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9日02:30 石狮日报

  他叫黄林森,是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四十多年来,他以补锅为生。采访时他的一位邻居告诉我们:今天老黄原本是要出门补锅的,可走到半路,被他的儿子叫回家了。他就憨厚笑笑,说:“做习惯了,是一种寄托,不在乎钱的多少。”如今生活条件好了,儿孙们也孝顺,不愿他继续劳累,不肯再让他补锅。近两年,他才渐渐停下手中的活计,只是,他依然喜欢挑着熟悉的工具箱走街串巷。

  老黄补锅的手艺是从他的父亲那里学来的,在那个特定的年代,补锅行业也曾兴盛一时。他的父亲、哥哥和他一样为补锅忙碌了一辈子,直到过世。

  最早的时候,老黄挑着担子在各个村落里走动。他凭着这门手艺走街串巷,养家糊口。每当他挑着工具箱,晃动手中的铁板,让“丁丁当当”的声音回响在村间小巷时,村民们就知道他来了。常有一帮子婆婆媳妇们忙着找破锅烂壶漏盆,排着队等他修补。他到过周边的许多村庄,像蚶江、水头、莲埭、石湖……渐渐地村民们都和他熟识起来。他通常用四五天的时间修完一个村子该修补的锅具。挑着六七十斤重的担子行走了十多年后,他开始骑自行车,把工具箱放在车子后座上推着行走。这一走,又是三十多年。如今,补锅的人明显少了,老黄是石狮最后一位仍在坚守补锅行当的老人,他说:“补锅兼配锁、修钥匙,一天工钱大概有50元。”

  据老黄介绍,最早的时候他用的是木制工具箱,后来才换成铁制工具箱。工具箱的体积不大,却“五脏俱全”。电烙铁、卷尺、螺丝钉、硫酸、腻子、锤子、铁砧板、备用的锅底……应有尽有。工具箱的一端还挂着一把袖珍型的小凳子,比巴掌略大,由于年代久远,凳子的表面已被磨光了,老黄笑着说:“这也是一‘古董’”。

  老黄向我们讲述补锅的过程:最早的时候,要安放好连着风箱的小炉子,填入焦煤,在小坩埚内放几块碎铁片,拉上几手风箱,等待铁片融化。趁铁片尚未融化的间隙,清除铁锅上的烟垢。铁片融成铁水后,将铁水顺着裂缝一点一点地补上去。补好了洞并未算完,还得用粗砂轮将锅内凸起的补疤略加打磨,然后用细砂纸平整一遍,使之不妨碍锅铲的搅动,最后再抹上些黄泥浆,方才大功告成。如果是补铝锅则简单多了,无须开炉,先清理干净破洞处,用自制的铝质补丁铆在破洞上面,再仔细敲打,使之密合。铝水瓢,搪瓷碗,搪瓷口盅,都是用这种方法修补。

  看着老黄的背影,总让人有些感慨,那些回响在街巷之间的轻快锤声,以及大汗淋漓的匠人神情专注地修补铁锅的生动场面,已经渐行渐远,逐渐被影印在历史的画卷当中……(彭艳芳陈满意)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