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套人的新生活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09:08 大众网-大众日报

  10月12日,深秋的小雨淅淅沥沥地下着,凉意很浓。上午9点10分,记者驱车来到搬出深山不久的滕州市柴胡店镇葫芦套新村,一下汽车,便打了个冷战。

  然而,葫芦套新村的村民们却没有一点“冷”的影子,见到记者,他们纷纷上前,争先恐后地谈着他们的新生活:我们现在吃的、住的、用的,哪一样也不比城里人差,就是做饭、点灯、洗澡用的沼气和沼气热水器,也是政府统一配送的……

  几位村民说着,伸手指向村东,不远处是一座新建的大型沼气厂,里面有两个厌氧塔、一个储气柜。村支书刘大建介绍说:“这个沼气项目总投资140多万元,全部由省农业厅拨款。用的原料是一家禽畜养殖基地产生的粪便,设计容量600立方米,周围好几个村的村民都用。沼气入了户,村民的生活真是太方便了。以前村民烧水、做饭,用的是山上捡的树枝、地里拾的柴草,做一顿饭、烧一壶水,满屋里都是烟,熏得人睁不开眼。那时,谁舍得洗澡。现在,打开沼气热水器就烧热水,家家都养成天天洗澡的习惯喽!”

  据刘大建介绍,位于深山中的葫芦套老村,是数百年前老辈人逃避战乱躲进深山时建的,现在的老房子,都有几十年、上百年的历史了,漏风漏雨;村里只有一口浅水井,水又浑又涩;进山的路是条羊肠道。那时候只见姑娘往外嫁,不见姑娘娶进来,当初400多人的村庄,仅剩下67户164人,许多山地荒了,成为滕州市经济最落后、人均收入最低的村。2005年,这个村被枣庄市委列为全市百个经济薄弱帮扶村,政府投资400多万元,在山外一条叫薛河的旁边,建了一个新村,有9条街道、8排平房。2006年6月16日,葫芦套人搬出了深山老村。

  村干部们热情地领着记者参观他们的新村,只见家家红瓦黄墙四合院,一对紫红大铁门,两室一厅居室,外带厨房和水冲式卫生间。街道上安着路灯,道两旁栽满了花草树木;村“两委”大院里,放着学员电教设施。紧邻的是村卫生室、商品超市和文化体育广场。

  随意走进一家,见屋里全部是新式家具。“好马配好鞍,房子换了,家具也得更新。”今年55岁的女主人何怀云告诉记者:“我是30年前嫁到葫芦村的倒数第二个外村人,看到这里太穷,不到10天就带着丈夫回了娘家,一住就是30年,政府给葫芦套人盖了新房,我和孩子他爹总算落叶归根了,连我的老父亲也让我接来了。”说着,何怀云高兴得直掉泪。

  “盖这样一套房,政府得花多少钱?”记者问。

  “得花4万多元,政府考虑到我们村收入低,特殊照顾,每户只收1500元。”村支书说。

  “现在生活怎样?”记者问何怀云。

  “很好,我家有6亩多地,耕种耙收,今年都实现了机械化,收费也不多,我和孩子他爹忙活就行了。政府不仅帮我们搬村,还帮我们联系到外地打工,光我家就有三口,孩子他爹在本地打工,女儿和儿子都到南方去了,我自己包了村里两间门市,开了个超市,生活宽裕。还有政府给的粮食、农药、良种等补贴,看病也给补贴,好日子都叫俺赶上了!”何怀云说。

  刘支书领着记者去看深山中的老村,原来的羊肠小道正在铺成6米宽的水泥路,高低不平的山地已经开发成梯田。然而老村并没有变,铺路为何?刘支书一语破的:“虽然不适宜长期居住,但是这里有山、有水、有林果,还有这些老房子保留着晚清时期的建筑风格,是典型的鲁南民居,发展旅游是个好地方。我们准备把老村办成鲁南民俗文化旅游村和影视拍摄基地。到目前,先后有《铁道游击队》、《血沃丰碑》、《生死十日》、《抗战狙击手》等影视剧在这里选拍外景,村民们已经当了好几回群众演员了。”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