化武器装备技战术应用研练,切实打牢训练基础。 当前,受技术、装备、经验和标准等因素制约,如何构设复杂电磁环境,是各级必须解决的重难点问题。为此,我们要客观分析现状,积极创造条件,本着由易到难、由点到面、由简单到复杂的思路,逐步研究解决电磁环境构设问题。试点单位可集中使用现有用频装备,采取缩小场地、密集配置的方法,积极构建自扰、互扰训练环境;充分利用本级电子对抗力量,结合训练进程,广泛开展电磁对抗训练;借助专业基地和地方信息资源,因地制宜构设复杂电磁环境,开展检验性训练和综合演练,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 科学技术在改变战争形态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着作战方式的创新。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美军运用信息技术的关联性、渗透性,相继提出“空地一体战”、“全维作战”和“网络中心战”的理论和战法,先后用于战争实践,屡屡得手。回顾以往我军的战法研究,多偏重谋略的运用,对技术手段不够重视,在军事谋略日趋技术化的今天,这种状况亟须改变。我们必须遵循“技术决定战术”的一般规律,善于从技术的角度探索战法,促进技术与战术有机融合。加强频谱管控。未来信息化战场,电子信息装备种类多、数量大、部署密集,电磁频谱相互交织、重叠绵密,极易产生自扰、互扰。如不加强总体管控,实施“疏导分流”,势必造成频率“堵塞”,严重影响作战行动。频谱管控对部队来说,是一个陌生领域,目前还没有形成有效的管理机制。对此,我们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牢固树立依法用频、合理用频的意识,科学计划,周密协调,统一管理,提高频谱利用率,最大限度地发挥信息作战效能。 把新装备形成战斗力作为推进转变的增长点推进训练转变,需要在新装备形成战斗力过程中发挥好三个作用。一是酵母作用。新装备形成作战能力,是催生新型军事人才的有效途径,每一代新装备的运用,都有力地改变着人才队伍的素质结构。作为应急机动作战部队,要注重发挥新装备种类多、覆盖面广、更新换代快的优势,把学习新装备、研究新装备、运用新装备作为重要内容,坚持边换装边育才,依托新装备提高官兵信息科技素质,实现人与武器装备最佳结合。二是辐射作用。武器装备更新换代虽然不断加快,但多代并存仍将长期存在。这就要求我们,在抓好新装备形成战斗力的同时,不能忽视老装备作用的发挥。事实充分说明,老装备通过挖潜改造,仍能在高技术战争中大显身手。要运用最新科技成果,对老装备进行技术改造,提高官兵操作技能,最大限度发挥武器装备效能。要加强现有装备技战术运用演练,充分挖掘作战潜能,实现新老装备有机融合、整体提高。三是探索作用。我军要立足现行编制,灵活编组、科学施训,切实把新装备训好、训实;要结合新装备训练实践,积极探索符合部队实际、适应信息化战争要求的编制体制。 把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作为推进转变的制高点打赢信息化战争,必须把提高一体化联合作战能力,作为训练转变的最高目标。要深化联战联训认识。把联合训练引向深入,必须从解决思想认识入手,立足联合训练需求,强化统一规划、统筹协调的意识;着眼联合制胜,强化诸军兵种高度融合的意识;围绕全程联合,强化系统集成、整体提高的意识。要建立联战联训机制。在现行体制下,可考虑建立联合组训机制,分别明确各级机关及相关部门组训职责。建立战区与各军兵种协调训练机制,统一计划和组织战区内各军兵种联合训练,协调有关保障,促进训练落实。要创造联战联训条件。贯彻综合集成的思想,加快联合作战指挥信息系统建设步伐,形成上下纵贯、横向联接的一体化联合指挥系统,防止边建设、边立“烟囱”。统一规划武器装备研制,规范通用标准,预留系统接口,保障武器装备综合集成。统一研制开发联合指挥训练模拟系统和应用软件,为联战联训、联演联考提供技术支撑。要拓宽联战联训内容。联合作战日趋小型化的发展趋势,要求联合训练必须向战术层次延伸。组织修订《一体化联合战斗训练暂行规定》,细化各层次组织原则、领导管理、任务目标及保障方法。调整完善《一体化联合战斗训练试行纲目》,进一步规范训什么、怎么训的问题。充实现行《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增加联合训练内容,使其真正渗透到军事训练的全过程,促进联合训练战役与战术层次的有机衔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