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对“金钻婚”夫妇喜上红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07:38 大河网-大河报

  

117对“金钻婚”夫妇喜上红毯

  

117对“金钻婚”夫妇喜上红毯

  

117对“金钻婚”夫妇喜上红毯

  

117对“金钻婚”夫妇喜上红毯

  

117对“金钻婚”夫妇喜上红毯
昨日上午,郑州市上街区新安路街道办事处朝阳社区举办了一场特殊而又动人的婚礼,婚礼的主角是社区里的117对“金婚”和“钻石婚”老夫妇:年迈的“新郎”与“新娘”或穿西装,或着红毛衣,相携着穿过五彩缤纷的心形鲜花门,踏上了长长的红地毯,这时,歌声响起:“你是我全部的幸福;白头到老相偎相助,海枯石烂朝朝暮暮……”

  □记者路六居文首席记者张鸿飞图

  【现场】

  感人场面令晚辈落泪

  这117对“金钻婚”老人,为何要在这天举办这样一场婚礼?

  “我们社区有近4000人,大部分是老年人,今年重阳节马上就要到了,我们想给老人们过一个不一样的节。”昨日上午,婚礼开始前,朝阳社区主任王瑞玲这样对记者说。

  据王瑞玲介绍,社区工作人员通过走访发现,朝阳社区“金婚”和“钻石婚”老夫妇有很多,结婚50年以上的有99对,结婚60年以上的有18对,而这些老人当年结婚的时候,几乎都没有办过像样的婚礼,看到现在年轻人办个婚礼热热闹闹的,他们十分羡慕。“我们这才萌发了为‘金婚’和‘钻石婚’老人举行一场婚礼的想法,让他们再年轻一次。”王瑞玲说。

  为了把这场婚礼办好,朝阳社区工作人员专门请了上街区的一家婚庆公司来策划和操办,并请上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广斌为老人们“主婚”,请上街区民政局局长姚德欣为老人们“证婚”。

  昨日上午9时30分,婚礼正式开始,老人们踏上了红地毯,“新郎”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新娘”用红头巾蒙着脸,双双牵手走上婚礼台。当“新郎”们摘下“新娘”们的红头巾时,“新娘”们的笑容显得更加灿烂,78岁的“新娘”李灵芝还大大方方地在88岁的“新郎”库敦 的脸上吻了一下,顿时,场下掌声四起。

  在一个小时的婚礼中,“金婚”和“钻石婚”老人们依照时下流行的结婚典礼程序,夫妻对拜,喝交杯酒,点燃烛台上的一个个红蜡烛,把香槟台上的酒杯一个个倒满,跳着“慢四”,尽情享受幸福的时光。最后,他们把一束束粉红色的气球放飞,婚礼的热烈气氛也达到了高潮。

  “看到老人们虽然走路都不太利索了,但手牵着手,一脸幸福的表情,我很感动。对于他们来说,50年、60年的生活历程也许没有爱情电影那么浪漫,但朴实而坚韧,真正的相知相爱、相濡以沫、风雨同舟、患难与共,也许就是这个样子。”婚礼结束时,朝阳社区里的年轻人李丽被老人们的婚礼感动得流下了眼泪。

  【回忆】

  新婚夜枕着砖头入睡

  “我今天特别高兴,特别幸福。今年是我和老伴结婚60周年,没想到还能再办这样一场热热闹闹的婚礼。”上午11时,婚礼已经结束半个小时,仍沉浸在幸福之中的李灵芝老人向记者忆起了当年结婚的场景。

  1947年夏,刚满18岁的李灵芝已经当上了村民兵队副队长,在一次群众大会上,她押送一名长期欺侮儿媳妇的婆婆走上主席台,坐在台上的库敦 看到她的飒爽英姿,一眼就相中了她。大会结束后不久,经妇联主任做媒,两人走到了一起。

  结婚那一天,库敦 雇了一辆俩轱轳的马车去接李灵芝,算是迎亲,把李灵芝接走还没到家的时候,她又不想结婚了,从马车上跳下来往回走。李灵芝说当时自己有个心愿,就是要上延安大学,一旦结婚可能就上不成了。在库敦 一再表示结了婚也让她上大学后,她才重新坐上马车。到了县城的新家,两人并没有举行婚礼,只摆了4桌酒席就完事了。

  “那个时候穷,我们新婚之夜是借老百姓的一间房住,没有枕头,我就捡来一块砖头,他把一双鞋子压在席子下当枕头睡。”李灵芝说,结婚后她没能上大学,而是随丈夫投入南下的解放军队伍中,“虽说有些遗憾,但跟着他转战南北干革命也挺满足的”。

  提起自己的婚礼,另外一位“金婚”老人辛金凤告诉记者,她和老伴孙步升是1953年10月结的婚,仪式是在山东一家工厂的礼堂里办的,非常简单,参加人员只有车间领导和几位同事。

  “我们两人面对毛主席像,鞠了三个

  躬;然后,大家坐在一起,喝了杯茶,吃块喜糖,就算结婚了。”辛金凤说,当时,因为没有钱,孙步升穿的中山服是找同事借的,但就在这么困难的情况下,孙步升还是为她做了一套崭新的列宁服。“我记得特别清楚,孙步升说,这是我们大喜的日子,即使再困难,宁愿亏了自己,也不能让爱人有遗憾。就是这样简单的婚礼,老伴朴实的语言,让我终生难忘。今天,又结了一次婚,还这么热闹这么时尚,我感觉自己又回到了当年!”

