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兰山下访“江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3日09:30 解放日报

  “如果说黄河水就像母亲的乳汁,那宁夏就是那母亲怀抱中的婴儿。”日前,记者跟随上海记者采风团一行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采访。短短6天的行程,辛苦而充实。从城市到沙漠,从草原到山谷,一路上的历史文化遗存和经济社会发展新貌,令记者对“塞上江南”大生相见恨晚之意。巍巍贺兰山脚下的宁夏,正以令人瞩目的速度跨越发展。

  历史文化兴宁夏

  在西夏博物馆里,记者看到一种以半人半鸟形象出现的雕塑,其制作之精良、形象之生动,让每名游客都不禁流连忘返。博物馆馆长告诉记者,它名叫“迦陵频伽”,是西夏文化的代表之一。于历史上仅存在了190年的西夏王朝,虽然“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但在其核心区域宁夏,却留下了众多的历史遗迹。最著名的,就是位于贺兰山东侧的西夏王陵以及银川各大博物馆中数不清的精彩绝伦的西夏文物。

  行走在宁夏,不论是银川这样的大城市,还是一些偏远的小乡村,清真寺的圆顶总是必不可少的风景。历史上的西夏文化和现实中的回族风情,构成了宁夏最具特色的旅游资源。自治区旅游局副局长薛刚告诉记者,目前来宁夏旅游的游客正以每年100万的人数递增,去年已经达到了600万人。“宁夏的特色旅游资源还有很多,如六盘山、沙湖、沙坡头等,而这次沙湖和沙坡头都被评为全国第一批5A景区。今后五年,我们将对旅游产业结构、产品质量以及旅游体制进一步完善,将其作为宁夏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支撑之一。”

  经济建设富宁夏

  在宁夏采访期间,自治区新闻处的工作人员给记者讲了一个“笑话”:有一个港商到宁夏来投资,一下飞机就问:“你们这里是不是都坐骆驼上班?”虽是笑谈,但也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过去外省对宁夏经济的印象。“现在是到了扭转观念的时候了。”这位工作人员坚定地告诉记者。

  宁夏是资源大省,有“天下黄河富宁夏”之称。但“大”并不等于“富”,如何利用丰富资源发展经济仍是放在自治区领导面前的一个大课题。近年来宁夏顺应经济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特色经济。如依靠煤炭优势建立的以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为主的煤化工产业,利用作为羊绒集散地的优势发展起来的现代纺织业等。以外,为了改善投资环境,宁夏还在大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自治区招商局局长王静向记者透露,目前从全区任何一个县市出发,都能在一个小时之内就驶上高速公路。“便捷的交通是吸引客商前来投资的前提,我们希望通过今后5年的建设,把银川建成西北最适宜居住、最适宜创业的新型工业城市,并以此带动全区的经济发展。”

  经济发展了,会不会给环境保护带来压力?新闻处巡视员王笑丽笑着告诉记者:目前自治区对污染企业采取了严格的限制措施,其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环境,使之“青山永驻,绿水长流”。到2011年,还要做到单位地区生产总值综合能耗降低10%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减少10%。“你只要看看窗外的小鸟就知道了。”王笑丽对记者说。确实,在宁夏采访期间,无论是城市或工业园,记者总能看到各种叫不上名字的小鸟从眼前掠过,清澈的湖水上,垂钓者悠然自得。这不正是宁夏大力开展环境保护的最好写照么?

  合作交流创宁夏

  “宁夏和上海的友好关系由来已久,上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就有2万多名上海青年来到宁夏支援建设。他们把青春都留在了贺兰山下。”说起与上海的关系,宁夏回族自治区发改委的蔡杰打开了话匣子。“上海和宁夏的合作交流无处不在。”蔡杰对记者表示。

  据介绍:在工商企业界,目前宁夏已经有一百多家企业与上海同行业厂家建立了对口协作关系。上海与宁夏在医疗、教育等领域的合作同样紧密。如宁夏药物研究所与上海绿谷集团公司合资兴建的宁夏绿谷制药有限公司,就已经被列入国家级重点工业实验项目,预计建成后年产值可达4.5亿元。

  合作是双向的。宁夏从上海引进资金,与上海企业联合开发宁夏资源,在加快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支持了上海的经济发展与进步。“宁夏的发展必须借助外力因素,而与上海和长三角地区开展全方位、深层次的经济文化交流将是非常重要的。”自治区招商局局长王静如是说。


本报见习记者 朱晨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