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色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2日07:00 中国青年报

  

  位于东海舟山群岛的浙江海洋学院,是一所以海洋为特色的省属高校。该校以“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蓝色”校训为基调,以“蓝色”理念为基本,以“蓝色”境界为基准,以“蓝色”活动为基石,精心打造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校园文化“蓝色之路”。

  一、“蓝色”理念

  理念是一种灵魂,更是一种信念、一种精神追求,它能催发人的思维,开发人的智慧,引导人的品行。校园文化没有可推崇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就不能起到打造人、锤炼人和塑造人的作用。蓝色是海洋的象征,该校选择“蓝色”作为校园文化的主基调,不仅因为校名中的“海洋”是蓝色的,更主要是“蓝色”还代表着青春,代表着纯洁,代表着未来,代表着理想和梦幻。面对着纷繁复杂的世界,当代莘莘学子需要——“蓝色”。

  1、“蓝色”境界

  大学对人的培养一般有三个层次:知识技术层次、思维能力层次和眼界境界层次。境界的不同决定着思维和做事视角和层次的不同。蓝色校园文化注重的是对学生眼界和境界的培养。而眼界和境界又取决于以下“三度”。

  (1)纯度

  这是指个人思想修养的纯洁程度。“蓝”有湖蓝、浅蓝和深蓝三种不同程度。该校希望学生通过各类校园文化活动,在思想和心灵上去追求更高的“纯蓝”思想境界:树立正确的“三观”,做到科学的“三信”;明明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认认真真做学问,从而去创造蓝色、体会蓝色、欣赏蓝色和收获蓝色。

  (2)和度

  这是指校园人际关系的和谐程度。大海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文明”可理解为“一种人与人之间良性交往和沟通的方式”。该校为此做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希望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来提炼人际关系的文明程度与和谐程度。如针对学生寝室脏乱差和上网无度无序的情况,用“寝室文明节”代替了“寝室文化节”,用“电脑文明节”代替了“电脑文化节”等。

  (3)气度

  这是指个人待人接物的气量与风度。“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在蓝色的校园文化中得以充分体现。如该校的“海洋杯”辩论赛,注重的不仅是知识的碰撞和智慧的交锋,而且更是辩者大气、大度和大胸襟的展示。该校提倡的是一种“兼容并包,融会贯通”的气度和“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胸襟。这既是一种吸引力,又是一种驱动力。

  2、“蓝色”机制

  达到“蓝色”的境界需要机制的保障。该校既重视激励和追求的机制,又注意净化和纯化的机制,更加注重以下三点机制的形成和完善。

  (1)“自化”机制

  大海每天都在潮涨潮落,既在更新自己,又在超越自己。所以,“蓝色”代表着自强不息、自净不腐和自纯不浊。该校为此探索了“新三自机制”,即自主、自治和自护,新建了“学生宿舍三自委员会”,体现了学生自我关注、关怀与关爱的意识。

  (2)“炼化”机制

  大海在不断地锻炼、磨炼、凝练和提炼自己,从而使自己不断地产生巨大的能量和浩瀚的灵性。该校通过这个机制让学生在校园生活和社会实践中不断地锻炼和磨炼自己的能力,凝练和提炼自己的品德,使他们多吃苦,多锻炼,多提高,多收获,尤其注重他们心灵的触动、震撼与收获。

  (3)“净化”机制

  大海无时不在净化自己。校园文化也无时不在净化学生。该校通过各种“洗礼”和“洗涤”的校园文化活动去净化学生,让他们的品行得到提高,思维得到清晰,心情得到调适,使同学们有了崇高的追求、美丽的心灵、高尚的情操和创新的活力。

  3、“蓝色”道路

  “蓝色之路”,是一条通往“蓝色境界”之路,是一条追求理想之路、净化心灵之路和拓展素质之路。围绕这条路的三个特性,该校进行了扎实严谨的研究与探索,并付诸实践。

  (1)“四段”性

  该校立足“蓝色”起点,视大学为学生人生事业的重要起点,四年四段路,段段都不同,但段段都离不开蓝色之调、蓝色之基、蓝色之魂。一年级注重始业教育,扬帆起航;二年级注重初级专业教育,把好船舵;三年级注重高级专业教育,乘风破浪;四年级注重就业教育,拥抱蔚蓝。对学生来说,四年要迈出坚实的四大步。每一步既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足。

