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银幕尽显英雄本色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9月24日08:31 光明网-光明日报

   贴近时代脉搏谱写和谐篇章

  ——“优秀国产影片金秋展映”综述 影轩

  近年来,中国电影创作无论是作品数量、制作水准还是艺术质量都获得了有目共睹的显著进步。在全国人民正热情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之际,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近期隆重推出了“优秀国产影片金秋展映”活动,一批国产新片闪亮登场,再一次吸引了观众们对国产影片关注的目光。这些影片或以真挚的情感和朴素的话语塑造时代楷模,或以崇敬的感情和壮阔的画面追忆革命先烈的伟业,更多的则深刻描绘了现实生活中人民群众的理想与追求。

  真实客观画面壮美追忆流光岁月

  在这批隆重上映的优秀作品中,《八月一日》、《夜·明》、《夜袭》、《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星星之火》等片是新近摄制完成的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它们都将目光投向历史,追忆了革命先辈艰苦卓绝的奋斗足迹。今年正值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0周年,《八月一日》就在银幕上展现了80年前在南昌打响武装革命第一枪的历史性时刻,讲述了由我党领导的第一支革命武装部队诞生的伟大经历。影片刻画了我党、我军早期领导人周恩来、叶挺、贺龙、朱德、刘伯承等在中国革命危急存亡的紧要关头,视死如归、敢于斗争的革命精神,以细腻的笔调探寻了起义领导人的心路历程,以磅礴的气势再现了80年前震撼人心的历史风云。影片《夜·明》再一次在银幕上展现了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挽救濒于灭亡的旧中国而进行的不屈不挠的革命斗争事迹。第九次武装起义失败后,孙中山为躲避清政府的追杀,避祸到马来西亚槟城,传播革命真理,发动华侨为革命募捐,充分展现了孙中山伟大的人格力量和博大的理想情怀。

  形式多样情感真实打造平凡英雄

  最值得关注的是现实题材和现实主义电影创作的复苏与振兴,一方面继承了中国电影“与时代共命运,与人民同呼吸”的可贵传统,一方面实践了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文艺方针,让电影创作真正植根于深厚的现实土壤,把中国电影的艺术品质提升到一个新的境界。让人欣喜的是,这次的金秋展映的现实题材影片,在题材选择、艺术手法和风格样式上呈现出多姿多彩的形态。这其中有体现时代精神、塑造时代楷模的优秀作品,如影片《我的左手》根据独臂英雄丁晓兵的先进事迹改编而成,讲述了一名当代残疾军人坚守理想,在平凡的军营生活中保持英雄本色的感人故事,艺术地呈现了一个曾经沐浴战火的英雄在和平年代对战友、对部队、对家庭的责任,是对“英雄话语”的崭新探索。影片《隐形的翅膀》的主人公志华在十五岁时失去了双臂,面对突如其来的灾难,她以远超常人的毅力,向命运抗争,奇迹般地以足代手,不仅登上了体育领奖台,还考上了大学,用心灵之翅翱翔在美丽的人生舞台上。

  《青藏线》、《东方大港》、《点亮欧洲》等影片重点展现改革开放建设成就,充满了激励人心的民族自豪感。《青藏线》以我国成功修建世界海拔最高的青藏铁路为背景,歌颂了新中国几代铁路人在党的领导下,克服重重困难,创造人类奇迹的感人故事,弘扬了“青藏铁路精神”。《东方大港》根据上海市建设亚洲乃至世界一流的深水港的真实故事改编,着力刻画了新时代知识英雄勇于开拓、敢于创新的形象,表现了海港建设者的英雄气概和动人风采。

  在这批展映影片中,还出现了一批运用类型影片创作手法,反映不同生活场景,赞扬时代英雄人物的作品。影片《五颗子弹》洋溢着铁血柔情的阳刚气质,以惊险的情节塑造了一名即将退休的老警察勇敢、机智又不乏仁爱情怀的全新形象。某监狱在转移犯人的途中突遇山洪爆发,老警察凭着果敢与英勇,在最后只剩五颗子弹的危急情况下,最终将三名罪犯安全转移,不辱使命。这部影片融入了警匪片的紧张风格,以强烈的悬念营造出动人的情节张力。影片《风雪狼道》以本世纪初发生在新疆北部阿勒泰地区的特大雪灾为背景,讲述了我公安干警以大无畏的忘我精神,舍身挽救淘金客生命的感人故事。影片融灾难片、救援片等类型电影的创作特色于一体,通过电脑特技对雪崩、直升机营救等场面进行了高科技处理,在银幕上营造出了雪灾来临的视觉奇观。影片《千钧一发》以逼近现实、再现现实的纪录片式的风格,从一个个性鲜明的普通警察的视角,讲述了一段排除爆炸威胁的过程,通过沉着冷静的叙事,获得了惊心动魄的效果,是一次新颖的艺术探索。

