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进当铺 超前消费有了新注脚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15:27 青年时讯

  继办信用卡热潮过后,典当成为大学生超前消费的一种新方式。记者了解到,只要是“消费需要”,不少大学生会毫不犹豫将自己的笔记本电脑、手机这些值钱的“家当”放进典当行里“套现”,用换来的钱购物、请客、旅游,自己的愿望实现以后,他们最先面临的问题是如何筹钱赎回自己的“家什”。家长的现身解救是大多数学生的“救急”方式,此外,还有打工挣钱,“拆东墙补西墙”也不乏其人,总而言之,现在的大学生超前消费的状况让人既惊且叹。

   学生用当铺享受超前消费

  记者走访一些高校看到,一些校园内的广告墙上粘贴了不少印有大大的“当”字的宣传单——“你等钱急用吗?电脑、MP3、MP4、通讯器材、数码相机都可拿来典当,解你燃眉之急,手续简单!”记者了解到,确实有不少学生拿值钱物品前去典当,借此“套现”以满足自己超前消费的需要。

  北京化工大学的一位姓刘的同学告诉记者,他在“十一”时想和同学一起去旅游,但因为自己生活费不多了,于是一狠心先把自己的手提电脑送进了金融街附近的一家典当行,换回2000元钱现金当旅费,圆了自己的心愿。小刘说:“反正那几天一直在外面也用不着电脑,回来凑出手续费把电脑赎了出来,我觉得这样并不麻烦,到时候就把钱还上了,只不过是提前消费罢了。”他承认自己的做法是“拆东墙补西墙”,他赎回笔记本的2000多元钱一部分也是向同学借的。现在就等父母每月寄来的生活费,到时再还同学的钱。他认为典当承担的风险和利息跟刷信用卡差不多,但是典当还有一种优势——寄存,“放假七天,笔记本带着太麻烦,放在宿舍里又不安全,放在典当行里两全其美。”他认为去典当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典当不是贷款也不是低价卖东西,手续简单而且当场可以拿到钱,这种“借钱”方式既时髦也方便,能缓解一时之需。到时候只需多交几元钱手续费,典当的东西就物归原主了。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像小刘这样“大手大脚”的大学生为数不少,买手机、名牌服装、外出旅游、同学聚会,多的能花去五六千元。其中有的学生花的是自己打工挣来的钱,心里多少还有底气,但更多的大学生是将父母给的生活费像信用卡一样提前透支,而当铺,又成为了他们新的去处。

  当铺:学生典当并不罕见

  记者根据“当铺”留下的电话与对方取得联系,这家当铺一位姓孙的先生说,现在学生去典当并不罕见,尤其是在假期和节日期间,学生典当东西的现象更为明显。

  据了解,学生典当电脑、吉他、相机、MP3等物品较多,据孙先生介绍,所典当的物品一般只能按低于5折的价钱兑现,笔记本相对估价还可以,一般2000元左右,手机、数码相机或者台式电脑也就几百元钱。因为数码产品贬值比较快,所以不可能给出八九千甚至上万元的原价。

  孙先生告诉记者:“典当15天,按2%利率计算,他们来赎回东西时交的利息并不多。大学生当的东西都是平时学习所需要的工具,所以基本都会按期赎回,很少变成‘绝当’。”他介绍说,作为一种特殊融资渠道,典当贷款与银行贷款相比有着自身优点,如手续简便、快捷,而且典当贷款本身的对象就是中小企业和个人,贷款不受额度的限制,大学生在其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据他介绍,除了大学生,甚至有一些高中生也前来询问。在北京,大学生典当呈三小的特点:东西价值小、抵押值小,典当行利润小。对于学生典当,这位营业员并不认为有什么值得大惊小怪,他说:“这是年轻人接受新兴事物比较强的表现,属于借用融资手段而已。”

   学生超前消费并不可取

  但是,更多的人认为,大学生去当铺为超前消费的行为并不可取,这助长了学生们的奢侈消费,他们认为,作为学生,经济实力并不强,应注重理性消费。

  北京化工大学的小刘认为,典当物品换取经济上的短期宽裕,既玩到了,又没亏钱进去,也是一种精明的“理财”手段。针对这一现象,对外经贸大学国际商学院李桂云教授认为,这种典当做法不值得提倡,学生应该根据自己的经济实力合理分配消费情况。典当物品换取经济上的短时间宽裕,实际上是助长了不符自己经济实力的奢侈消费,已经成为许多年轻人一种娱乐的机会和奢侈消费的借口,消费观念虽然超前,但他们消费实力滞后,这是一种不成熟的消费心理,学生应该注重理性消费。“典当东西过节是一种应急型的、非理性的消费。”她提醒说,“大学生们应量力而行、理性消费,可以选择更加朴实、传统的消费方式。”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