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锣湾百货厦门遇变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8日02:00 东南快报

  开业不满一年,铜锣湾百货便在厦门惊现“变局”。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这一位于厦门中山路名汇广场内的百货已人去楼空。此前几天,“名汇铜锣湾”陆续有“过半商家集体关门罢市”的消息曝出。

  记者了解到,商家集体关门的状况,在铜锣湾百货已不是首次出现,媒体上“关张、倒闭、撤柜、欠款”等字眼开始与被奉为“SHOPPING MALL中国第一品牌”的“铜锣湾”相伴。

  

铜锣湾百货厦门遇变局

  现状

  百货人去楼空

  昨日上午,小涂徘徊在铜锣湾百货门口,铜锣湾百货已人去楼空。

  小涂是龙岩人,她曾是铜锣湾百货的商户。之所以用“曾”,是因为她的商户身份已名存实亡,尽管手上还有合约,但她的东西已于16日搬走。

  她说,本月5日因家里有事回了一趟老家,10日就接到别人的电话,叫她赶紧回来,因为百货里的商户快要“搬光了”。

  小涂的店在铜锣湾百货四楼,主要做服饰修改。她的店是从一个朋友手上接过来的,和铜锣湾百货签了一年合同,到现在才经营了9个月。

  她说,刚开始时(今年1月份)还可以,但是到2月份时,经营所得的钱就只够伙食费了,大概只有1000多元。

  小涂说,因为经营状况不理想,第二个月开始,她就没钱交租金了,于是写了免租申请,要是不免租,她就打算“撤柜”。

  经营

  收入只够伙食费

  小涂的免租申请得到铜锣湾百货的批准,但双方约定到7月份开始交租金,一个月500元。

  小涂说,7月份开始每月交500元租金的约定,后来并没有实现,因为“一个月比一个月淡”,在附近租房子每个月都要三四百元,加上生活费,店面的收入还不够用。

  她说,原来买设备花了2万多元,交了2000元的押金和1000元的进场费。她昨天到商场,希望能找到人退回之前所交的押金和进场费,可是找不到人,而且“根本不知道找谁要钱”。

  而和小涂类似的情况,还有铜锣湾百货的其他商户及保安人员。

  名汇广场的保安老王告诉记者,近几天,他被公司派到铜锣湾百货看着场子,和他一样的,还有另外几名保安,目前只有他们在“留守”。

  值班的保安经理告诉记者,这家铜锣湾百货的管理处已人去楼空,“就剩我们这几个保安,因为他还欠我们的工资,所以我们不先走,要等钱”。

  该不愿具名的保安经理透露,自己一个月可拿近两千元的工资,而铜锣湾百货的人员(包括管理者、收银员、保安等)共有近60人。

  

  □ 变局调查

  1、陷入恶性循环?

  全国知名的铜锣湾百货,为何在厦门开业不满一年,就出现“商家集体关门”的变局?

  尽管在业内看来,每个商场的成功都要经历一个过程;但不少人认为,铜锣湾百货在厦门的遭遇,此前已有“征兆”。

  上述保安经理的感受比较直观。他说,“就开业那几天人多,后来生意一直不好”,到现在也不明白,为什么很多顾客到了二楼,就不想再上三楼、四楼。

  记者了解到,在之前几天,铜锣湾百货的多数店铺就已大门紧闭,“罢市”的商家们聚集在过道上。而昨日,则已没有商家在现场,除了刚从龙岩赶回厦门的小涂还在这里徘徊。

  小孟是名汇铜锣湾百货的一个商户,代理品牌化妆品。

  她当初选择名汇铜锣湾百货开店,是因为考虑到该百货所在的名汇广场,地处中山路,且在配套方面也较为完善等因素。“不过当时临近百货开业,时间紧,没了解太清楚。”

  可她怎么也没想到,她所看好的这些因素,并没有给日后的经营带来多大好处。小孟说,店面前两个月还不错,但后来则是“整体效果都不好’。

  小孟告诉记者,她所代理的化妆品品牌,在名汇铜锣湾百货的营业额,每月大概只有同品牌其他地方代理柜台的10%~20%。在名汇铜锣湾百货经营的前两个月,营业额较高,一个月可达到1万多元,但同街对面的另一个百货里的柜台,却达到10万多元。

