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河南特色村之原阳合角村 用秸秆编出财富和蓝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1日05:39 东方今报

  □今报记者 王亚南/文图

  合角村位于原阳县城西南8公里处,京珠高速与郑滑公路在此交会。合角村全村500多户农民,拥有草编机50余台,村里四成以上的农户家里都有草绳机。农民们编出来的各种草编制品如今最远能销到几千公里之外的新疆、海南。每年,仅草编一项,就能给合角村带来500余万元的产值。草编编富了合角村,草编也让合角村的天越来越蓝了。在其他地方常常被偷偷焚烧的秸秆,在这里却经常因为稀缺而被抬高价格。

  原阳大米全国闻名,47万亩水稻的种植面积让这里当之无愧成为远近闻名的“水稻之乡”。原阳县合角村正是看上了水稻收割后的大量废弃秸秆,玩草编发了大财。有人笑言,在合角村,你绝对看不到有人焚烧秸秆,因为那可是烧钱啊。

  医生下海编草苫年挣十五万

  10月9日下午,记者赶到王坤自家的草编厂时,两口子正在忙活。秋收刚过,他们家的4台机器已经开始不停运转了,10车的稻草正静静地立在一旁,等着被编成草苫、草绳。“我是1988年毕业的医专生,在县城当了十多年医生,日子总过得紧巴巴的。”王坤说,想着原阳别的不多,遍地都是稻草,为啥不把这些被丢弃甚至被烧掉的秸秆编成草苫,卖给种植蔬菜大棚的农户呢?

  1998年,王坤和别人合伙,买了一台草编机正式下海。刚开始,王坤走南闯北,看到有蔬菜大棚,就上门去推销,可干了两年后,王坤发现,客户不用再找了,全都开始自动上门买他们生产的草苫。

  一台机器不够用,王坤陆续买来了4台;两口子干不过来,王坤干脆专门雇了40个本村、外村的农民帮着干。“一年中除了六月七月两个淡季,我这里基本上天天都在忙,本村的稻草不够用,就跑外村收购,1台机器每天能编100到150件草苫,一件草苫能挣两三块钱,一年下来,虽然辛苦,可弄个十五六万不成问题。”

  草编生意催生草编产业链

  因为合角村的村民,曾经被人随处丢弃的秸秆成了抢手货,而且还因此衍生出一条产业链。

  王坤拿自己的草编厂举例:“一方面,我现在不需要自己下去收秸秆,因为专门有中间人四处从村民手里收集秸秆,然后拉到我这里吃个差价,有时候秸秆供不应求了,他们还能趁机抬高一点价钱;另一方面,当各种草编品做好以后,也有很多外地的二道贩子上门批发,我们根本不愁卖不出去。”

  山西临汾的贾元晨就是王坤嘴里的“二道贩子”。和王坤合作两年,每年贾元晨都要从王坤这里买上一万条的草苫,一条草苫挣上两三元,每年仅倒卖草苫,贾元晨就能挣上个两三万元。

  村里建行业协会主动调节市场

  村民王满成有两个身份,一个是原阳县茂源草编公司的经理,另一个则是合角村草编协会副会长。

  说起村民用秸秆来做大生意,王满成很是自豪。“现在不都在说环保吗?你看合角村给当地的环保系统省了多大的心。外地每年都担心村民焚烧秸秆,在这里就没这事!做着环保的生意,又时髦,又挣钱,多好!”

  说起协会的主要事务,王满成有点不好意思地笑了笑:“其实也没啥,大伙也不用交啥会费,就是一个民间组织,帮着大伙统一市场价格,共同发展,有时间了再组织村民到干得好的几家去学习经验。”

  再过十天半月,收完稻子,草编厂就到了旺季。王满成说这两天他打算去村里走走,把今年的价格跟大伙商量一下。

  一个草编村带头全镇跟上

  带着两个儿子一起干草编的申业俭有件事情最自豪,自己致富了,还养活了50多个本村、外村的草编工人。

  因为有三个儿子,今年56岁的申业俭曾经为这个家如何摆脱贫困犯过难。“因为没钱,我给几个儿子立的规矩是,考大学一年考不上就出来挣钱,家里没条件供他复读。所以老大、老二都早早出来挣钱,可现在不同了,家里条件好,老三就安安稳稳上了大学。5台机子不仅让他富了,还养活了50多号人,一个工人每月少则挣六七百,多了一千出头,比种地强。”

  彭巧是相邻尹圪塔村的,虽然每天要来回骑上10里地来合角村草编厂打工,可在农村这笔不菲的收入让她乐此不疲。“我们村还有周围几个村,好多村民都来这里打工,能挣钱,忙完种地来这里,比在家里闲着强。”

  合角村所在的原武镇镇长赵旭告诉记者,现在全镇在合角村的带动下,已经有12个村在做草编生意,原武镇的草编市场成了气候,也在全国小有名气,“下一步,镇上还打算继续推广合角的致富经验,依托咱原阳这个水稻之乡丰富的稻草资源,带领更多的村民走上草编之路,共同致富。”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