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改革能否使素质教育名副其实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4日09:00 四川在线-华西都市报

  □李克杰

  教育部长周济12日透露,目前的中考和高中招生制度将进行重大改革,旨在大大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昨日本报09版)

  从某种意义上讲,中考招生和素质教育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但中考制度改革必须以厘清素质教育概念、明确素质教育内涵和具体标准为基本前提条件,尽快让素质教育走出“模糊概念”时代。

  素质教育搞了多年,然而总体效果却并不明显,发展也不平衡。素质教育喊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在一些地方流传甚广。此话虽不好听,但它却生动形象地描述了目前素质教育的现状。

  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固然是多样的,但有一个原因,在我看来是非常重要的,也是起决定因素的,那就是我们至今仍没有真正弄通弄懂素质教育这个基本概念,特别是许多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者也不清楚到底什么样的教育才算素质教育。再加之整个社会的某些观念制度滞后,应试教育思想和做法积重难返,素质教育在与应试教育的博弈中往往处于下风和弱势。

  由应试教育到素质教育,既是教育类型的转变,也是教育观念的更新。要使素质教育名副其实,首要条件就是要明确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以及要求和标准。比如,素质教育中的“素质”指哪些素质?一个人由小到大所必然具备的基本素质中,哪些素质必须由学校培养,又由哪个学段的学校培养?不同时段的素质内容有哪些,这些素质内容应该通过什么教育教学方式培养和获得?素质教育如何考核,如何摆正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的关系?这将直接影响甚至决定中考、高考制度改革的措施和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讲,中考改革必须建立在明确素质教育内涵和标准的基础上,而不是相反,更不是先确定中考的模式,再返回头来改革中学素质教育的方式。

  事实上,由于素质教育的内涵和标准一直没有得到厘清,人们各自根据理解来组织实施素质教育,由此出现了五花八门的教学改革尝试。一些新课改教材为迎合学生的口味和偏好,按个别专家学者的理解,删除传统经典的教学内容,增加一些备受争议和质疑的内容,比如语文课中的金庸替鲁迅,历史课中的世界大战不再必修,还有把修马桶纳入必修等。

  要对中考进行改革,当务之急是统一对素质教育的基本认识,由教育主管部门明确素质教育的科学内涵、基本要求和具体标准,既不能让素质教育变成一个“筐”,什么内容都往里装,也不能把素质教育变成看不见摸不着的“模糊概念”,让大家只能跟着感觉走。

  (作者系山东高校教师)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