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报:中国西部变化巨大 多民族文化实现和谐相处(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3日14:09 中国新闻网

  

外报:中国西部变化巨大多民族文化实现和谐相处(2)

  新疆喀什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2100多年。自西汉起,直至明代海运大开之前,疏勒城(喀什)就既是中西交通的咽喉和枢纽,也是中国西疆最早的国际市场和门户之地,其历史地位和作风,并不亚于今日世界上许多著名的国际商埠。今日的喀什集中体现了维吾尔族民俗风情特色,在整个新疆最具典型性和代表性,是新疆的缩影。中新社发 宋健浩 摄 (资料图片)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在塔克拉玛干沙漠中心发现石油后,政府修建了一条300英里长的高速公路,把油井和外部世界联系起来。这条双车道高速公路没有路灯,而且会车时司机没有把大灯换成小灯的习惯。

  和阗古城曾经是一个独立的佛教王国,在公元1000年左右转为信奉伊斯兰教。在维吾尔语中,和阗叫做Hotan,以美丽的毛毯和玉石著称。我们驶过一些栽有白杨树和葡萄树的村庄和绿洲小镇,这里的农民种植棉花、小麦、玉米和向日葵。土砖砌成的房子建在有树荫的院子里,木门雕有精巧的纹饰。

  一路上有不少清真寺和小集市,我们经常得减慢速度,在卖瓜的摊位之间穿梭,躲避拉着砖块、西红柿和干草的驴车。

  杰克•克鲁亚克(Jack Kerouac)的名著《在路上》(On the Road)问世五十年后,中国也开始形成自己的旅途文化。2007年1月,一本描述五年来驾车环游中国各地的书《即将远行》(Go the Distance Now)出版发行。作者刘一霖写道:“自己开车,就仿佛鸟儿用自己的翅膀飞翔。”汽车能让人过上一种“健康、自由、快乐”的生活。但目前,自驾游还是少数人的特权。

  轮胎直径超过六英尺的黄色大型挖掘机在一个个泥泞的大坑边缘挖掘泥土,让深处的砂砾层暴露出来,然后成群拿着锄头的维吾尔矿工在翻出的土壤中细心寻找玉石。矿工们住在土坑附近的帐篷里,很多都是年仅十几岁希望一夜暴富的年轻人。如果他们幸运地找到玉石,就能从矿主那里得到一笔钱,然后矿主再把玉石卖给和田的玉石市场。

  在喀什,维吾尔等民族文化和现代中国文化做到了和谐相处。在城市中心广场的一侧,是该市主要的清真寺,建于1442年;而在另一侧,则是一个购物商城。

  购物商城的外观是伊斯兰式的,开发商推倒清真寺对面的大量民宅和小商店,建起了这个购物商城。广场上一个巨大的电视屏幕正在播放关于一家中国纺织厂的纪录片,随后是根据中国佛教题材故事改编的电视剧“西游记”。

  “作为中国公民,我们很高兴,因为中国的经济有很大发展。”住在喀什郊外一个村庄的67岁农民吉里里•阿布里米特(Gilili Abulimit)说道。政府为他新建的房子支付了一半的费用,还花钱铺了一条村庄通往外界的公路,使他更容易把庄稼运往集市卖掉。他家里还有自来水。

  [上一页]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