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进了城社保是关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4日03:28 华龙网-重庆晚报

  本报讯 “社会保障、医疗、教育、住房是压在进城农民身上的四座大山,社会保障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昨日,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刘福垣来到重庆图书馆,与重庆市民交流。

  刘福垣提出,农民进城必然面对医疗、住房、教育等问题。刘福垣认为,加强社会保障制度是其中的根本环节。

  “现在中国有农户2.6亿,人均收入3587元,其中还包括了农民企业家,真正农民的收入比这低很多。”刘福垣说,即使没进城的农民,其收入构成中,打工收入也占五成左右,加上部分政府补贴,真正靠农业种植的占不到四成。“他们已经不是纯粹的农民,有着产业工人特点,两者组合起来,叫农民工更加合适。”

  刘福垣说,在西方国家,纯粹的农民一家两口子耕作面积接近200公顷,中国农民一家人占地不到1公顷,得让四分之三的人进城打工,才能勉强小康。

  刘福垣说,农民进城挣了钱,为什么不消费掉,而是存到银行?因为他们要为生病、子女教育作准备。“在发达国家,医疗教育甚至养老都有完善的社会保障,所以外国人敢做月光族,甚至透支消费。”刘福垣说,中国完全有能力建立这样的社保体系,免得钱压在银行里贷不出去,让企业减产,农民工失业,形成恶性循环。“只要社保完善,消费就上去了,农民的收入也会大大增加。”

  刘福垣认为,农民城市化是抑制人口增长的长效避孕药。“在农村孩子生得多,不是因为农民观念落后,而是为了增加生产力,这是现实问题。”农民若进了城,子女生多了势必面临高额的教育生活支出,农民进城必然转变生产方式,实际上也是减缓了农村人口增加,缩小了城镇人口和农村人口的差距。

  记者 富治平网络编辑:孔祥伟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