  (2)“无声”性

  “蓝色”的校园文化应该成为“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好雨”。其中注重的是潜移默化、旁敲侧击和杠杆作用,而不是“光打雷不下雨”。该校尽力用一种蓝色的、无声的、细腻的大海情怀在诠释校园文化的精髓,引领学生去感悟、揣摩和琢磨其中的奥妙,让更多的学生获得智慧的启迪。

  (3)“全面”性

  “海洋”本身就是一个综合体,而具有全面性。从“海洋”可以放眼全球和全局。它既能包容和接纳,又能敞开与合作。该校用“蓝色”来设计校园文化,就是要特别注重德、智、体、美、劳、健六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尤其要注重其中“劳动观念”和“健康观念”的重新培养和培育,以倡导个性发展与团队协作,并形成合力,让每一个海院学子都能成为一个“和谐”之人。

  二、“蓝色”活动

  浙江海洋学院一直坚持用清澈和清廉的“蓝色”先进文化指导校园活动,构筑具有海洋特色的校园文化“蓝色之路”,形成了以“蓝色计划”、“蓝色论坛”、“蓝色美育”、“蓝色体验”、“蓝色心情”为特色的蓝色品牌。

  1、“蓝色计划”

  早在1999年,浙江海洋学院为了迎接“校园文明”评估,出台了以迎接海洋新世纪为背景,以促进蓝色教育为基础,以推动蓝色科技为重点,以建设蓝色校园文化为根本特色的创新行动计划——“蓝色计划”。

  该计划分为蓝色教育、蓝色科技、蓝色校园文化三个部分,分成1999— 2003年、2003—2008年两个阶段执行。其中,“蓝色教育”主要包括海洋国土意识、海洋环境保护意识、海洋资源利用和开发的可持续意识在内的系列教育。“蓝色科技”旨在推动以海洋技术、海洋工程为背景的海洋科技研究。而“蓝色校园文化”则以“海纳百川,自强不息”的校训精神为基础,致力于建设纯净、高雅的道德追求,强调合作精神,有很强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在“蓝色计划”执行中,学校先后成立了“蓝色协会”、“海洋文化研究会”和“海洋环保协会”等学生社团,设立了“蓝色教育和实践基地”,与当地政府成功主办了第一、二、三届中国海洋文化节。开放学校的“海洋生物标本实验室”、“船模陈列室”,面向全校学生开设“海洋科学导论”、“海洋文化概论”等课程,为“蓝色计划”的深入执行增添了光彩。值得一提的是,该校学生多次在中国水产类核心期刊和《中国海洋报》、《中国渔业报》上发表具有很高理论价值的论文,并被中国渔业网等网站转载。

  2、蓝色论坛

  论坛是交流学术和思想的。论坛可以增添和渲染校园的学术氛围。以“蓝色”为主题和主调的论坛可以为人插上智慧与联想的翅膀。10年来,以下的四个论坛特别值得提倡。

  (1)蓝色周日论坛

  以“关注世界,关注社会,关注生活,关注我们身边的每一件事;谈谈政治,谈谈经济、谈谈文化,谈谈我们共同的话题”为口号的、旨在启迪广大同学蓝色思维的这个论坛是“蓝色计划”的有效载体,发展至今已经十届。届届都有一些与时俱进的内涵。其中,“舟山十大渔农村杰出青年”还是论坛的主角。

  (2)青年博士教授论坛

  以“新海院、新思维、新发展”为口号的这个论坛旨在发挥青年博士教授在校园文化中的领头示范作用。它于每年11月份举行。校内博士和正高级职称人员通过宣讲自己的最新科研成果,来诠释海洋意识、海洋科技、海洋经济、海洋文化和海洋管理。

  (3)“海院学者讲坛”

  该论坛每年5月举行,主要展示该校学者的研究领域水准、前沿动态等,以便广大师生进一步了解海院学者,了解学术科研思想变化状况,丰富师生人文与科学修养,促进良好学风和校风的形成发展。

  (4)“蓝色在线”团干论坛

  论坛以重点培养团干部为内容,创办以来已经成为广大学生干部学习政治、交流工作、增强能力的平台,成为发现学生干部优点,发挥学生干部特点,发展学生干部前途的舞台,使该校的学生干部得到更多的锻炼和发展机会。

