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昌,“嫦娥”此城奔明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0日03:51 钱江晚报

  嫦娥奔月,一个流传千古的凄美神话,今年,这个神话将可能变成现实。中国第一颗“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卫星,今年将在西昌市郊一片峡谷中发射。这一次奔月飞行将突破国人的想像,行程长达38万公里,此前中国发射的最远的卫星也只有近4万公里。如此遥远的奔月旅程将会发生什么?西昌现在准备得怎么样了?9月18日~22日,本报记者一行三人奔赴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探求答案。

  小城冒出“航天大道”

  飞机徐徐降落在西昌机场,除了机场出口处有一幅“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大广告之外,迎面扑来的高大图腾立柱让人感觉味道更浓的是大凉山的彝族风情。

  进入西昌市区,开始隐约闻到一丝卫星发射地的气息。因为这个城市的主干道就叫“航天大道”,在四岔路口立起一座女神手托卫星、驾月而去的雕塑,名为“飞向太空”。随意向

出租车司机打听,他都会告诉你有关“嫦娥一号”发射的一些消息,载我们的杨师傅很有经验地说:“按以往习惯,只要街头外国专家一多,交警一多,那就是快临近发射了!”

  就在这个城市的中心,隐藏着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大脑——新的指控中心,但绝大多数人都不知道它的准确位置。

  发射场内,许多个“不许”

  第二天一早,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我们到达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的大门口。从这一刻起,我们开始受到严格的管制。

  “大门口不许拍照!”同行的当地人反复强调。发射场门外约二三十米的地方划了黄色警戒线,竖立写有“停车检查”的标牌,并且有配武装的值勤人员站岗。

  “不许带包进入!”进门前,当地人再次传达了士兵的禁令,所有人都必须卸下大背包和手袋,“打开让你们检查完再带进去也不行吗?”“不行!”士兵的回答很坚决。记者只能把包放在车上。

  例行检查完毕后,还是不能进大门。“在发射场内不能随意走动!”工作人员强调。一辆旅行专用车从大门内开出来,接上所有的人,然后直接开往允许开放的参观点。

  塔架周围24小时警卫

  终于见到发射场的“主人”了!就在两座山的夹缝中,记者看到了横躺在厂房里的长征三号实体

火箭和高高矗立的新发射塔,这发射塔是专门为发射“嫦娥一号”而改建。

  塔顶橘红色的是吊车,把火箭分开运装的每一部分进行吊装、起竖,对接成完整的火箭;写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字样的银白色部分为13层固定平台;蓝色部分为5联回转平台,里面有13层升降平台和10根电缆摆杆,一旦有发射需要,就可以像大门一样打开。其中电缆摆杆还可以自动为火箭充电、充气、加注燃料,这对国外航天专家来说至今还是未解的谜。

  奇怪的是在新塔底部,还有一个深23米、长98米、宽28米的“水槽”(导流槽),工作人员说,因为火箭发射时的震动非常大,水可以缓冲火箭发射时对地面产生的巨大推力;同时,火箭的火焰温度高达3000摄氏度,水可以降温,发射时大家在电视上看到的白色烟雾都是水蒸汽;此外水还可以吸收燃料燃烧产生的毒气。

  塔架周围看起来十分安静,空无一人。可工作人员说,现在这两座发射塔由警卫营24小时守卫,到发射前更是2小时一班岗。而发射塔附近区域,有很多摄像头,对周围情况进行监控。

  发射前居民必须撤到2.5公里外

  一路的感叹和遐想中,我们忽然在发射中心的科技公园内看到了一个整流罩和火箭

发动机,那发动机看上去十分破旧,一打听,才知道这是多年前卫星发射失败时残留下的,很少见!尽管中国目前的卫星发射成功率已经很高,但为安全起见,现在每次发射前当地居民都会被通知暂时撤离到距离发射场2.5公里以外的安全地区,等发射完毕后再返回。

  工作人员说,目前嫦娥一号卫星已运抵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在进行组装、测试。随后用于发射“嫦娥一号”的长三甲火箭也将运抵西昌,再经专用轨道运进发射场。

  嫦娥一号究竟哪一天发射?很多人都在打听,然而这是高度机密。只听工作人员神秘地说,火箭发射使用的是液氢液氧燃料,如果它们在空气中挥发,浓度达到一定程度,一粒米大小的沙子从高空坠落引发的静电,也会引起剧烈的爆炸。因此当火箭组装完成,一旦加注燃料,就意味着发射迫在眉睫。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