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专家:武汉长江大桥通车50年架起中华民族的脊梁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17:42 中国新闻网
1957年10月15日,中国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胜利建成并通车,它是中国连接长江南北的第一座大桥,也是万里长江上的第一座特大型公路、铁路两用桥。中新社发 楚天行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武汉十月十五日电(记者 章敦华 徐金波)五十年前的今天,在数十万民众的欢呼声中,一列火车和数十辆汽车驶上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仅用几分钟便跨越长江天堑,千百年来中国人“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的梦想终成现实。 今日,中外两百多名桥梁界专家、泰斗齐聚此间,纪念大桥通车五十周年。专家们称,武汉长江大桥连接的不仅是大江南北,更像是一座架设的民族脊梁。 “有桥千程近,隔水咫尺遥”。数千年前,中国的先民们便执着于跨越江河的阻隔,“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成为他们征服自然的重要方式。然而,发源于青藏高原的长江,以恢宏的气势蜿蜒六千多公里,成为一道难以逾越的天堑,在长江上建桥千百年来一直是人们的梦想。 近现代以来,川汉铁路督办詹天佑、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中国桥梁专家茅以升、美国人华德尔等人,都曾有过建设跨江大桥的设想或尝试,因技术和资金缘故而未能如愿,但武汉良好的地理条件成为专家们建桥的首选。 新中国成立后,运用公路铁路沟通长江两岸的重要性日益凸现,建造长江大桥再次被提上议事日程。一九五O年,中央人民政府指示铁道部着手筹备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由此揭开了中国人实现千年梦想的开端。 专家介绍,尽管当时国内百废待举、困难重重,但长江大桥的筹建一直牵动着中共中央、政务院高层。毛泽东主席曾三次莅临工地现场,从查勘大桥选址到桥身选用颜色,都一一过问,并在此留下了脍炙人口的诗篇《水调歌头·游泳》;周恩来总理亲自审定大桥建设、施工以及美术方案…… 作为万里长江第一桥,武汉长江大桥在兴建的过程中,汇集了茅以升等中国大批桥梁专家以及两千多名来自各地的建设者。在前苏联专家的指导下,他们经过精细地测量、详细地论证、严谨地试验、科学地探索,克服物资匮乏等难题,首创大型管柱结构基础等施工方法,开创了世界建桥的新理论与新工艺。 大桥建设的两年多时间内,几乎每一位武汉市民都参与了该桥的建设,以致至今该市数万人名字中含有“桥”字,多是那时留下的纪念。 武汉长江大桥的建设,以其征服天堑的雄阔气势和领先世界的先进技术震惊了世界,成为城市的象征、时代的骄傲。不仅吸引了越南、柬埔寨、印度尼西亚等一百多位第三世界国家的元首、首脑,就连前联邦德国总理科尔、前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等发达国家的政要,也专程前来一睹长江大桥的风采。 “曾经沧海千层浪,敢架江河万里桥”。如今,中国桥梁建设者已在长江上建起六十多座大桥,并从内河跨向海洋、从国内走向了国外,累计勘查、建造两千多座特大型桥梁,不仅实现了桥梁跨度的连续突破,更是带来工艺、技术等方面的革新。 目前,正在武汉江面上建造的天兴洲公铁两用长江大桥,解决了大量世界性的建桥难题,让中国建桥水平走在了世界的前列。(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