  而后来的经营状况,则让小孟和很多商家一样,选择减少营业员、缩短营业时间,甚至有的直接关门“罢市”。

  小孟说,一开始她的柜台有三四个营业员,营业时间从早上10点到晚上10点,但后来却只有一个营业员,上班时间也减为半天。这其中有的品牌自己撤走了,因为每月两三千元的营业额,还不够发营业员的工资。

  与小孟的柜台总投资约20万元类似,还有不少商家也投资十多万元,或几万,数千元,他们选择关门,多是觉得“营业额低,开门还要再花水电费,不如关门划算”。

  而在关门罢市之后,不少商家则开始为自己的货款四处奔走。

  作为商户代表,余女士告诉记者,她的几万元货款还被名汇铜锣湾百货拖欠着。和她一样被拖欠货款的,还有另外100多家商户,总额约200万元。

  商家表示,“关键是人流量太少,人气热不起来,我们也不敢再花钱进新货,有的服装店卖的都不是流行新款,因此导致货少,人流更少,这样就形成恶性循环。”

  2、将退出名汇广场?

  在不少商户看来,他们最不能容忍的,并不是名汇铜锣湾百货拖欠他们的货款,而是事情发生后,名汇铜锣湾百货没有任何人出来跟他们对话。

  商户代表告诉记者,事情发生后,他们一直在四处奔走,想追回货款,但至今未果。

  商户小孟称,他们有商户代表40多人在轮流追寻名汇铜锣湾百货的负责人,但该百货的总经理自从7、8月份换了之后,就没有出现过,而8月份时,高层办公室都是锁着的,招商经理、营运经理也都换掉了。

  余女士说,他们走访了多个部门,昨天的最新进展是法律援助会的工作人员表示会写材料给相关领导,届时“有望和经征大队一起解决”。

  尽管如此,“但名汇铜锣湾百货却仍然没有一个领导出来解决”,余称,这是让他们最不能容忍的,而大老板陈智的电话,也都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

  记者拨打铜锣湾深圳总部的电话,一办公室女员工向记者表示,她不了解厦门铜锣湾的情况,随即给记者提供一个电话,说是具体负责人,但该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状态,而随后,该女工也没再接电话。

  随后记者联系上了一蔡姓副总。据称,在最后铜锣湾临近关门时,蔡临时被提拔起来管理。

  蔡给记者回电话当场就说,“我是快关门时,才被临时拉起来充当副总的,我什么都不知道,我也没得到什么好处”。

  蔡拒绝评论铜锣湾百货不得不关门的具体原因。

  而根据知情人士提供的电话,记者试图拨打铜锣湾的明星大老板陈智的电话,电话无人接听;根据蔡的建议,记者往该手机号发短信,表明想采访厦门铜锣湾事件,但一直未获回复。

  记者从相关警务人员处获得证实,在铜锣湾事件陷入困局后,两个总部派来的人员目前来厦门协商,做具体调解工作,而对于商户被拖欠的货款以及未来这家铜锣湾百货的命运,目前还未有明确方案。

  “按铜锣湾总部的说法,他们还想继续经营”,一知情人告诉记者,但按现实情况,不少商户对铜锣湾已无信心,很难再支持铜锣湾百货,铜锣湾百货退出名汇广场可能性不小。

  

  经营方

  “我们是最大受害者”

  厦门升名汇经营管理有限公司,目前具体打理中山路名汇广场。

  “铜锣湾是我们的租户”,昨日上午,该公司一周姓副总接受记者采访时称,现在厦门的这家铜锣湾百货欠他们两千万元,“当时引进铜锣湾,是为了提高整个广场的品牌度,一开始开发商拿出一千万元来支持他们的装修,后来应该公司负责人要求,又借给铜锣湾一千万元维持经营”。

  周来自台湾,有多年的专业广场经营经验,他告诉记者,原本按合同约定,名汇广场与铜锣湾的合同期是15年,铜锣湾按货款6.5%的抽成支付“租金”,“但至今没收过铜锣湾的一分钱”。