  3、蓝色美育

  蓝色是美的。“蓝色之美”给人安静和舒心。该校校园美育基本是依据“蓝色”而展开的。

  (1)蓝色体育与艺术

  “蓝色美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体育文化节”和“文化艺术节”交替举办。

  “大学生文化艺术节”自1999年开始举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四届,其中节目都是以“海洋”为主题,以“蓝色”为主调,如群舞《渔家乐》、《归航》,时装表演“蓝色沉思”、“海渔风”,相声《“吹”海》等。部分节目在浙江省大学生艺术节中还多次获得一等奖、二等奖等荣誉。

  “蓝色之美”还渗透在所有与海洋有关的艺术中。自中国国际沙雕节在舟山举办以来,该校每年都派出几十名青年志愿者。男生浇水、喷胶、铲沙,女生则递工具、挖轮廓、做小玩意儿,闲暇时还与来自世界各地的沙雕选手闲聊异国风情。无论是岱山县的“中国海洋文化节”,还是普陀区的“民间民俗大会”,或是普陀山的“观音文化节”,该校每年都派出近百名学子参加其中的礼仪、导游和文艺汇演等服务或表演项目。其中,大学生艺术团不仅参加了第三届中国海洋文化节的开幕式,而且还独自提供了整台广场文艺晚会。

  近年来,凭借海岛海水沙滩的独特地理环境优势,该校大力发展了沙滩排球、沙滩足球等具有海洋特色的体育项目,还多次组队参加了全国性的赛事并获奖。

  (2)蓝色周末文化航班

  每逢周末,“蓝色周末文化航班”准时起航。这里既有婀娜多姿的舞蹈,又有幽默诙谐的戏剧,还有具有政治教育意义的歌会。其中,纪念“一二·九”运动的大合唱已经举办四期;毕业歌会至今已经举办三期;“英语也疯狂”至今已经举办两期。

  4、蓝色体验

  校园文化同时要注重“知行”结合。“蓝色体验”注重到海岛去,到海洋去,到渔村去,到渔船上去,到渔民中去。在这几年中,该校一直提倡要充分地体验“蓝色”。

  (1)欢歌“哥德堡”

  去年世界上最大的瑞典木制仿古帆船“哥德堡”号在舟山停驻修整时,该校30余名师生前往开展联谊活动:向“哥德堡”号船长和水手们送上了数千名学子和数十名教师签名的祝福册、师生设计的文化衫、象征中瑞友谊的茅台酒和红葡萄酒,并献上了讴歌“哥德堡”号的大型诗朗诵、“友谊地久天长”小提琴演奏和大合唱等节目。“哥德堡”号船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向该校赠送了象征中瑞友好的太阳帽,还有瑞典的烈性酒。这让师生充分地体验和领会了蓝色世界的海洋文化。

  (2)蓝色实践

  近3年来,该校师生在积极开展“三下乡”和德育社会实践的基础上,重点结合海岛、海水和海洋进行了“蓝色实践”。它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在“蓝色”中实践,二是从实践中出“蓝色”。该校不仅鼓励师生去海岛、去渔船、去渔村,体验渔业的艰苦、渔村的艰难和渔民的艰辛,更鼓励师生要在心灵上有所触动、感动和激动,要有所收获,要有所凝炼和提炼,要有所净化和纯化,尤其是让学生更好地“了解社会”、“分析社会”和“面对社会”,为浙江尤其是为舟山的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为此,该校已经连续4年获省级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奖,50人获省级社会实践先进个人,30支团队获得省级社会实践先进集体。

  5、蓝色心情

  大学生是一个注意并重视心情的群体。“蓝色心情”是一种好心情。如何让他们的心情经常地处于一个“蓝色”的状态,是该校工作的一个重点。近年来,该校结合学生心理不适增多的现象,做了如下工作,达到了一定效果。

  (1)心理的“蓝色”健康宣传周

  自2004年以来,该校每年都根据本校学生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确定特色主题,并相应地开展全校性的心理健康宣传周活动。最近一届的主题是“净化心灵”,它是“蓝色境界”的一个重要标志。

  成立于2005年的“校园心理情景剧团”是校园文化亮丽的一道风景线。它至今共导演了20多个心理情景剧,让学生从中体味了生活,感受了内心世界,学会了感恩,提炼了收获。特别还邀请了东南大学心理学专家邓旭阳教授来校主持“心海泛舟——心理情境剧自我成长工作坊”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以提升学校心理情境剧的水平。该校还发动组建了“班级心理卫生委员制”,使得心理健康教育深入并落实班级有了基础和机制。学生心理委员在帮助他人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

