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市建华区挖掘“孝星” 延伸孝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8日16:14 黑龙江日报

  齐齐哈尔市建华区从2004年始,开展“孝敬老人好儿女”活动,组织动员全区群众“挖金”不止,在企业、学校、社区、机关里,三年分三届,挖掘评选出孝子500多人,其中区级“孝星”30人。“孝星”的孝行事迹,催人泪下。他们的事迹已被编印成册,层层散发;又经组织当事人当众讲演,当地媒体报道,影响日深,孝敬老人之风日盛。

  子女受到感染深得其益

  这些孝子、“孝星”,年龄在35岁至55岁之间,他们的子女也都长大,他们受父母行为潜移默化的影响,独具情怀。据区有关部门调查,这些孩子的普遍特征是:在家心疼父母,在校尊重老师,积极进取,同学间善于团结,宽厚待人。齐市28中学教师张伟,多年来善待多病的婆婆,情节感人,被评为区第三届“十大孝星”之一。她的儿子,如今已考入中国人民公安大学。他在初中读书时的表现,至今仍被传为佳话。学校晚自习延到9点。一入秋,天大黑。教他班语文课的女老师,家较远,路又背,有些担惊受怕。细心的学生读懂了老师的心态,开始陪护老师走黑路,直送到她家楼口,然后绕道回自家。他坚持着这样做,直至毕业。在家里,他充满对妈妈的怜惜和爱戴。在高中的课堂上,他的那篇作文《我的妈妈》,道出了他的真情实感,不少同学为之动情流了泪。

  “孝行”在向社会老人延伸

  前两届选出的“孝星”,均在骨肉亲情之间,而今“孝星”有些已超出这种关系。皮毛厂退休工人李长萍就是一例。她与丈夫、儿子一家三口人,原住平房,长期与老工人杨大爷为邻。一年冬季,杨大爷患脑溢血突然离世,身下无子女的杨大妈一下失去了生活的依靠。父母早丧的李长萍动了心,即刻帮老人劈柴生火取暖,买菜买米做饭,长年如是。后来,长萍在本市异地买套楼房。杨大妈闻讯慌了神,深恐长萍远离,自己身陷绝境。长萍会意,跟丈夫、儿子商量,接老人上了新楼,融为家庭的新成员。夫妇改嘴叫妈妈,孩子直呼其奶奶。因经济条件限制,买下的楼房为一大一小两室一厅。老妈妈年高体弱,被安排住阳面大屋,长萍和丈夫居阴面小室,依据儿子王磊的意见,在方厅隔出一“小屋”,供他学习和睡觉。一家三代四口人,和谐相依,其乐融融。李长萍今年上了建华区“十大孝星”光荣榜;她的孝行事迹,在5月召开的建华区第三届表彰“十大孝星”千人大会上,赢得掌声如潮。7月,她被评为2006~2007年度鹤城“十佳市民”之一。

  敬老爱老氛围正在形成

  活动中还梳理了机关干部的道德观念,激发了他们的爱民之情。为推动活动的健康开展,区委书记杨亚森搜集古今名贤道德语录及诗篇892条,汇编成《明鉴集》一书。当你走进区机关,你就会发现,几乎每个干部都能顺嘴说出些名贤的名言来,他们的道德观念在活动中系统化了。观念的无形驱动,使他们越加亲近“孝星”、仰慕“孝星”。该区对干部提出量化要求,对同在一市分居的父母老人,每周做到“四个一”:打一次问候电话;前去做一次探望;进行一次谈心;解决一次生活上的困难。还出台了对“孝星”的大倾斜“土政策”,规定:“孝星”的子女小学升中学时可任选区内好学校;其成年子女可“吃偏饭”——尽力照顾安排工作;对其老人给予定期免费检查身体等等。他们还以社会上出现的逆子为戒,造成一种强烈的舆论氛围。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