  思想深刻题材丰富凸现时代精神

  有的影片体现了“关注现实、关心社会”的时代呼唤,直面真实,思想深刻,形式新颖,秉承了现实主义创作的精神实质,寻找到了中国电影与时代风貌的结合点。如影片《突发事件》就是塑造基层领导干部形象的一次成功突破,影片通过两位经历不同、风格迥异的县长处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突发事件的故事,表达了群众的利益比天还大的时代主题。影片的可贵之处在于揭示社会矛盾,大胆剖析现实,深刻地提出了为官之道是为政绩还是为民心的问题,从而超越了对现实的简单歌颂和粉饰,真正体现了现实主义创作的思想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影片《亲兄弟》是一部描写由部队转业的年轻党员主动回乡,不顾个人病痛,以独特的方式带领兄弟和乡亲们建设环境友好、人际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故事,影片将兄弟三人置于当代农村真实境遇中,在平凡中体现人间真情的美好。

  在这次展映活动中,也涌现出不少农村题材和少儿题材影片以及数字电影的优秀作品。农村题材影片《山乡书记》和《香巴拉信使》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当前农村基层党员、干部为建设和谐发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公而忘私、勤劳奋斗的事迹。少儿题材影片《两个人的教室》和《网络少年》分别展现了当前农村和城市少年儿童的学习生活,从关心、关爱未成年人成长教育的角度出发,探寻了新世纪少年儿童的内心世界与精神家园。这次展映活动中的数字电影作品丰富多彩,有“共和国名将”系列的《杨得志围城打援》、讲述一代名医林巧稚的《大爱如天》、农村生活喜剧《村官过大年》和反映当前都市生活现实的《男人上路》等。

  此外,获得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的《张思德》、《云水谣》、《太行山上》、《我的长征》、《东京审判》等优秀影片也参加了展映,丰富了展映内容,提高了展映影片的整体质量。

  和谐的社会需要丰富多彩的电影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这批影片的集中展映,标志着国产影片创作的不断成长与成熟,在这个金色的秋季收获了丰硕的成果,对促进和谐文化的建设,推动和谐社会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也是中国电影工作者向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献上的一份真诚的厚礼。

  尹力:要主流也要亲切

  戴婷婷

  

金秋银幕尽显英雄本色
从《张思德》到《云水谣》,导演用光和影为我们带来了童话般纯真的故事和人物。从革命时期的陕北,到上世纪四十年代的台湾街头,革命者赴汤蹈火义无反顾,或舍生取义,或一生相守,让今天的年轻人难以想象。

  尹力导演说:“《张思德》写了一个谦和善良默默无闻的真实的小人物,《云水谣》写的是一见钟情一生相守刻骨铭心的爱,拍摄这两部影片,是希望借此传达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美德,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观。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会有疑问,但是有点阅历的人都不会怀疑那份真实,那种对于信念的坚守,正在被我们丢失的东西,是普通人身上所表达出来的人性光环,是即使不能触摸,也让人心怀一种敬畏的精神。”

  尹力导演的这两部影片不仅取得了不俗的票房,还获得了华表奖优秀影片和优秀导演奖。尹力坦率地说:不是主旋律电影观众不爱看,关键是怎么拍才好看。《张思德》用黑白胶片还原历史,镜头对准的是一个最基层的小兵,这让观众觉得亲切。《云水谣》把爱情主题放到一个大的背景中,传达了一种美好的爱情观,表达了一种向善的力量,同时把家国情怀爱国主义的外延派生出去,让观众在浪漫的氛围中自然地接受我们要表达的理念,在童话般纯美的境界中相信爱的力量、奉献的勇气,从而被感动。当然,我们也借鉴了商业片的操作方法,启用明星演员,利用数码制造特技,如《云水谣》中雪崩的镜头看了让人触目惊心。两个片子的票房和观众的回馈证明了艺术作品能够承载主流价值观。