  该副总说,不仅如此,广场还得帮铜锣湾交水电费、物业费,“简直是又当爹,又当娘”。

  在周看来,当时名汇广场和铜锣湾谈判时,铜锣湾正处于高峰期,但之后证明这种模式已行不通,铜锣湾带来的经营管理团队,也根本没能力管理好这个百货公司,“不到一年,该百货就换了7个老总,简直是走过场,也不像品牌经营商的风格”。

  “他们拖欠商户的货款,而我们才是最大的受害者”,周认为,铜锣湾的这家百货公司在同行业中没有特色,且经营相对混乱,在中山路如此激烈的竞争格局下,打了一场败仗,“我们已准备和铜锣湾解除合同,并让他们赔偿相关损失”。

  这一风波目前也波及到整个名汇广场的经营,记者注意到,名汇广场内人气并不旺,而不少已装修好的店面,大白天也没开门。

  按经营方的乐观估计,下一步将对整个广场进行统一规划,然后细致设定主题,进行专业、细致的分类招商。

  铜锣湾受挫后,作为厦门最繁华商圈内如此大的一个商业广场,如何走出困境,至今仍未见明显改观。

  “铜锣湾”现象反思

  厦门名汇广场内的铜锣湾百货,目前不得不承认失败,哪怕是暂时的。

  “看着对门不远的商场,顾客提着大包小包走出来,说实在,我们很嫉妒”,采访中,一入驻该百货,亏了数万元的商家向记者坦言,“商场不只是靠名气,市民不会轻易从口袋里掏钱”。

  名汇广场处在厦门最繁华的商圈,引进的是知名商业品牌“铜锣湾”,一位曾前往购房的意向客户向记者表示,“在确认要引进铜锣湾后,广场的店面售价提高了,售楼人员也以此为卖点推销”。

  这是开发商的经营策略,从卖房的角度看,他们成功了。

  而开业后,市民才发现,名头很大的铜锣湾在厦门的这家百货公司,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有特色,反而和普通商场同质化十分严重。

  那些投资商户,成了盲目的试验品、牺牲品。事实上,这种“败走”局面在厦门不会让人感到太惊讶。

  但让记者震惊的是,仅中山路,正在规划、建设的广场将超过50万平方米。

  相比厦门普通住宅,厦门的商场店面事实上并不很好卖;相比前些年,近两年来厦门成功经营的广场项目并不多,但为什么纷拥开发这么多商业地产?

  因为利润可观。

  厦门的商业地产格局,值得重新反思,而不该一味地复制、扩张。

  铜锣湾厦门大事记

  资料显示,两年前,铜锣湾集团进军厦门,先是与名汇广场合作在该广场开一家自营的铜锣湾百货,随后又与厦门海投房产签约,一起在海沧开发“未来海岸铜锣湾广场”。后海投房产与铜锣湾集团却和平解约,铜锣湾集团彻底退出“未来海岸铜锣湾广场”的管理经营,该广场也随之更名。

  曾被业界誉为“SHOPPINGMALL中国第一品牌”的铜锣湾,自2005年以来,全国各地连锁店陆续出现各种经营困境:拖欠供应商货款、连锁店倒闭、员工纷纷跳槽等情况突然席卷全国30多个城市的铜锣湾百货与铜锣湾Mall。

  2005年4月:铜锣湾广场与未来海岸签订合同,将进驻海沧打造大型购物中心。后海投房产与铜锣湾集团和平解约。

  2005年6月:铜锣湾百货与厦门龙潭房地产公司正式签定协议,双方将在中山路共同开发“名汇铜锣湾广场”,同时铜锣湾百货也将正式进驻。

  2007年1月14日:名汇铜锣湾广场开幕,凤凰卫视著名主持人陈鲁豫应邀到场主持仪式,作为其重要组成项目的铜锣湾百货,也同期盛大开业。

  2007年9月6日:铜锣湾百货现场,发现一些柜台服务员都不见踪影,部分品牌商家撤柜。

  2007年9月17日:名汇铜锣湾百货现场,人去楼空,商家撤走货品,只剩下柜台。

□本报记者 罗联璧 易福进 文/图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