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最新调查显示:中国上市公司内控建设与监管要求相差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3日09:37 南方日报

  日前,全球著名会计师事务所德勤中国对外公布了最近开展的一项有关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现状的调查结果,得出的结论是,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与监管要求存在明显差距,上市公司内部控制建设不容乐观,德勤建议上市公司应将满足监管要求作为提高自身管理水平的契机。

  多数受访企业不了解内部风险管理体系

  国际经验表明,建立良好的内部风险控制制度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防范和化解潜在的风险。近几年来,监管层也开始逐步规范中国企业在内部控制建设方面的具体问题,中国证券监管机构先后颁发了《关于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规定和相关指引》,财政部也成立了企业内部控制标准委员会,并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规范的征求意见稿》。

  然而,根据德勤对近百家在行业、地区和规模上具有代表性的中国上市公司的调查显示,大部分(74%)的上市公司清楚了解监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要求,但只有20%的上市公司认为自身现有的内部控制体系能够完全满足监管要求。此外,在建立风险管理体系方面,约四分之三(76%)的受访上市公司均表示不了解或不确定如何有效地进行风险管理工作。

  德勤华南区企业风险管理服务合伙人许坚真认为,由于相当一部分公司尚未理解风险管理对于保障公司资产安全和提高运营效率及公司竞争力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加之缺乏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和风险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短期内出现上市公司对风险管理的工作方法意识模糊,对风险管理的可操作性存在疑虑,从而达不到监管层的要求是可以理解的,美国企业当年也花了2至3年的时间来达到相关法案的要求。但是,如何使用内部控制这样一个先进有效的方法,来提高上市公司的治理水平、增强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准确性、提升上市公司的公众形象,从而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无疑对中国的上市公司是一个契机也是一个挑战。

  上市公司更加关注内控制度建设量化收益

  在被问及多数公司为何被动地对待内控建设,许坚真告诉记者,相当多企业关注内控建设的短期收益,比如成本何时才能收回来?它的收益量化在哪?公司应该投入多少资源进行内控建设?

  许坚真建议上市公司的内控建设应该以成本—收益匹配为原则。经验表明,内部控制并非越多越好,不切实际地过多采用了内部控制反而会增加企业的成本,关键是要结合企业的实际,不断推进和完善企业的风险管理机制,企业也可聘请专业机构设计企业的内控制度。本报记者 贾肖明

  实习生 黄孝平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