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揭开一个普通村庄43年的记忆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0日05:07 荆楚网-楚天都市报
荆楚网消息 (楚天都市报)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冯诚 张先国 位于大别山南麓的湖北省蕲春县横车镇白石山村,保留着1964年至今的近2000册村务档案。今年以来,吸引北京、武汉等地的不少干部和专家接踵而至。一个普通村庄43年的记忆,到底能探寻到什么? “三个‘千年不遇’给我们遇上了” 【档案速览】粗糙的纸张,用纳鞋底的线装订,按年度编号,整齐排列,档案保存最多的是关于生产和分配的原始记录。 拿2004年前后的“上缴税费明细”与“农业补贴资金明细”一对比,前些年负担最重时每亩田要交198元,现在每亩田至少有41元补贴。最早的土地承包合同出现在1983年,此前是集体经济时代,农民按劳动计工分,凭工分分配粮食、布票、油票和肉票。 【亲历者说】村支书兼村委会主任何立明说:“这几年至少有三个‘千年不遇’给我们农民遇上了:一是‘皇粮国税’全免,种田有补贴,直接打到存折卡上;二是用了几千年的耕牛退出历史舞台,种田实现了机械化;三是娃娃上学念书学杂费全免,寄宿学生还有补贴。” 【记者点评】今年是建党86周年,白石山村43年档案,恰好相当于“半部党史”。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白石山只是微不足道的小点,但沧桑巨变竟让身在其中的人们都感到恍若隔世。 “党员本来就是要为群众服务的” 【档案速览】白石山村档案中保留着大量党员活动资料,1998年有《党员防汛责任区划分表》,2003年有《预防非典人口清查表》,近几年党员学习心得、帮扶困难群众的对象任务以及党员评议、年终总结等均存档保存。 上世纪70年代以前批准入党的,“家庭成分”均是“贫农”。1996年至今11年间,共有9人入党,大都是农村致富带头人,包括退伍兵、个体户等。 【亲历者说】村支书何立明说:“穷不是社会主义,也不是党员标准,党员如果都是穷人,党还有什么意义?能人觉悟提高了,入了党,扶贫助弱会更加主动。” 1993年,村民熊杨波承包了村里的大米加工厂,逐步富裕起来。1997年,他积极申请入党,近两年给村里的五保户无偿提供大米几千斤,去年村里修路他第一个捐款2000多元。 党员何力雄参加了非典时期、预防禽流感时期的历次行动,他说:“党员本来就要为群众服务。” 【记者点评】白石山村党员们做的事称不上“壮举”,大部分细小琐碎,但他们做起来心甘情愿,朴素自然。作为各项政策措施落实的“最后一个接力棒”,普通党员往往起着决定成败的关键作用。 “老百姓的事老百姓说了算” 【档案速览】白石山村历年重大决策事项,均见诸档案,样样有据可查。档案中保存着1965年至今的各种选举资料,许多油墨印的原始选票一叠叠贴在一起,清晰可辨。当52岁的何立明在1966年的档案中,找到自己当选少先队大队长的选票时,乐得合不拢嘴,一脸天真。 近十年来所有支部会议记录保存完好,党务、村务、财务“三公开”资料更为具体。 【亲历者说】村民熊继涛说:“老百姓的事老百姓说了算,这就叫民主。”近年来,白石山村搞干部承诺责任制,每个季度开一次群众代表大会,征求意见,确定办什么实事,干部当场作出承诺,明确责任。凡是涉及到群众利益的大小事情,既上墙公示公布,又存档备查,接受群众监督。 【记者点评】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大革命”时期,白石山邻近的策山寨村就成立了基层政权,是我党最早的基层组织之一。让老百姓当家作主,幸福和谐,不正是一代代共产党人的孜孜所求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