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十七大共建和谐:网络是扫黄打非“第二战场”(2)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5日15:13 金羊网-羊城晚报

  以讹传讹谣言变身“新闻”

  

  “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传播谣言居首位

  在去年中央文明办组织的“网络十大不文明行为”评选中,传播谣言位居其首,这很出乎众人的意料。很多人没意识到,在网上随便说一段话,写一段文章,都很可能成为新闻,而一旦散布的是谣言,那么便会成为耸人听闻的假新闻。而谣言正是靠网络的开放性,以讹传讹,杀伤力极强。

  从一条网络假信息,到媒体假新闻,再到网络转载,假新闻便这样出炉了。虽然网络信息传播快捷自由,但信息发布和传输不受检查核实,可以是通过个人网站、论坛、聊天室等传播途径,为别有用心的个人或机构利用互联网散布谣言提供了方便。

  暨南大学传播学院一位教授分析,今天网络谣言已经很“高明”:一是在制作环节,网络谣言炮制者采用新闻报道的手法,在形式上力求“逼真”,甚至盗用媒体的名义;二是在传播环节,令网络媒体乃至传统新闻媒体“中招”,通过它们具有权威性、公信力的传播平台以新闻形态进行再传播,以证实其“可信度”。

  谩骂群殴博客变成“搏客”

  白烨和韩寒对骂,引发几百万年轻网民疯狂“话语肉搏”

  博客时代,自由、开放、个性是其魅力,但它也正在成为不良文化的传播渠道。“80后作家还没有进入文坛”,文学评论家白烨在博客上的这句话,便引爆了去年文坛上的第一场地震,迅速上升为中国第一场博客“战争”。博客无意中变成了“搏客”。这场战争,使得互联网上硝烟四起:白烨和“80后”作家韩寒对骂升级,各自的支持者也赤膊上阵,进入了博客的“群殴”。白韩之争最后变成了任何人无法控制的话语肉搏,几百万网民特别是年轻人在博客中疯狂跟帖、留言,相互谩骂,相互攻歼。“博客现在是我的‘垃圾桶’,工作上,生活上,有什么不满、不开心的,统统都倒在上面。”在广州某外资公司上班的白领郭东力说,很难找到像博客这么好的倾诉空间了,发牢骚没人看着,还能引起网友的共鸣,得到支持。中山大学大四学生吴绿说,一个网民如果在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得不到解决,他就可能到网络世界中寻找安慰、释放甚至解脱。而这种宣泄式的网络行为就为网络不文明埋下了伏笔。

  为了提高博客的点击率,各种恶劣的手段也派上用场。“写博客,不愿意缺德就别想火。”这是网友毛毛的肺腑之言。毛毛认为,博客想火,就得有让人血脉膨胀的东西,这是最快捷的方式。如果你是女人,可以靠出位的行为吸引视线,比如性感照片或视频;如果是男人,可以靠出位的文字,同样也能让人趋之若鹜。“网络红人就是拿缺德当饭吃的疯子。”“博客需要自律。”中山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王宁认为,博客既然摆在网络上,就不只是个人的日记了,博主必须承担相关的责任和义务,遵守法律法规,遵循道德规范和伦理准则。

  华南理工大学法学院教授杨凯指出,博客要讲道德,不得违反法律。如果采取攻击、谩骂、捏造事实、威胁等方式,对他人人格、名誉和身心造成伤害的,不仅是民事违法行为,侵害他人的合法权益,严重的可能构成刑事犯罪。

  娱乐“网婚”道德被悄悄蚕食

  调查显示,有过“网络同居”生活的网民达10万之众

  大三学生小青至今已经“结婚”18次,而他跟“老婆”们都是在网络上过日子的———领到“结婚证”,一起买“家具”、“电器”布置“爱的小屋”,一起“浇灌”“花园”,一起饲养“宠物”,生“宝宝”。为什么要结这么多次婚?小青笑着说,只要一方感到厌倦想解除夫妻关系,双方鼠标一点,就各走各的路,很容易又可以找到第二个“老婆”(“老公”)。小青认为这样的生活虽然是虚拟的,但能缓和他生活的孤单。同时,他又坦言心里有一种对婚姻没信心的感觉。

  一项调查显示,目前我国过“网络同居”生活的人数已达10万人之众。“网络上不少看似娱乐的游戏,实际上也在不断地蚕食网民的道德。”广州市青年婚姻介绍所专家黄子模认为,“网婚”会引发道德失范,不少人认为在虚拟社区里不必受任何社会道德的约束,这种理想化的网络生活和现实生活之间的落差将造成人格分裂,这是一种潜在的伤害。

  中山大学社会学系主任王宁说,网民在网络中突出表现的不负责任态度,完全也会被带进现实生活,影响到网民的价值观等。王宁认为,“网德”是一个全球化的问题,在网络时代,应该将“网德”纳入公民道德建设范畴。

  下期话题:车德

  本报"众议新公德"专栏,欢迎读者参与讨论。

  联系方式:ycwbfhr@139.com;电话:87776211转政法部

  传真:(020)87765982

  广东省文明办、羊城晚报社合办

  (编辑:晓航)

  上一页第

[上一页] [1] [2]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