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9日02:30 石狮日报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九九重阳节浓浓敬老情

  本版策划:余光仁

  金秋菊月,又是重阳。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是我国的重阳节,每年九月初九,都要佩茱萸、饮菊花酒,以求长寿。重阳节亦称“登高节”。重阳节登高,除了避祸消灾之外,还有步步高升的含义,“高”又有高寿含义,人们认为“登高”可以长寿。1989年国家将重阳节定为“老人节”,于是老人们有了自己的节日。

  社会保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保证,近年来我市符合低保的困难群体都享受到政府发给的生活保障金,体现了党和国家对生活在贫困线上的老百姓的关心。国家对全国四千多万为国家建设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退休人员连续几年增发“养老金”,提高他们的退休待遇,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夕阳老人晚年生活的关爱。目前,我市有3万多名老年人,市政府以老有所养和老有所医为重点,切实保障了老年人的合法权益,我市的老人们在“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医、老有所养”,老年人正在享受着六个“老有所有”所给他们带来的“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提升修养,促进健康,传承文明”的生活乐趣。“老有所学益晚年,老有所教乐奉献”成了老人们新生活的写照。

  无私奉献的“地下工作者”

  老干部、香港石狮同乡公会永远名誉会长吴清水给记者印象最深刻的是“事业有成,无私奉献”。

  吴清水对石狮建市以来所取得的成就赞叹不已,回顾20年的石狮,他言犹未尽,他认为市委市政府要充分利用华侨资源,争取旅菲侨亲和港澳同胞多为石狮作贡献。的确,20年来吴清水身体力行,不辞劳苦,经常以民间组织的名义或以个人的名义,往境外联络石狮乡亲,宣传、鼓励他们回来投资创业、捐助家乡公益事业。迄今为止,他争取旅菲侨亲和港澳同胞捐资建学校、医院、图书馆、体育中心、人民广场、慈善基金、老人福利大厦、道路设施等社会公益事业近一亿元。在这些公益事业中,吴清水配合内侄、信义集团董事长李贤义一起倡办“石狮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石狮市110基金会”以及响应石狮市委市政府的倡议,支持配合蔡志从成立“石狮慈善总会”的事最为难忘,正是在他与号称“301”的其他四位老人的一起倡导下成立“石狮市见义勇为基金会、石狮市110基金会”募集了资金1000多万元,在打击犯罪分子的嚣张气焰、弘扬正气、净化社会风气等方面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后与蔡志从倡导成立的石狮慈善总会募集了资金4000多万元为石狮的贫困家庭带去福音。最近,他又为香港石狮同乡公会在家乡筹建会所而忙碌着。

  吴清水的称谓很多,老人告诉记者,他比较喜欢的有:世界至德堂名誉会长,香港石狮同乡公会永远名誉会长,石狮市公安局见义勇为、110基金会荣誉会长,石狮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名誉会长,石狮市中华慈善总会副会长,石狮市党员基金协会副理事长,但这还不是他的全部称谓。地下工作者是吴清水喜欢的称呼之一,这也是他担任石狮市老区建设促进会名誉会长的主要原因。1948年,16岁的吴清水已经是坚定的革命者了,担任塔山区通信员,勇敢、机智的他一次又一次出生入死,出色地完成了各项任务,为泉州、石狮的解放贡献自己的力量。解放后,反革命活动频繁,敌情复杂,吴清水参与组织坑东农会,先后担任杆东乡农会主席、乡长,后来,他还在晋江率先组织成立了塔光一、二、三、四社共四个初级社。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除了担任过石狮公社副社长、石狮公社党委委员等职务外,他一直在坑东村担任村支书长达26年之久,他带领群众兴修水利、搞基本农田建设,样样走在前面,多次被评为省、地、县标兵,并多次在全省的经验交流上介绍坑东大队的先进事迹。

  几十年来,吴清水始终跟群众保持血肉联系,在社会公益事业上,有人计算过,他捐款近400多万元,被群众称为最贴心的人。石狮消防队官兵对他更是难忘:从1993年春节开始,每一年春节在石狮消防大队的营区里,都能够看到吴清水给消防队官兵拜年的身影。之所以选择石狮消防大队作为拜年的对象,是因为消防官兵时刻都在默默地履行着自己的职责和使命,尤其是逢年过节,家家户户都团聚在一起,而消防官兵却仍坚守岗位保一方平安,随时都有可能要接警出动。用他的话说,“消防官兵太苦太累了,只是想表达一点心意,为他们鼓鼓劲、加加油!”。采访行将结束时,吴清水告诉记者,他和《石狮日报》的感情很深,对《石狮日报》划转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四年来,在福建日报报业集团党组和石狮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所取得的进步和发展很佩服,他认为,《石狮日报》为石狮社会经济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已成为石狮人的一份“精神早餐”,他相信《石狮日报》根植石狮土壤,其成长必将更加茂盛,未来的前途会更加美好。(记者李琳毅/文王柏峰/图)

  福州老人在石狮的快乐生活

  她叫黄舟,福州人,年轻时在永安一家铝化工厂上班,认识了她的先生后,就定居永安,直到她退休,先生经人介绍来石狮工作,她就与先生随行,一同来到石狮。在她身上看不出60多岁老人常有的苍老痕迹。她微笑着说:“染了头发,补了牙,就年轻了。”可是,我却觉得,她的年轻是从骨子里散发出来的一种活力。乐观、开朗、善谈……在她身上一览无余地展现。

  今年,是黄阿姨在石狮居住的第九个年头。她告诉我,几年前,他们在石狮买了房子,儿子也在石狮找到了工作,从事服装辅料设计。去年,儿子结婚,娶了个本地媳妇。今年,家里还添了个孙子。黄阿姨说:“现在,举家在石狮扎根了。石狮人民的热情好客是我们想留在石狮的主要原因。我喜欢石狮!”

