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位高危?当心这只美国“蝴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05日08:4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高位高危?当心这只美国“蝴蝶”
在金融圈里人们常说,亚马逊丛林里一只蝴蝶扇动翅膀,最终会在大洋彼岸掀起一场风暴。这句话用来形容美国“次债风波”正好合适。美国次级房贷市场的蝴蝶轻轻扇动了翅膀,曾让多少无钱购房的人住进了高档公寓,也让次级债投资人一夜暴富。而今年次级债泡沫的破灭,让美丽的蝴蝶闪了一下腰,随之的却是许多“房奴”一夜之间失去了住房,变得无家可归,一些次级债的投资机构走向破产,从而引发股市暴跌,并诱发全球股市的大跌。

  蝴蝶效应·镜头篇

  次级贷让他一夜暴富

  在物阜民丰的美国加州奥伦治县,一辆火红的法拉利敞篷跑车让人屏息驻足,艳羡良久。车的主人KalElsayed承认自己买车的钱是靠向低收入、信贷评级低的弱势人群发放高利率的次级房贷赚来的。不过,他很快会提醒你,他在这个行当里的“同仁”中拥有私人飞机都算不得新鲜,只拥有一辆法拉利跑车已经是格外“克己”了。

  42岁的Elsayed曾供职于美国第二大次级房贷公司——新世纪金融(NewCenturyFi-nancials)9年之久。这9年适逢美国次级房贷市场的“黄金时代”,次级抵押贷款爆炸式发展成就了抵押贷款银行家和经纪人的一夜暴富。“你无法想象我们赚了多少钱。而且我们根本用不着做什么,只要每天去办公室露个面就行。”Elsayed这样回忆那段逝去的好时光。

  百万“房奴”瞬间破产

  芝加哥郊外,47岁的非洲裔美国人NathanielShields正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美国梦”无可挽回地破灭:由于无力支付按揭,到2007年5月,银行将收回他于3年前购置的四居室住宅。

  “次级”抵押贷款是相对于“优质”抵押贷款的一个概念,贷款对象为信用等级较差或偿还能力较弱的申请人。次级抵押贷款产品的亮相非常吸引人,一些次贷产品甚至无需贷款人支付购房首付款、无需出示收入证明即可申请贷款。

  2004年,Shields借了一笔当时流行的“混合房贷”(hybridmortgage):30年的贷款期中,头两年为固定利率,其后转为可变利率。

  2006年8月,贷款年利率由原来的6.6%涨到8.1%,又进而上涨到当前的9.6%,月供涨到1300美元。其间,Shields又丢掉了在县政府每小时14.8美元的工作,且深陷离婚官司中,无力负担月供,于是早早在房前挂上“吉屋出售”的招牌,但房地产市场已陷入低迷,无人问津。

  “我真的很喜欢这所房子,而且花了很多钱,新添了露台,扩建了车库,可现在他们要把它拿走了。”Shields面对无可挽回的结局无可奈何。

  同Shields境遇类似的,还有上百万低收入美国家庭。根据美国住房与城市发展部(HousingandUrbanDevelopmentDepartment)2004年的一项调研,美国住房业主如因各种原因丧失住房所有权,通常需要再过10年以上方能重新购置住房,而少数族裔所需时间更长。

  股市暴跌恶梦不断

  不断增加的贷款违约背后,除了几百万户梦想破灭的低收入人群、几百万座无人居住的房子,还有全美20多家深陷危机的次级市场放款机构。这些机构昨天还是资本市场的天之骄子,今天却沦落为人们避之唯恐不及的“病人”。

  到7月次级债风暴进一步的升级,更是引起了美国股市的连续暴跌。7月26日,由于美国利空新房销售数据引发投资者对住房市场前景的担忧,道琼斯30种工业股票平均价格指数比前一个交易日下跌311.50点。8月9日美股再启暴跌,道指从高位13657.86开始下跌之旅,当日跌2.8%,此后一周美股连续大跌,道指跌破13000点重要关口,一周下跌超6%;日经指数则从7月25日的18002点下跌到8月16日的16148.89点,跌幅达10.294%。此外欧美股市、亚太股市普遍出现了暴跌。

  蝴蝶效应·原因篇

  盲目放贷

  埋下次贷祸根

  应该说美国次级抵押贷款产生的出发点是好的,在最初10年里也取得了显著的效果。1994年~2006年,美国的房屋拥有率从64%上升到69%,超过900万的家庭在这期间拥有了自己的房屋,这很大部分归功于次级房贷。但次级抵押贷款的高风险性也伴随着其易获得性而来。相比普通抵押贷款6%~8%的利率,次级房贷的利率有可能高达10%~12%,而且大部分次级抵押贷款采取可调整利率(ARM)的形式,随着美联储多次上调利率,次级房贷的还款利率越来越高,最终导致拖欠债务比率和丧失抵押品赎回率的上升,酿成今日的危机。

