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广东发展模式率先转型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5日02:15 大洋网-广州日报
席胡锦涛在广东考察。图为胡锦涛与湛江市霞山区海头镇特 呈村群众亲切交谈。 新华社发 编者按: 再过一个月,党的十七大将在北京隆重召开。本报从今日起推出大型系列报道《科学发展 共建和谐——喜迎党的十七大》,回顾广东及广州五年来在践行科学发展观、共建和谐社会历程中积累的经验与思考。今日推出第一篇《广东发展模式率先转型》。 记者述评 发展模式转型 升华无穷动力 刘平清、徐锋 南粤人民永远不会忘记,2003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亲临广东指导抗击“非典”之时,高瞻远瞩,指出广东要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观由此破题。2005年9月,温家宝总理为“十一五”规划到广东调研,寄望广东落实科学发展观,在转变增长方式上有新突破。 早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央就提出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问题。在此基础上,胡锦涛总书记“6·25讲话”中,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概念。对此,广东人最有体会。改革开放29年来,广东地区生产总值增长了约90倍,业绩骄人。然而“先行者的烦恼”也悄然逼近:资源、能源、环境、人口压力逐渐加大;土地变得紧缺,劳动力成本被逼走高;过分依赖海外市场,内源性经济比重严重不足…… 在此大背景下,广东人明白,唯有实现经济和社会的转型,方可持续发展;唯有转型,方能继续保住“排头兵”的地位。广东人有句口头禅:“转得快,好世界。”可以骄傲地说,党的16大以来的五年,广东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全国率先完成了发展模式的转型。 ——亮出创新广东的大旗。广东的经济继续保持又快又好的发展势头,经济总量逼近3万亿,GDP占全国的比重从1/9提升到1/8,品牌打造捷报频传,实现“广东制造”向“广东创造”的跃升,第一经济大省成为第一能源节约大省。 ——提出绿色广东的理念。广东省政府与国家环保总局合作,制订出全国第一个针对区域城市群的环保规划——《珠江三角洲环境保护规划》,前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对此予以高度评价:“为东部地区在环境优先的前提下率先进入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良性循环积累了经验。” ——推进和谐广东的建设。2003年至2007年,省政府共投入“十项民心工程”641亿元;为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省人民,最近出台的关于解决社保问题的若干政策意见的文件,破解了被征地农民、城镇居民、困难企业退休人员、农垦企业和华侨农场职工等困难群体的保障难题。广东迈入全民社保新时代。 ——解决区域失衡的局面。在珠三角继续保持旺盛的活力的同时,省级财政加大对东西两翼、粤北山区的转移支付,通过珠三角的产业转移,带来了县域经济大发展。近年来,广东山区市的地区生产总值、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增幅都不同程度地高于全省增幅。东西两翼和山区市与珠三角地区的差距正在逐渐缩小。 广东的成功实践雄辩证明,今天,唯有推动发展模式转型,方能获得可持续发展的无穷动力。广东发展模式的率先转型,书写了南粤发展的新篇章。 广州的发展强调“可持续性” 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省份,28年来,广东各主要经济指标均居全国前列。2003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广东时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要求广东加快发展、率先发展、协调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广东人再次挑起率先践行科学发展的大梁。 本报记者 周祚、曾卫康、林洪浩 通讯员越宣、林虹 “作为执政党,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必须具备什么样的能力?”胡锦涛总书记当年的问话让大塘街街道干部至今难以忘怀。 总书记寄望南粤 不断解决好“发展课题” 中央领导对广东寄予了厚望。2004年12月21日至22日,胡锦涛再次考察南粤。 胡锦涛在考察中强调,不断解决好为什么发展、怎样发展这个课题,对我们促进发展、搞好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当前,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继续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政策措施,坚决抑制经济生活中的不稳定不健康因素,切实加强经济社会发展的薄弱环节,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尤其是要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要提高对经济社会发展进行科学调控的能力。 次年,温家宝总理视察广东时,要求广东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走在前面。同年10月,《人民日报》以头条报道《广东酝酿发展模式之变》,介绍了广东践行科学发展观的经验。文章指出,20多年来,广东为中国的改革开放“杀出了一条血路”,今天,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广东正试图“闯出一条新路”。 “孜孜不倦闯新路” 从“又快又好”到“又好又快”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曾经指出:“广东发展正处于至关重要的转折点。如果谋划得当,就能继续走在全国前列,更好地发挥排头兵作用。否则,就必将被追兵赶超,丧失排头兵地位。”广东在全国率先开展了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行动,目前,经济社会开始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广东经济增长方式正在发生着变化,从“又快又好”初步转入“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的轨道。长期以来固定资产高投入、经济高增长、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四高一低”粗放型增长方式正在向高增长、高效益、低投入、低能耗、低污染的“二高三低”集约型增长方式转变。 “千人重游珠江” 广州经济“质、量”并举可见一斑 2006年7月12日,这一天在广东环保史上是个坐标。“30年后再度畅游珠江”成为广东迎接 “环保拐点”的标志。我们发现,广州珠江河段畅游的故事背后有着不同导常的意义。 自1997年以来,广州地区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15%左右的增长率高速发展,成就了广州作为“珠三角”地区“领头羊”的地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张德江更是给广州提出了新目标和新定位——把广州建成“带动全省、辐射华南、影响东南亚”的现代化大都市。 省委常委、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在广州市第九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必须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广州市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内涵和本质的认识,着眼发展全局,立足广州实际,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好中央和省委的重大决策,推出一系列规划部署和举措。同时,切实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加快由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化增长转变。优先发展高技术、高效益、低消耗、低污染的先进产业,加大落后生产能力置换力度,加快产能过剩行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近年来,广州市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目前已关闭、停产、搬迁污染大、能耗多、扰民严重的大型工业企业。在这基础上,广州市从2003年起又全面启动和实施了“青山绿地”、“蓝天碧水”工程。同时,广州市还制定实施了珠江综合整治“一年初见成效,三年不黑不臭,2010年江水变清”目标。(下转A5版) 专家访谈 自主创新路 广东走在前 丁力 (广东省社科院) 广东经济的转型势在必行。广东的省情与内地相比,尤其是珠三角地区,面临着严峻的挑战。劳动力成本提高、环保要求、能源紧张、汇率升值、出口退税政策的调整等一系列的因素,都表明全省有限的经济资源已经无法承受全省粗放型经济增长之重。从深圳、东莞、广州、佛山等地的实践来看,地方官员抓科学发展都是动真格的。 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有两条路,一是走资源节约型的路子,二是靠自主创新。从近期看,通过倡导循环经济实现全社会资源配置效率的进一步提高,以缓解全省经济快速增长与有限资源的尖锐矛盾。但从长远看,走自主创新之路才是我们唯一的选择。可喜的是,广东在胡锦涛总书记和温家宝总理的要求下,率先迈开了自主创新的步伐,并且走在了全国的前面。 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指标连续几年位居全国第三,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连续11年居全国首位。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广东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只是收到了初步成效,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下一阶段要努力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