  辛金凤告诉记者,1989年她过生日时,老伴还送了她一套价值数千元的金首饰,她觉得应该勤俭持家,可老伴却说:“你辛苦了一辈子,也该奢侈一回了。”

  【经验】

  细微之处方显夫妻情

  隆重的婚礼结束了,但117对“金婚”和“钻石婚”老人久久不愿离开婚礼现场,“金婚”老人魏秀珍拉着社区工作人员的手感谢个没完,袁根莲老人则一再对工作人员说:“让你们辛苦了!”当然,这也给闻讯赶来的记者提供了一个采访的机会。

  “大伯、阿姨,你们能走过这么多年的风风雨雨,有什么秘诀告诉我们年轻人吗?”记者问。

  “有啥秘诀,就是互敬互爱呗!”今年70岁的岳淑欣老人说,她和老伴宋延华是1954年结的婚,53年的漫长岁月,他们互敬互爱,才会让家庭和睦。

  最让岳淑欣难忘和感动的是,在她的父母生病的时候,作为女婿,宋延华比她这个女儿都要孝顺,不怕苦,不怕累,日夜护理两位老人。“他对我这么好,我从内心感谢他,对我的公婆也是全心全意地照顾。”

  “我爸和我妈却是三天两头地吵,可越吵这感情越好。”库敦 和李灵芝的女儿一直陪伴在他们的身边,谈起两位老人的过去,她颇有感触。“其实,要是不吵就不是一家人了,就跟同事和朋友没区别了。”

  “是,我们现在还吵哪!”李灵芝笑着说,突然,她话锋一转,“不过,吵归吵,这辈子我是跟定老库了,他比我大10岁,我只希望他能多活10年,或者我少活10年,我们好一块儿离开这个世界。”听完这一番话,在场的不少人都被触动了,一位女记者被感动得眼圈都红了。

  69岁的毛学花老人说她和老伴袁成义几十年幸福生活的秘诀很简单,就是家务活一块儿干,谁不忙了就多干些,“其实生活就是油盐酱醋茶”。毛学花说:“我的眼不太好,每次晚上出门,老伴都会把手电筒交到我的手中,并交代我要注意安全;天气转冷时,他又会嘱咐我加衣服。多年来,老伴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让我深刻体会到了老伴的重要。”

  【偕老】

  给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听着老人们向记者讲述当年的婚礼和他们如今的幸福生活,忙了几天的社区主任王瑞玲尽管很累,却笑得十分甜蜜。

  她介绍,为了举办这场婚礼,她和社区工作人员挨家挨户地走访,邀请老人们参加。办婚礼需要鲜花、香槟等物品,还要请婚庆公司帮着操办,这都需要花钱,而社区又经费紧张,拿不出这笔钱,但为了让老人们热闹一下,记住这一个难忘的日子,她通过街道办事处找到了上街区供电局,双方共同为老人们办“婚事”。

  之所以操这么大的心做这件事,王瑞玲解释,一是因为重阳节是老人们的节日,让老人们老有所乐;二是通过这样的活动,倡导尊老、爱老的社会风气;三是朝阳社区的老年人占了社区总人口的一大半,每天在社区里能见到的大多是老人和孩子,老年人是社区居委会的主要服务对象,关心他们责无旁贷。

  “他们真有福气,到了晚年,社区还能给他们操办一次集体婚礼,补上了当年没有办婚礼的这一课,老人们再没啥遗憾了!”社区附近居民刘先生把这场婚礼从头到尾看了一遍,很是感慨。

  “这是今年重阳节送给老人们最好的礼物。”作为主婚人的上街区委宣传部副部长张广斌说,用这样一种方式给老人们过节,体现了中华民族爱老敬老的传统美德,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显得更为重要,而“金钻婚”老人们用忠诚和生命实践着“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古老爱情箴言,也给时下离婚率颇高的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线索提供耿永胜

  红头巾,红毛衣,红地毯,再做一回“新娘子”。

  跟“新郎”老伴干一杯

  亲一个,我们比年轻人还浪漫。

  深情对视

  玫瑰、气球、蜡烛,年轻人有的,我们一样不少。

  来源: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