  放贷冲动激发民众购房热情

  2001年~2004年,美联储实施低利率政策刺激了房地产业的发展,美国人的购房热情不断升温,次级抵押贷款成了信用条件达不到优惠级贷款要求的购房者的选择。

  放贷机构间竞争的加剧催生了多种多样的高风险次级抵押贷款产品。如只付利息抵押贷款,它与传统的固定利率抵押贷款不同,允许借款人在借款的前几年中只付利息不付本金,借款人的还贷负担远低于固定利率贷款,这使得一些中低收入者纷纷入市购房。但在几年之后,借款人的每月还款负担不断加重,从而留下了借款人日后可能无力还款的隐患。

  一些贷款机构甚至推出了“零首付”、“零文件”的贷款方式,即借款人可以在没有资金的情况下购房,且仅需申报其收入情况而无需提供任何有关偿还能力的证明,如工资条、完税证明等。宽松的贷款资格审核成为房地产交易市场空前活跃的重要推动力,但也埋下了危机的种子。

  危机根源监管部门不作为

  过去两年,随

  着美联储17次加

  息,美国房产市场逐

  步出现降温迹象,但次

  级抵押贷款市场并未因

  此而停住脚步。

  在进行次级抵押贷款

  时,放款机构和借款者都认为,如果出现还贷困难,借款人只需出售房屋或者进行抵押再融资就可以了。但事实上,由于美联

  储连续17次加息,住房市场

  持续降温,借款人很难将自己

  的房屋卖出,即使能卖出,房屋的价值也可能下跌到不足以偿还剩余贷款的程度。 2007年3月22日美国国会参议院银行委员会“房贷市场危机:原因与后果”听证会上,委员会主席Dodd对美国金融监管部门,特别是美联储的不作为作了声色俱厉的指责:“我们的金融监管部门本来应该是枕戈待旦的卫士,保护勤劳的美国人免遭不负责任的金融机构的伤害。但遗憾的是,长期以来他们一直袖手旁观。”早在2004年春天,金融监管部门已经开始关注贷款标准的放松。与此同时,美联储一边持续加息,另一边却继续鼓励贷款机构开发并销售可调整利率房贷。2005年5月,媒体开始报道,经济学家对新增房贷的风险发出警告。同年6月,格林斯潘主席称他本人也担心新型房贷产品的泛滥。

  但直到2005年12月,金融监管部门才开始拟议推出监管指引,旨在遏制不负责任的放贷行为。直到2006年9月,这份姗姗来迟的指引才最终定稿。

  新闻分析

  中国投资者要看到硬币另一面

  美国次级债危机仿佛一面镜子,映射出盛世浮华之下,金融“大厦”脆弱的一面。中国资本市场目前也站到了一个历史高峰上,市场各方,无论是监管者还是投资者,都应以次级债危机为“鉴”,对繁荣背后的风险保持警惕。

  历史一再证明,高收益与高风险往往是一枚硬币的两面。可惜,面对周围人赚钱的“示范效应”,面对臆想中的利益诱惑,人类的贪婪本性往往不可避免地显露出来并挣脱理性之缰的束缚。美国房地产和次级债投资者如此,中国股市上一些狂热的股民和基民也是如此。

  在美国次级债危机中,饱尝苦头的炒房者和次级债投资者,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热衷于跟风投资、欣喜于账面浮盈的同时,忽视了火热市况背后日渐积聚的风险。在中国股市登上5000点继而又突破5300点高位的今天,投资者们为股票和基金的“财富效应”所吸引的同时,是不是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同一 “硬币”的另一面——正在聚集的市场风险?

  如若追根溯源,流动性过剩可谓通货膨胀、股市泡沫、楼市泡沫、经济过热的“始作俑者”。

  回观我国现状,一个时期以来,流动性过剩已构成金融运行中比较突出的矛盾,而且已经导致资产价格膨胀。当制度性变革效应已然释放、上市公司中报业绩已经明朗之后,流动性过剩几乎已成为眼下推动股市上行的唯一动力。在此情况下,因某种必然甚至偶然的原因,人们对资本市场的良好预期一旦逆转,市场的大幅震荡便在所难免。风险当头之际,流动性也就不再过剩甚而可能短缺了。那时,人们或许会感叹:成也流动性,败也流动性。

  本版综合《当代金融家》、《中国证券报》本报记者刘刚见习记者王矜

  “房奴”梦破典型案例

  盖布瑞尔·坎安宁生活在美国佛罗里达州迈阿密,她的愿望相当简单:有一个家。她曾离这个梦很远,但次级抵押贷款的出现,让她的梦得以实现。坎安宁2000年申请到8.9万美元次级抵押贷款,住进自己的家。但随着美联储17次加息,贷款人开始感到无力支付高额月供。坎安宁申请贷款之初,还款利率为8.5%。7年后,贷款利率涨为11%,坎安宁欠款总额增至23.4万美元。坎安宁最初每月月供1038美元。现在高达2275美元月供让她不堪重负,房屋不久会由贷款机构收回抵债。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