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作坊”变“巨无霸”林甸两企业境外上市奥秘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3日08:52 黑龙江日报

  林甸,传统农业县,既不靠“边”也不靠海,却在省内独有两家在境外上市的大企业,听着让人惊讶。哪来的“巨无霸”?当地人骄傲地说,全是“土生土长”的。

  10年前,它们还是简单的“小作坊”、典型的家族企业。该县依托资源、突出特色的思路,育引结合、勇于探索的做法,不仅把一个个“粉坊”、“豆腐坊”变成了“巨无霸”,还引来了伊利乳业等实力强大的“内外援”,为工业找到腾飞突破口。

  “两豆一乳”做文章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林甸县企业林立,糖厂、啤酒厂、磷肥厂、塑料厂、水泥厂……如雨后春笋般“破土而出”。然而,由于规模小、缺资金、少原料、市场定位不准等原因,企业成活率很低。

  痛定思痛。林甸人开始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业发展之路。县委书记崔莹说,优质的大豆、土豆、奶牛,就是我们最大的优势。2001年上任伊始,崔莹便带领大伙儿奔走于伊利、蒙牛、光明等国内知名乳业之间。然而,当时全县仅1万多头奶牛的现状,令企业家们根本提不起兴趣。

  当时,花园乡有两个村子仅一道之隔,路西的家家养奶牛,户均十几头,年收入5万元以上;路东的种玉米,靠天吃饭,温饱难解决。针对这一情况,县里抓住机遇,以“路东路西两重天”为题,适时开展大讨论,使广大农民转变了观念。

  为了夯实乳业基础,林甸县实施了干部带头养牛、投放养牛贷款、做好防疫灭病等一系列举措。短短两年,该县奶牛猛增到3万多头。2003年,内蒙古伊利集团老总来了两趟,主动与林甸签协议,投资建厂,逐渐形成了日处理鲜奶800吨的生产能力,带动了全县乳业的迅猛发展。

  与此同时,全县大豆、马铃薯的种植面积也从原先的几千亩,提高到5万亩以上。

  搭乘“上市”快车

  不过,单靠引进“大高外”项目来振兴县域经济,根本不现实,必须得走“育引结合”之路,将本地有潜力的企业不断做大,才能彻底脱贫。

  大庆天圜日月星蛋白有限公司和大庆碧港淀粉有限公司是该县“地产”的大豆和马铃薯加工企业,他们虽然不乏好项目,但苦于缺乏资金,这两个“小作坊”一直没什么大的发展。

  如何才能突破“瓶颈”?唯有上市融资,到资本市场找钱去。当过大庆市体改委主任的崔莹与日月星公司老总,一拍即合。从此,县企拉紧了手,共同面对着企业上市的复杂程序、繁琐手续,以及高昂的费用。涉及省市外贸、金融、财税、工商等部门,县里主要领导都帮着跑,有时为了等人办事,一站就是大半天;公司最困难时,经常揭不开锅,十万、八万都得出去借。然而,这丝毫没有动摇县企领导的心。

  2004年1月9日,大庆天圜日月星蛋白有限公司在新加坡证券市场公开上市,首期便融资1.7亿元,企业再也不为资金紧张而发愁了。

  “碧港”是个家族企业,一年能挣几百万,日子过得挺“舒坦”。起初,该公司赵总对“上市”不明白,也不感兴趣。2004年4月12日,崔莹“拽”着他,踏上了去往北京的列车。在北京,通过与券商接触,赵总认识到,“上市”是企业融资的好渠道,是做大做强的关键。随后,他开始积极运作此事。2005年,他整天在省内外奔波。

  为了将“碧港”扶上马,县里全力以赴支持。在企业最难时,县里帮助企业从大庆市交行争取来3000万元贷款,解决了“碧港”的燃眉之急。

  2006年2月7日,“碧港”在新加坡成功上市,让曾经尝到过“甜头”的林甸人,又一次乐得合不拢嘴!

  近两年,由广东客商投资的东北地区唯一的钛白粉生产企业——鑫隆化工公司,在县委、县政府的大力培育下,也由小变大、有弱变强。现在,该企业已具备了上市条件。

  从“挑水吃”到“自来水”

  经过3次融资,“日月星”拿回了10个亿。明总感慨地说,以前咱是“挑水吃”,现在变成了“自来水”,资金有的是,好项目那就上呗!在大庆市高新区,他们建起了大豆工业园,生产大豆分离蛋白、脱脂蛋白、浓缩蛋白等产品,其规模在国内首屈一指。今年,该公司在县里又新上了年产1.5万吨蛋白饮料和5000吨高蛋白营养粉项目,总投资2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1.6亿元。目前,已进行试生产,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

  上市后的“碧港”,同样发展迅猛,它分别在江苏、内蒙古以及省内的绥棱县投资建厂,目前,已成为国内最大的马铃薯加工企业,正在向着跻身世界前三的目标迈进。为了满足市场需求和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去年他们还新上了年产2万吨马铃薯变性淀粉项目,总投资1亿多元。

  “碧港”强大的实力,充足的原料,引来了“天泰”。今年,大庆天泰生化开发有限公司在林甸新建了年产1.4万吨复合马铃薯薯片项目和年产1万吨速食营养粉丝项目,总投资4亿元,预计10月份将进行设备安装调试。达产后,年可实现销售收入9.3亿元。

  一流的发展环境,使林甸成为了投资的热土。在今年哈洽会上,总投资23.9亿元的大庆新加坡马铃薯产业园项目也落户该县花园工业园区。由于资金充足,该项目施工进展迅速,基本上一天一个样。林甸人看在眼里,乐在心中。

  龙头舞动农民富足

  几年来,围绕伊利、龙丹、日月星、碧港、海达、美鑫等龙头企业,该县大力发展奶牛、大豆、马铃薯、芦苇、大鹅和生猪等基地建设,不断壮大和延长农业产业化生产链条,把龙头企业和基地农户融为一体,不仅壮了财政的“腰”,也鼓了农民的“包”。

  还没到加工期,全县的10万亩无公害马铃薯就被企业盯住了,价格给的还挺高,就连齐齐哈尔、绥化等地的农民都愿意往这儿送薯。“碧港”赵总笑着说,大老远的过来,肯定是有账可算呗!

  今年,省内大部分地区奶牛滑坡,而拥有伊利和龙丹两家大企业的林甸县却丝毫没受影响,反而增加了近5000头,使奶牛存栏总数达到8.5万头,年产优质鲜奶21万吨。一年下来,至少给全县2万养牛户带来2500万元的收入。

  工业巨变,让林甸人甩掉了“穷”帽子。2006年,该县经济增幅居全省第6位。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