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创作大繁荣 精品工程结硕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19日08:03 法制日报

  新华社记者 廖翊

  在刚刚过去的一个月里,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等文艺界重要颁奖活动相继举行,绚丽的舞台竞相展示中国文艺工作者的风采,集中呈现出近年来中国文艺园地的累累硕果。

  这是全国文艺工作者与亿万群众共同的金秋。近年来,广大文艺工作者始终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实施精品工程,成果显著。繁荣兴旺的文艺创作,层出不穷的精品佳作,极大丰富和满足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要,有力地推动了社会的和谐与进步。

  立足现实:题材广泛丰富,映照多彩生活

  反映现实生活,是文艺的重要使命。巡礼近年来中国文艺创作长廊,可以强烈感受扑面而来的现实生活气息,社会变革的崭新风貌,深深感受到文艺工作者对社会现实的高度关注,对“三贴近”原则的自觉贯彻。这一切,体现于文艺创作前所未有的题材多样性。

  电视剧《插树岭》、话剧《黄土谣》艺术展现正在进行中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电影《两个人的芭蕾》、话剧《北街南院》、广播剧《秋日里的野芒花》以点滴小事颂扬普通人美好心灵;电视剧《快乐星球》《家有儿女》、长篇小说《青铜葵花》等贴近当今少年儿童审美情趣;电影《花腰新娘》、广播剧《月照天山》等,则从不同侧面反映多民族和谐相处的历史和现实……

  多姿多彩的现实生活给了文艺工作者巨大的表现、描摹空间。这些题材广泛、主题丰富的各类作品,都以其浓郁的生活气息感染了社会大众。我们的文艺工作者,紧跟了时代步伐,没有辜负党和人民的期望。

  尊重艺术:遵循创作规律,精品佳作迭出

  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文艺工作者以自己的热情和才华,赋予文艺作品崭新内涵和感人魅力。

  今年上半年,一部反映毛泽东青年时代的电视剧《恰同学少年》以不同过去的演员选择、人物塑造、影像风格,实现了重大题材和清新风格、主流价值观和时尚元素、真实历史和虚构情节比较完美的融合。这种艺术表现手法的创新,同样表现在《我的长征》《雄关漫道》《八路军》等革命历史题材的影视作品中。在观众眼里,革命历史人物鲜活了,亲切可感了,更具魅力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及主旋律作品好看了。这些作品,无一不创下高收视率。

  杂技剧《天鹅湖》在充分运用杂技艺术顶级技巧的同时,大胆采用芭蕾舞姿,使古老的东方杂技和优美的西方芭蕾这两种分别以刚柔相对立的艺术门类,在作品中被嫁接得天衣无缝,实现了东方神韵与西方经典的完美结合,受到国内外广大观众欢迎。

  服务人民:追求叫好叫座,满足大众需要

  文艺是大众审美。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是社会主义文艺创作的方向。

  话剧《立秋》连演260余场,电视剧《亮剑》《乔家大院》《恰同学少年》持续热播,舞剧《风中少林》收入破千万元,电影《云水谣》票房近4000万元……这些数字代表着观众发自内心的掌声,代表着观众的高度认可和赞许。

  只有源源不断地创造出体现时代精神气韵、表达人民大众情感意愿和审美趣味的作品,才能真正体现“二为”方向,永葆文艺园地“百花齐放”盛景。我国文艺创作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我们相信,在党的文艺政策的正确指引下,我国文艺工作者的创作才能将得到进一步发挥,必将创造出更多无愧于时代的文艺精品,更大程度地满足人民需要、激励社会前进。

  据新华社北京9月18日电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