  童话是浪漫的,而打造童话的过程却是艰辛的。《张思德》拍摄时间很紧,加上拍摄当地恶劣的气候,演职员每天平均病倒七八人,尹力导演本人也曾因为三天只睡了一小时四十分钟而晕倒被送进医院。《云水谣》摄制景地分散,战线长,全组160多人,40几辆车,长途辗转西藏、福建、北京、香港等地,行程一拉就是上千公里,每天都要面对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然而,在每个人心中,这段经历都是难忘的。

   陈国星:《我的左手》触得到的英雄

  赵屿

  

金秋银幕尽显英雄本色
黑漆漆的硝烟中,一个坚毅的背影犹如巨塔,巍然挺立在鲜红的旗帜下,冰凉的雨束箭般地射在他已残缺的身躯上——被炸得只剩一点皮肉的右臂仿佛在瑟瑟颤动。电影海报的色调、构图让人读到沉甸甸的凝重与慑人心魄的震撼。这是《我的左手》给我的第一印象。然而,导演陈国星却说:“实际上,《我的左手》带给人的不仅仅是心灵的震撼,同时也饱含着轻松而又浓郁的生活气息,它其实并不沉重。”

  《我的左手》以2006感动中国人物之一——在战斗中失去右臂的英雄丁晓兵为原型,塑造了当代军人胡小军“战时忘死、平时忘我”的形象。他虽然失去右臂,但坚持留守军营,在康复过程中重拾自信,坚定理想,追求爱情,在平凡的军旅生活中保持着英雄本色。如何将这样一个英雄人物转换为普通的人?陈国星说:“他们是在职的和平时期的军人,他们没有太多惊天动地的事迹,所以我们必须在有限的生活故事当中去凝聚、发展、延伸他的思想,把他传导解码成普通人能够看懂的人,这是最难的地方。影片把胡小军从英雄的神坛上拉到可以触碰的现实生活中,让人真切感受到英雄的气息,看到他无异于常人的喜怒哀乐,这是此片的一大突破。”

  “人性化的展现是此片的另一大特色。”陈国星认为,胡小军这类英雄人物由于身体的残缺,一定有心灰意冷的时候,而非以往英雄人物一贯的意气风发。他刚从战争中走出来,却又开始了一个人的战争,需要在泥沼中作自我挣扎。然而,尽管如此,经历过血雨腥风,在战场上被战友用生命救助过的他更多地收藏了自我悲情而转向对战友们奉献爱。无论是对憨厚而军事素质差的炊事员还是对参军前有过过失犯罪的优秀战士,他都给予了无限的关爱。

  时尚元素的添加是陈国星的得意之处,也是此片的又一大看点。“我们很注重年轻的观众群体,《我的左手》大笔墨地描绘主人公充满浪漫和传奇色彩的爱情,配合俊美靓丽的男女主角,穿插轻松捧腹的情节,这些都是以往军旅题材鲜有碰触的领地。这使得整部影片的色调绚丽、时尚,也更加吸引年轻观众。”陈国星说,“我注意到试映的过程中不少大学生笑声不断。这就是一部既让你哭,更让你笑的影片。它让年轻人没有距离感。”此外,剧中不为当代青年所熟悉的严酷而又帅气的军旅生活也为他们了解军人打开了一扇窗。

  对于影片,陈国星非常自信,他向记者描述了他最喜欢的影片结局:胡小军向战士们转述恋人范春晓对他说的“我愿意做你的右手”之后,队伍即将整队出发。当大部队烟尘滚滚地往前行进时,一束黄色的野花抛出队列,优美的弧线滑落在范春晓面前。此时,旋律悠扬的主题歌慢慢响起……听到这里,已足够让人遐想了。恐怕这又是个在以往同类题材电影中鲜能看到的浪漫场景。

  如果说人们对感动中国人物颁奖礼上“带着残疾的手臂顶起了共和国的脊梁”的英雄只能心存想象,那么《我的左手》则把这句话“翻译”成了最为朴素的电影语言,它告诉我们一位刚柔相济的英雄,一位存在于生活中的英雄,一位触得到的英雄。

