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堂县三王庙村的三个时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1日04:52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日报讯:

  天刚蒙蒙亮,金堂县福兴镇三王庙村的村民毛远清便打开店门,开始收购乡亲们担来的各种蔬菜了;此时,田间地头更是一派繁忙,村民们忙着摘各种蔬菜,趁新鲜运到收购点卖个好价钱;公路上一辆辆农用车来回穿梭着,往返于农贸市场和蔬菜基地之间……昔日的穷山村彻底变了模样,幸福的笑容荡漾在村民们脸上——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我市的农村用水保障工程。

   过去时 干旱年份只能买水浇地

  情景素描:“粮田种红苕,鱼塘晒月亮”,成三王庙村的真实写照。

  “过去我们以种豌豆、胡豆和小麦为主,完全自给自足。遇到干旱年份,生活用水全靠政府送,灌溉水就得到山下4公里远的四川锅炉厂去买,加上运费至少要投2元/桶。有时太干旱了,买水来浇也不起作用……”毛远清回忆起以前的苦日子,连连摇头,“那时,整个村的山坡坡都发黄,荒凉得很。一家五口人年平收入仅六、七百元,连吃饭都成问题。”

  三王庙村是金堂典型的旱区,由于水利设施老化和不配套,农业生产用水无法保障,致使该村经济发展滞后,“粮田种红苕,鱼塘晒月亮”,成了该村的真实写照。

  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水务局、市农委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金堂县开始实施农村用水保障工程。微水工程是其中的一个子项目,即修微水池蓄水,政府给予每立方米补贴30元,自筹经费只占40%。

  现在时 有了水人均收入增到数千元

  情景素描:由种农作物变为种生态蔬菜,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绿。

  “我是第一批通过修水池尝到了甜头的村民!”站在微水池边,毛远清乐得眼睛眯成一条缝。水池边就是他的蔬菜基地,红红的辣椒、紫色的茄子,裹得紧紧的白菜……让人目不暇接。“经常忙不赢,还要请人摘。”毛远清种的菜多了,需水量也就大了,如今他已修了四个水池。不仅自己种菜,他还在村口办起蔬菜收购点,买了两台农用车,与儿子一起天天跑城里的大型农贸市场,将菜运到那里,再送往重庆、南充等地。如今,毛远清已修起三层高的小洋房,全家年收入5万元以上。

  有了微水池,水越蓄越多,蔬菜再也不缺水了,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绿。微水工程让大家看到了希望,村民们纷纷修建水池,有的家庭甚至已修了五、六个水池。

  不缺水了,产业结构也悄悄发生了改变,福兴镇三王庙村由原来种农作物转变为以生态蔬菜种植为主。村民的年人均纯收入因此大大提高,由过去的几百元增加到数千元甚至上万元。

   将来时 耕地大旱也不会喊渴

  情景素描:工程深受旱区百姓欢迎,被誉为“致富工程”、“连心工程”。

  据有关部门介绍,我市的农村用水保障工程在全市旱区当年实施、当年见效,全部完工后能改善近50万亩耕地农业生产用水困难问题,深受旱区老百姓的热烈欢迎,被群众誉为“致富工程”、“连心工程”。

  崇州市无根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主要靠向阳水库渠道供水,2006年严重缺水时群众甚至卖掉了家中的猪、牛等饮水多的牲畜。该市在春灌前保质保量完成整治任务,水稻全部适时栽插,节约了春灌期间大量的人力物力。大邑县丰收水库渠道尾水王泗镇江坝灌区渠道整治后,多年种玉米的田又种上了水稻,预计项目区人均增加收入300元左右。

  为解决去年特大干旱给龙泉驿区和青白江区山丘区带来的饮水困难,有关部门特别安排了1100万元资金用于抗旱饮水工程建设,解决因旱缺水严重的3.5万农村人口的饮水问题(其中青白江区2万人,龙泉驿区1.5万人),结束了旱区群众长达数月靠送水过活的日子。正如青白江区清泉镇快乐村四组杨国林大爷所说:我们山区群众最大的困难就是用水问题,做梦都没想到党和政府能让我们山区农民用上和城里一样的自来水……

  新闻背景

  我市农村用水保障工程

  农村用水保障工程分两期完成,市级财政计划投入2.85亿元。2007年度工程在8个区(市)县48个丘陵山区易旱镇(乡)实施,市级财政投入18787万元、相关区(市)县财政配套2967万元,建设微水工程7921处、整治病险水库33座、整治水库渠道514公里、改造提灌站204座、整治提灌站渠道323公里。目前,今年的工程已接近尾声。本报记者徐莉丽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