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西方视角“南京大屠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3日04:51 大河网-河南日报

  

《南京》:西方视角“南京大屠杀”
□石永红陈瑶

  这是一部反战电影,它向世人展示了在遭受外国军队侵略时无辜平民所遭受的惊吓和痛苦,同时显示人的良善以及中西方友好人士共同协作展开营救的英雄主义力量。虽然它没有华丽画面,但一切艺术手法在它面前都显得苍白。9月18日,这部影片将在我省上映

  美国人拍摄的纪录片《南京》,近来在上海、南京等地引起轰动。它的票房比不上一些进口大片,但它凝重的主题让人沉思。

  美国人出资拍历史纪录片

  “这部影片制作精美,不但是强有力的历史档案和对后代的警示,而且不断提醒人们这段不可遗忘的历史,包括当今的许多日本人,也许还在否认发生过这次大屠杀。”美国《好莱坞信使报》这样评价《南京》。

  美国知名影视业杂志《综艺》表示,“该片毫不留情地刻画了日军的暴行及残暴程度。最令人发指的数据莫过于日军占领南京后有2万多位妇女和小女孩被强暴。”

  纪录片《南京》由“美国在线”副总裁泰德莱昂西斯出资200万美元拍摄,根据已故美国华裔作家张纯如的著作《南京大屠杀》改编,以当时在华西方人的视角记述侵华日军暴行。

  莱昂西斯认为,《南京》是一部反战电影,它向世人展示了在遭受外国军队侵略时无辜平民所遭受的惊吓和痛苦,同时显示人的良善以及中西方友好人士共同协作展开营救的英雄主义力量。这部影片通过这两个串联在一起的故事告诫人们:不要重蹈历史覆辙。

  莱昂西斯透露,《南京》将于12月在美国各地上映。

  触动内心深处的伤痛

  银幕上,黑白画面交替中,边爬边哭的婴儿、交错叠加的尸体、被凌辱的年轻妇女、孩子们那一双双惊恐而无助的眼睛、幸存的老人沧桑面孔上的两行浊泪……纪录片《南京》把观众带回到了70年前。

  7月10日南京上映以来,《南京》上座率超出当初影院方的预料。走出影院的观众久久不能从历史中走出。

  在纪录片中出镜的常志强、骆中洋、倪翠萍3位大屠杀幸存者观看了《南京》。79岁的常志强说,“虽然过去了70年,但是那段惨痛历史在我心中永远无法抹去。只要一闭上眼睛,我就能听见南京城里到处的枪声和杀声,仿佛看到南京城血染的半边天。”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表示,采用幸存者口述的方式,让《南京》具有更强的说服力和震撼力。对南京人而言,《南京》讲述的不单单是中华民族的一段惨痛历史,更是让他们无法忘记的刻骨铭心伤痛。

  纪录片的真实震撼力

  《南京》打动人的地方在于它的真实。影片导演之一泰德说,“这部影片是基于电影胶片、日记、书信和见证者,是来自西方、中国和日本的人们的见证,没有任何我们工作人员的杜撰。我们仅仅是让当年的目击者告诉制作人员到底发生了什么,让观众了解一段事实。”

  影片《南京》的成功还在于它的客观、中立。

  在拍摄过程中,制片人和导演希望避免专家讲述、照片展示等典型的纪录片手法,而是希望通过表演和片中传达的情感力量带给观众深入心灵的震撼。制作者从6个国家搜集了各种影像和文字资料,其中有一些资料是从日本购来的。山东大学影视研究专家郑凤兰教授说,“虽然这是一部没有华丽画面的影片,但一切艺术手法在它面前都显得苍白。”

  19年前执导过《屠城血证》的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罗冠群表示,“《南京》虽然是纪录片的形式,感情色彩也较淡,但是,这种平静叙述的力量更大,带给观众的冲击很强。”

  西方视角

  一位历史学者指出,“我们必须创作出能激发我们力量的影像。我们的影视界、历史等专业界别,必须像张纯如那样深怀责任与良知去面对我们民族的那段历史,我们的影视界更要像泰德莱昂西斯那样不辜负那段历史。”

  受访的专家对《南京》出自外国人之手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历史研究专家李家振表示,“历史不应该忘记。这部电影让我们认识了战争的野蛮与残酷,中国人不应该忘记这场战争,日本人也不应该忘记。”

  西方视角的纪录片《南京》能够摄制完成并在中国上映,反映了日本战争暴行作为世界历史案例的不同读解方式。事实证明,那些从人性化角度出发,超越人生苦难、仇恨的视角,容易引起共鸣。⑥2

  来源:


Powered By Google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