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着力在"社会建设"上解放思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09日09:37 东方网

  “坚定不移”,是指在原则问题上不能移。坚定不移决不是故步自封。社会要发展,社会要前进,江水滔滔不可能停留在一点上。社会要前进,理论得先行。没有理论指导的行动是盲目的行动。“盲人骑瞎马”是很可怕的。先行者如果被捆住手脚不仅是自己不能先行,而且也无法推动社会向前。因此,重要的是为先行者松绑。解放,尤其要强调思想解放。要思想解放未必能思想解放;不想思想解放,那是注定解放不了思想的。因此,把“坚定不移”同“思想解放”连在一起是很恰当的。

  思想解放,一靠实践,二靠讨论。实践是理论之源,讨论是理论之流。讨论是知识互补,讨论是思维共振。讨论是碰撞。碰撞产生火花。火花就是升华。因此,我们可以有把握地说:没有讨论就没有理论。讨论得越充分,理论越清晰;讨论得较充分,理论较清晰: 讨论得不充分,理论不清晰。遗憾的是,从前有些理论讨论不像理论讨论,行政干预太多。有些人总喜欢搞“领导万能论”。一旦当上领导好像什么都懂。殊不知,即使是专家型领导也只能懂一行,至多几行,不可能样样精通。人一旦自命不凡,周围必然有人赞他“非凡”。那非凡之人在头脑发胀时便视讨论为累赘、干扰,于是,一言堂,一锤子定音就来了。一言堂是窒息理论、窒息理论家的二氧化碳。

  一律把学术政治化是错误的。问题是有些学者也不把学术当学术。昨天还骂官儿干涉学术,今天给他个乌纱帽戴戴,他立即东一榔头、西一棒地打将过来。还有些学者,给他个什么“费”一拿,他就把学术卖掉了。中国人倡导“不为五斗米折腰”,如今有些学人拿两斗米就把腰折到九十度以上。这怎么可能出高论呢?

  我是搞社会学的。这里说一说在社会建设问题有哪几个方面有待“解放”?

  第一,社会建设的内涵有待拓展。现在有些文章把社会建设的内涵定义得太窄,似乎就是民政部门管的那一摊。社会建设固然是民政部门的事,可它更是全社会的大事。社会有广义、狭义以及中义三类。社会是相对于自然而言的。除了自然,都是社会,这是广义的社会。再一类是除了经济,就是社会,这是中义的社会。再就是目前流行的,与经济、政治、文化平行的社会,即“四位一体”中的社会。“四位一体”是从“两个文明”、“三个文明”发展而来,表明了对社会建设的认识在逐步加深。可是,这里有个科学分类与行政分类的关系问题。新华社有篇讲社会事业的长文,其中大谈文化事业。这般写法是与“四位一体”说不一致的,但它是同科学分类相一致的。社会事业,国际上较多的理解是“科教文卫体、安全、环保”七个方面。个别的是只包括“教文卫体”。社会,怎么可能是没有文化的社会呢?抽掉了文化的社会,说得重一点,是掉了魂的社会。因此,我建议:从“二”到“三”、到“四”,应该再回到“二”。这“二”就是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两项。这“二”与原来的“二”有区别,不是循环,是新的概括。

  第二,社会建设的作用有待提升。有些社论在论述四项建设作用时,只讲社会建设是环境。社会建设诚然是环境,相对于任何一个主体的客体无不是环境,可社会建设的功能不只是环境。社会建设相对于经济建设来讲更是目的、是最终目的。社会建设还是动力。社会和谐能出生产力。社会的需要还能决定经济的结构和布局。提出“社会建设”是要从更高的层次上、更广的视野上看问题,是要从社会制度、社会结构的角度上分析社会现象,推进社会改革和社会发展。提出“社会建设”是对社会建设的重视,如果只当环境来重视意味着认识尚不深刻,思想不够解放。

  第三,社会建设的重心应该更加明朗。有些文章对社会建设的诸多方面都提到了,可是没能明确归纳出政府开展社会建设的重心在哪里。近年有四十多个国家提出“政府再造”、“政府重塑”、“政府现代化”、“新公共管运动”,他们郑重提出“政府是为弱势群体而设的”。这个命题有道理。市场是赢家的天下,即富人的天下。市场会无情地加大贫富差距。市场不需要眼泪。可是,政府不能没有眼泪。政府应当花主要精力为弱势群体奔走。政府自然也应该为强势服务。不过,谁都清楚:强势所享有的服务够多的了,有的可谓“过度服务”,而弱势则不然,有不少弱势是“服务赤字”。一边是市场扩大差距,一边是政府缩小差距,二者互补,协调。“扩大——缩小——再扩大——再缩小——”,反反复复是飞跃,是进步。有扩大必有缩小,不缩小,社会张力过大,难以让富者更富,强者更强。扩大是在新的水准上扩大;缩小是在更高层次上的缩小。建议理直气壮地提出:社会建设的重心在弱势。

  第四,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应该更高。“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提法是对的。问题是参与的广度如何,参与的深度怎样,社会人通过什么方式参与。“组织起来”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组织起来力量大。中国今天的社会组织纵向看突飞猛进,横向比实在太少。人均拥有的社会组织数量仅为有些国家的一、二十分之一,三、四十分之一。社会组织的状况早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人的社会化程度的尺度。社会组织是政府的伙伴,是政府的触角,能起到政府起不到、也不应该起的作用。只要真理在手,就不怕社会组织壮大。只要胸怀宽广,就会举起双手拥抱社会组织。现在有无数的社会组织正在社区中发挥着很好的作用,可它们大多难以登记注册,还算不上社会组织。什么时候可以对社会组织从审批制改为登记制呢?许多国家都把社会组织称作“第三部门”。政府第一,市场第二,社会第三。中国从不拒绝人类的大大小小的各种文明成果。何况“第三部门”说并不是小的文明成果呐!建议把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中的地位再拎得高一些。按马列常识,社会主义应当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主义。按马列常识,放眼未来,应当是:政党万岁!社会组织万万岁!

  “社会建设”的提法在共和国刚刚出现。尽管在20世纪初的中国、在国外,虽也有人提过,但均未充分论证,因此,还有很多问题需要我们敞开思想去研究。不解放思想,社会建设难以奏效。GDP长一尺,群体性事件增幅长一尺多的局面不能再维持下去了!建议十七大把社会建设的意义、作用讲透,把全党全国人民建设和谐社会的劲头鼓足,从而指导低度和谐的地方向中度和谐转化,引领中度和谐的地方向高度和谐迈进。我相信:一个高度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一定会在我们手中变成光辉的现实!


作者:邓伟志  选稿:上官贤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