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改革开放风流人物,还要看广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09:28 南方日报

  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结起来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过去将近60年的时间里,中国经历了可资对比的两个30年,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和从改革开放至今。

  千年历史看北京,30年改革看广东。广东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30年来一直保持了排头兵的位置。30年后,犹记当年“杀出一条血路”的豪迈,在经历了三个划时代意义的春天后,数改革开放风流人物,还要看广东。

  连线嘉宾

  北

  高尚全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研究会会长,中国企业改革与发展研究会会长

  张卓元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员

  南

  陈鸿宇 广东省委党校副校长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中国用独到的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相结合的成功范例

  记者:中国的改革开放即将走过30周年。在此次报告里,胡锦涛总书记对这近30年的改革成就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那么,作为在此领域有深入研究的权威专家,你们如何评价中国近30年来的改革开放?

  高尚全:总的来说,中国近30年来的改革实践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在这近30年中,中国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中国人民收入快速增长、国民福利也得到了实质性提高。伴随着国力的增强,中国也日益融入世界经济和主流文明之中。

  张卓元:近30年以来,我们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人民又进行了一次新的伟大革命,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冲破了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障碍,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形成了对外开放的全新格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自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用自己独到的改革开放实践创造了市场经济与公有制相结合的成功范例。中国的市场化改革经验不仅创造了一个全新的市场经济体制模式,而且对其他国家也不乏借鉴意义。目前,中国基本成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的共识开始形成。很多国家包括一些发达国家,相继承认了中国的市场经济地位。

  陈鸿宇:改革开放确实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近30年来的改革实践让我们更加体会到改革开放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大动力的内在含义,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中国的繁荣富强,就没有人民生活的显著提高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蓬勃发展的今天。改革开放不仅是我们取得巨大成就的动因,更是我们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的不竭动力。

  广东最重要的经验是把准发展和改革的关系

  敢为人先,创造性地用活用足中央赋予广东的特殊政策

  记者:中国的改革开放最先从广东起步。近30年来,广东一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引领潮头,并取得了令众人瞩目的成绩。你如何看待广东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高尚全:处于改革前沿阵地的广东省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脱颖而出。广东在跨越式发展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经济社会管理经验,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纵观广东近30年的改革开放实践,给人最突出、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广东的党政领导机关和各级干部尊重人民群众,尊重人民要求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的最简单朴素的愿望;注重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的创新探索和经过广东本地实践检验的正确做法和经验。

  张卓元:广东在整个改革开放进程中表现出的另一个突出的行为特征是注重实践,根据省情和自己的实践,探索符合本地实际的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各地陆续出现了许多新做法和新经验,广东对各地做法和经验十分注意,但从不盲从、从不攀比,所有重大改革措施都要根据本省的实践,集思广益之后谨慎决策。

  广东的发展得益于改革开放,但又不能简单地归结于改革开放。广东成功的真正奥秘在于:把市场的自发力量与社会的自觉力量协调起来,把市场的活力与科学规划、政府调控结合起来。一句话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造就了广东的奇迹。

  陈鸿宇:30年来广东能够一直走在全国改革和发展的前列,最大的优势在一个“先”字:敢为人先、先行一步、抢占先机。只有不断地解放思想,敢为人先,创造性地用活用足中央赋予广东的特殊政策,才能不断抓住国内外产业结构和市场多次调整的机遇,抢占发展先机。

  广东最重要的经验,在于准确地把握发展和改革的关系: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动力来自改革开放,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解放生产力。必须特别强调的是,我们不能离开发展来谈改革,改革的起点和最终目的都是为了促进发展。

  要建设小康社会,就要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今后深化改革的难度越来越大,改革的成本会越来越高,积累和暴露出的问题也必然越来越多,涉及的利益调整也必然更为复杂

  记者:我们注意到,胡总书记在报告中还明确提出,“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那么,对于下一步市场化改革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和新情况、新问题,面对民众“市场化改革应更加重视公平正义”的呼声,在今后的改革途中,我们又该如何跨越这些障碍?

  张卓元: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社会日益成为一个多样化的开放的社会,中国的改革也进入了“深水区”,其间所出现的一系列“两难”矛盾让决策者慎之又慎。

  可以说,改革改到今天,好改的、容易改的都改过了,现在剩下的是“啃硬骨头”。今后深化改革“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其难度越来越大,改革的成本会越来越高,积累和暴露出的问题也必然越来越多,涉及的利益调整也必然更为复杂。

  在这个关键时候,十七大报告全面深刻地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对继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重大意义,显示了我们党勇于变革、永不停滞的决心。过去我们靠改革开放,今后还要靠改革开放。要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就要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

  陈鸿宇:有的观点认为,发展是第一要务,构建和谐社会任务又十分繁重,这些任务似乎都与体制改革关系不大。其实,那些影响科学发展、影响社会和谐的因素,许多都源于改革的滞后。近年来影响社会管理和社会稳定的消极因素有所抬头,深层根源在于我们在社会管理中基本上仍沿用传统的办法,全社会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

  广东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了下一阶段“如何走好”的战略部署,一是着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完善民生保障,开创社会和谐新局面;三是切实提高执政能力,全面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如果说广东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全新阶段,这个“新”就新在要求新,目标新、方式新。要求广东的经济、文化、政治、文化建设都要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尽快在全省实现建设宽裕型小康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高尚全:应该说,广东的未来发展也同样会面临许多可预知或不可预知的因素,能否把路“走好”的关键在于领路人,在于各级党政领导以至基层组织的领导,能否自觉地、创造性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而“领路人”要领好路,一要靠自己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准确判断形势,抓住机遇;二要靠制度建设和体制改革。

  记者手记

  漫漫改革路有了新指针  

  从当年的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沿着中国东南沿海点燃星星之火,到如今的全面改革开放,中国的改革开放在不知不觉中走了近30年,中国的大地上也早已勃发起令世人瞩目的生机与活力。就连参加本次十七大报道的西方知名媒体的驻京记者们也不禁慨叹:中国这个东方古国,再次迎来新一轮“黄金发展期”。

  而广东在历史上便是得风气之先的神奇土地,近代中国从这里打开第一扇面向世界的大门,此后代代广东人便走上改革图变的开放道路。1978年,新的改革春风吹来之时,广东又一次当仁不让地成为先行者,并在随后近30的改革开放之路上担当起排头兵的角色。

  在中国改革开放的近30年历程中,有三个以广东为历史刻度的春天:1992年春天,小平南巡,改革开放大潮再起;2000年春天,江泽民同志在广东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2003年春天,胡锦涛同志视察广东,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思想。

  改革之风每一次都是从南粤大地吹向神州各个角落。在过去如此,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广东人民依然会发扬敢闯敢干、艰苦创业的精神,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以改革促发展,迎来思想大解放、经济大发展、人民生活大提高的一个又一个灿烂春天。  

  专题撰文:特派记者 赵佳月 驻京记者 郑春峰 见习记者 胡剑龙

  专题摄影:特派记者 严亮 王亮  

  图:

  高尚全  

  张卓元  

  陈鸿宇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