   冯小宁:《青藏线》是民族精神颂歌

  肖一

  

金秋银幕尽显英雄本色
“青藏线的修建历程感动了我,我感觉到一种震撼,惊叹于精神的力量,这是我创作和拍摄电影《青藏线》的最大动力。”电影《青藏线》的导演冯小宁说。《青藏线》以青藏铁路的修建历程为背景,从几代青藏线工程建设者的故事切入,讲述了当年铁道兵和几代中国铁路人前赴后继,为圆青藏线通车梦所付出的心血代价和艰难探索的过程。影片不仅展现了青藏高原神秘、神奇和壮观的风光,更通过感人的故事和艺术的电影语言,成功塑造了上世纪50年代、60年代直至当代一群鲜活的青藏铁路建设者的典型形象。

  “精神的力量能创造奇迹。青藏线的精神,是一种不屈不挠、跟困难抗衡、敢于挑战的人类精神,也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青藏线的修建历程就是一首民族精神的颂歌。”冯小宁说,这条怀揣着梦想与信念,穿越历史和未来的青藏线,浓缩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力量。看过影片你就能理解当人为了一种神圣的信念去追寻时,他可以放弃常俗的享受而去承受无尽的苦难,可以从精神中获取巨大的能量,创造出原来不可能做到的奇迹。冯小宁解释,影片的结尾所说就是他想表达的主题思想,这和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所寄托的理念不谋而合:人可以被消灭,却不可以被战胜。

  冯小宁至今难忘这段艰苦的拍摄经历,剧组人员不但要面临高原缺氧、风沙大、强烈的紫外线照射等恶劣环境的考验,还要连续奋战,保证工作质量。他说,在这块世界上最高的地方才能感悟到什么是虔诚,当登上青藏高原,沿建设工地实地拍摄时,会更深刻地感受到青藏铁路几代建设者百折不挠、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的奋斗精神,这也激励着摄制组创作人员的斗志。

  《青藏线》无疑体现了主流电影的价值观,然而表现形式是艺术化的,这也是该片受到观众欢迎的原因。冯小宁强调,《青藏线》没有风格的限制,没有样式的限制,有些地方非常写实,有些地方又有诙谐浪漫。他希望这部影片能用角色的力量、艺术的魅力打动观众,而不仅仅靠题材本身。

  

金秋银幕尽显英雄本色

  电影《云水谣》

  

金秋银幕尽显英雄本色

  电影《青藏线》

  

金秋银幕尽显英雄本色

  电影《我的左手》

  

金秋银幕尽显英雄本色

  电影《八月一日》

  

金秋银幕尽显英雄本色

  电影《突发事件》

  金秋展映影片片目

  (城市部分50部)

  1、《青藏线》2、《八月一日》3、《东方大港》4、《我的左手》5、《五颗子弹》6、《风雪狼道》7、《突发事件》8、《点亮欧洲》9、《夜·明》10、《亲兄弟》

  11、《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2、《隐形的翅膀》13、《胡同里的阳光》14、《千钧一发》15、《倔人吕尚斌》16、《天地豪情》17、《从头再来》18、《星星之火》19、《江北好人》20、《小巷“总理”》21、《山乡书记》22、《公仆》23、《天地告白》24、《香巴拉信使》25、《阿妹的诺言》26、《两个人的教室》27、《网络少年》29、《革命到底》30、《此生此爱》31、《复仇的子弹》32、《寂静的哨所》33、《一梦十七年》34、《村支书郑九万》35、《木札岭》36、《他们的船》37、《爱在他乡》38、《杨得志围城打援》39、《马石山十勇士》40、《悲喜大江》(数字)41、《雪歌》(数字)42、《大爱如天》(数字)43、《女检察官》(数字)44、《村官过大年》(数字)45、《男人上路》(数字)46、《动物狂欢节》(动画片)47、《对花枪》(数字戏曲片)48、《五世请缨》(戏曲片)49、《和谐中国》(纪录片)50、《我的梦》(纪录片)

   观众心语:

  《青藏线》:

