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城倡导“积极老龄化” 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15:59 新民晚报

  上海是我国第一个进入老龄化的城市。到2006年底,上海户籍老人(60岁以上)总数达275.62万,占总人口的20.1%,预计到2025年将超过30%。

  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这是关系到一座城市老年“幸福指数”的“四重命题”。过去5年,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上海是如何破解这“四道题”的?

  老有所养不断增加养老金

  上海市老年科学研究中心的一份调查报告表明:2005年被调查老人的月平均收入为936元,比1998年增加389元,比2003年增加168元;与1998年相比,2005年月平均收入增加了71.1%。

  上海社科院人口所研究员周海旺说,养老金是上海老年人的主要收入来源,而且比重还在继续增加。但男性老年人、城镇老年人收入来源侧重于稳定、有保障的“养老金”,女性老年人、农村老年人的收入来源侧重于不稳定、没有保障的子女或其他亲属补贴。这是收入水平存在性别、城乡差异的重要原因。

  为此,今年上半年,本市调整了老年农民养老补贴最低标准,完善了支援外省市建设退休回沪人员的帮困补助。下半年,又增加了退休人员养老金。本市2003年出台了镇保制度,今年是连续第4年实施镇保养老金增长办法,全市将有20万镇保领取养老金的人员提高养老待遇。从今年7月1日起,对按本市“农保”办法办理按月领取养老金手续的人员增加养老金。

  老有所为老年志愿者在行动

  目前,上海人的平均预期寿命为80.97岁,退休后的二三十年怎么过才好?“不但要参与共享,还要参与发展。”市老年学学会会长孙鹏镖说,“积极老龄化”让上海老人老有所为。

  不少上海老人热心参与志愿者行动,“银龄行动”就是一个知名品牌。到今年为止,66岁的“银龄志愿者”徐振达已5赴新疆。治好了多少新疆病人,带了多少徒弟?他说,没数过,数起来怪费劲的。每年回上海的时候,人们总问:明年还来吧?徐振达说:来!

  连续5年做一件事,只因为一个梦想:行医无止境,退休的老医生也渴望挑战与超越。5年来,已有150多位上海老年志愿者远赴新疆,他们中的绝大多数拥有各类高级职称。

  孙鹏镖说,老年法保障老年人平等的就业权利,在志愿者行动之外,一些上海老人在各种需要经验、知识和技能的岗位上“再就业”,发挥着积极作用。

  老有所学600万老人“读大学”

  “让老人们方便地享受终身教育带来的生活乐趣,这是老年教育的目标。”上海市老年大学常务副校长江晨清说,1995年,上海创办了空中老年大学,截至去年底,全市设立了4261个居委会、村委会收视点,近600万老人在家门口就能“读大学”。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市教委把老年远程教育纳入财政预算,每年拨款近100万元,这是全国首创。

  2006年12月,老年空中大学和网络大学合并成“上海远程老年大学”,一共设立15种课程,每种课程的教学分上下两期,为期一年;每种课程的选课人数平均达到了37万。

  老有所乐“超级老人”畅游网络

  5年来,上海老人娱乐方式的最大变化是:从传统走向时尚,网络娱乐已是许多老人的生活必需。如何适应老人的新娱乐需求?老小孩网站应运而生——几个年轻人创办的网站与本市“老”字头的官方机构,以及民间组织密切合作,日益壮大,日点击数近百万,无数个娱乐创意也应运而生。

  3年前,一些老人开始在老小孩网络聊天室K歌。1年前,这些网络K歌爱好者通过沙龙自发组织了卡拉OK大赛,随后大家又提出:发动更多老人参与网络K歌大赛,评选出“超级老人”。去年12月,“金秋银韵-上海热线杯”老年人歌唱大赛在全市6个赛点开唱,300多位“超级老人”走上“擂台”。

  老小孩网站负责人王勇说,网络赛歌是老人们为自己搭建的一个展示平台;不久前,人们还以为网络只属于年轻人,现在老人们用行动告诉大家:在网络世界里,“超级老人”一样游刃有余。

  本报记者姚丽萍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