  为此,该校获得了“浙江省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示范点”的称号。

  (2)学子的蓝色心理世界

  大气、创新、包容的蓝色校园文化净化了海院学子的心灵,陶冶了海院学子的情操。近几年,该校涌现了一批以“浙江骄傲——2005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刘凌云和“浙川两省优秀志愿者代表”吴东昌为代表的优秀青年学子。

  2005年10月,“浙江骄傲——2005年度最具影响力人物”评选活动正式在全省范围内展开,全省11个地市的50位候选人中产生了20位提名人物。经公众、网络、短信投票及全省巡回广场投票,该校人文学院学生刘凌云同学最终以2005年浙江省第一位大学生、全省第3人和全国第195人无偿捐献造血干细胞的事迹感动了社会,而以得票总数排名第四入选。

  2007年7月12日,该校人文学院2006届文秘专业毕业生吴东昌作为浙江省2006年度“两项计划”优秀志愿者唯一代表,参加了“2007年浙江省两项计划志愿者出征仪式”,得到了省委副书记和团省委书记的亲切接见。他在四川成都青白江区项目办志愿期间为灾区人民筹款补贴家用,为特困家庭和残疾人申请低保,为单身老人危房筹集修缮款、关爱留守儿童等事迹,受到当地群众干部的好评。

  在两位学子的影响下,海院学子报恩社会的热情高涨。据统计,今年该校又增加了自愿捐献骨髓者143名,全校总数已达258名;今年派遣赴西部和欠发达地区志愿者共16人,为历年派遣志愿者最多的一年。

   三、《蓝色报告》

  《蓝色报告》是该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的调研收获报告,而且还是校园文化“蓝色之路”的结题总结报告。该报告最初是以单行本的形式出版,后来发展成为一组系列丛书。

  《蓝色报告》不仅一定程度的真实地反映了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大致状况,反映了该校学生思想、品德、素质和能力的情况,而且也在深刻地影响着校园文化的基本走向,影响着每一个学生未来发展的大致走向。概括起来,它有以下四个特性。

  1、唯一性

  《蓝色报告》是正式出版的学生暑期社会实践调研论文集,在浙江省高校内唯一的,在全国范围内也是少有的。它第一次把“蓝色”系统地与“海洋”、“天空”、“梦幻”、“年轻”、“理想”、“真诚”和“未来”联系在了一起。它的出版发行后,引起光明日报、中国海洋报、浙江日报等报纸媒体的重视,先后见诸报章,先后被“中国大学生在线”、“红旗英才网”、“舟山网”、“浙江在线”、“国家海洋局网”、“西北政法大学-学工在线”等网络媒体转载和传播。

  2、肯定性

  该书收录的文章均为学生亲自深入社会第一线进行实地调研所得。它们“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

  在它2003年首次出版就引起了时任省委领导的重视。省领导特地致信该校给予充分的肯定,认为该调研报告“有情况、有分析、有建议、有一定的参阅价值”。舟山市市委领导认为,“该书在认识论与方法论的结合上,探究了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具有涉及面广、信息量大、辐射力强的明显特点,颇具参考价值。”

  3、发展性

  《蓝色报告》的内容还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从书名的副标题看,已经从《蓝色报告2003——浙江社会发展的若干调查》升华为《蓝色报告2004——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若干调查》。这说明,该书涉及的地域已经从以舟山为主扩展到了以浙江为主又发展到了全国范围。文章的篇数从26篇扩充到了60篇。内容也从社会发展层面深入到了以经济层次为核心并扩展至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调查的触角也越来越广泛,采访和调查的对象从地方政府公职人员,到普通的工人、农民、学生等。

  4、收获性

  这套系列丛书编辑和出版的宗旨在于,要使学生一级一级地怀着蓝色的幻想,要用蓝色的目光,去看看这个变化和发展迅速的社会。此丛书至今已经出版3本,共146篇文章,共约166万字。第4本即《蓝色报告2006》已在付梓。

  浙江海洋学院正是通过打造“蓝色”校园文化,让学生保持良好的心态与人和谐相处,让他们的品行得到提高,思维得到清晰,心情得到舒展,创新有了活力。

  (张海欣)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