  ●主旋律影片最怕沉闷、枯燥,《青藏线》却用环环相扣的故事引人入胜。

  ●在电影胶片运转的110分钟里,我潮湿的眼睛和绷紧的心弦一直追随着剧中主人公于明远、初冉冉等,与他们一起沐雨栉风。看完最后一行字幕,我在笔记本上写下感言:英雄的史诗、劳动的颂歌、神奇的画卷。

   《云水谣》:

  ●看完后我有四个字:感动、震撼。感动源于影片中铭心刻骨的爱情;震撼则源于影片中的主人公(我们的父辈们)对价值的理解和对人生的态度,而这恰恰是我们当今时代所呼唤的、渴望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发生在特殊的年代、特殊的政治环境下的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唯美的画面和不时出现的动人细节让人由衷地钦佩导演的匠心。在这个时尚的时代,这样古典的爱情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一种清新的感觉,一种情感的冲击和净化,使我们不仅看到了一部“好看”的电影,而且看到了一部“感人”的电影。

  《张思德》:

  ●采用黑白胶片,为观众营造了一个真实的历史氛围,仿佛把我们引回了那个朴实无华的年代,去邂逅那样一群朴实无华的人们。人物很丰满,不再一味追求所谓榜样的“高、大、全”特质,我心里模模糊糊的英雄形象被恰当地勾勒出来,让我们见识到了一个真真正正而不是被无限夸大的人。

  ●有一股大片的味道,主旋律片却无空洞的说教,而是通过许许多多的细节,从不同的侧面来反映主题、刻画人物,角色有血有肉,不空洞,编剧功不可没。

  《我的左手》:

  ●片子的基调是什么?我想到四个字,血性、柔情。血性讲的是英雄男儿的自我拯救,军人阳刚之气的复归。柔情是主人公不抛弃士兵,关爱他们,拯救他们,不让他们落伍掉队。

  ●爱情线表现得确实非常好,非常动人。胡小军在感情上是那样坚持,那样自信。我特别赞赏导演对演员的选择。男女演员不仅精神上代表国家民族形象,而且从外表上也能打动观众,这是影片非常成功的地方。

   孙铁:《突发事件》用真情感动观众

  戴婷婷

  

金秋银幕尽显英雄本色
以生活中的劳动模范为原型的电影不在少数,尽管这些平凡英雄的事迹不同,但是拍摄出全新的感觉,超越以往的作品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新近摄制完成的影片《突发事件》以接二连三的“突发事件”给村民造成损失为开篇,让基层干部一开始就面对矛盾,也让观众期待着担心着影片的主人公黄县长如何解决这样的难题。

  孙铁导演自信地表示:这是一部非常值得看的影片,因为它很真实。影片塑造的主人公黄县长不是一个传统的先进模范形象,而是一个悲剧英雄,他身上毛病很多,粗粗拉拉,经常骂人,性格急躁。他出身农家,毕业后进了乡畜牧兽医站,当时的梦想是手握站里大权,腰里别上一串钥匙,世俗观念让他膜拜权力,成为县长后竟然将资金全部投入“面子工程”,甚至不惜动用村民的补偿款……在激烈的干群矛盾中,在被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他被村民的真诚、村民的生活状态深深打动了,以自己的“乌纱帽”为代价,换取了一方的安宁。

  谈起拍这部片子的现实意义,孙铁导演说,拍这部片子,最深的感触就是片中黄县长最后说的:“老百姓的事比天大。”而他能说出这番话就是因为经历了和村民们的碰撞,感受到了他们的苦难和企盼。影片没有回避生活中尖锐的矛盾,也没有回避时下农村干部素质有待于提高的现状,影片几次试映都受到观众尤其是农村观众的欢迎,真实的力量不可忽视。

  孙铁说,影片能够打动观众,还因为遵循了最传统的创作原则,那就是用“真情”感动观众。如黄县长回家探母的高潮戏:黄必寿的弟弟出车祸去世,他痛哭失声,然后放下紧急工作赶回家奔丧,然而,老母却狠狠扇了他一耳光说:“你弟弟没做什么事,就这么走了。你要是也做不了什么好事,我也给你送终。”一个母亲的大义、一个母亲对乡亲的爱在这样的情节中渗透着。黄县长含泪离开土楼,走了几步突然转回身,弯下腰深深鞠了一躬,喃喃地说:“娘,你放心吧。”看到这里,不少观众都流下了眼泪。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