  黄阿姨的爱好很多,喜欢看报纸、杂志,家里订阅《益寿文摘》杂志,还购买《中医基础知识》等书籍。她常为家人医治些头疼脑热的小病。药效不显著时,她就再次翻查医药书,调整药方。黄阿姨还特别喜欢体育运动。她笑着说:“唱歌,跳健身舞、民族舞,打太极拳……都是我的最爱。”黄阿姨目前是新华老人协会文艺队的主要负责人,也是石狮老干局的文艺骨干,曾代表石狮参加过多项演出。1997年,她和队友们代表我市前往泉州参加50周年国庆庆典演出舞蹈节目《好日子》。

  舞蹈和老人会的工作是黄阿姨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每天,黄阿姨5点多就起床,做完家务后,就到公园、广场等地和老人们一起跳舞,或者到老人协会汇报工作,跟大伙一起聊天。有演出任务的时候,她还会组织人员进行集训。黄阿姨的每一天都过得繁忙而充实。

  黄阿姨说:“闲下来就觉得日子过得空荡荡的。我喜欢忙碌,习惯了,不怕辛苦,只要快乐就好。老年人也要有颗充满活力的心,也需要有丰富的精神生活,应该走出家门,多参加一些活动。我老伴原本也不爱运动,在我的动员下,现在,他也喜欢和老年人一起跳舞了。我们很经常一起去散步,家人一直很支持我的工作。家庭和谐同样是老年人身体健康的保证。如果家人不和睦,出来玩也不会开心。”

  来石狮定居,黄阿姨一直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她说:“感谢老人会,给了我第二个家。当我生病时,老人会的朋友们会一起来慰问我;当我遇上开心的事时,他们和我一起分享,将这份快乐传递,我觉得很温暖。老年人怕孤独,身边的朋友很重要,感谢他们给了我很多帮助,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在精神上。虽然到现在,我还不会说闽南话,但是我很适应这个地方的生活。石狮人民热情好客,而政府也对老年人关爱有嘉,老年人能有如此丰富的晚年生活,能有机会在这样的年纪重新走上舞台,我很感激。”(实习记者彭艳芳/文王柏峰/图)

  花甲老人眼里生活处处是歌

  这几天,泉港区埭港村的64岁退休盐工庄福星可谓喜事连连,由他本人创作的词作品《为了你我的宏愿》在全国校园歌曲征歌比赛中荣获了二等奖,大赛组委会将对作品进行谱曲并录制;一封中国大众音乐协会的邀请信又寄到了他手中,邀请他加入文化部中国大众音乐协会……

  庄福星是泉港区山腰盐场一名普通退休工人,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他在山腰盐场先后从事过生产工、记工员、工会业余教员、工会委员等工作。而从事歌词创作只有4年多的时间,迷上这个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完全是出自他的爱“家”情结。

  1999年,庄福星退休在家。看到泉港石化港口新城建区以来日新月异的变化时,很受启发,他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家乡做点事情。2003年,他把所见所闻所感的身边事以歌词形式进行创作,“一轮轮冲天的巨鸣,为深海浮起的码头喝彩,一座座炼塔的轰鸣,为石化新城的崛起喝彩……”质朴流畅的语言抒发了他对家乡的真挚感情,第一部作品《为泉港喝彩》经过半年的精心推敲和反复修改终于“诞生”了,作品同年还荣获了“文化之春·中国民族歌曲演创大奖赛”的中国民歌精品金奖,并入编《文化之春·中国民族歌曲选粹》。捧着带有油墨香味的书籍,看着自己的作品变成铅字,老庄的创作热情一发不可收拾,几年来他先后创作了《喜看泉港日日新》、《又听泉港北管响》、《山腰盐场金灿灿》等几百首歌词,其中有40多首作品在《中国歌海词丛》、《词刊》、《歌海》等杂志发表,获得国家级奖项的就有20多个。

  今年春节期间,庄福星得知祖籍泉港的马来西亚华侨庄老先生在国外省吃俭用,却捐献几百万元给家乡教育事业时,非常感动,一气呵成创作了《为了你我的宏愿》,作品在参加全国校园征歌比赛中得到了好评,也就有了开头的一幕。

  虽然没有经过专业学习培训,但几年来,庄福星一边创作一边学习,自费订阅了《歌曲》、《词刊》、《歌海》、《校园歌声》、《音乐周报》、《电视广播》等10余种杂志,并购买了很多工具书。认真捕捉生活中的亮点,如痴如醉创作,为家乡的变化喝彩成了老庄最大的愿望。

  在歌词的创作道路上,老庄乐此不疲,他说“十七大召开了,奥运会也要举办了,家乡的项目建设遍地开花,我看着,心里高兴啊,这么多的素材,只要自己还能写,就不会停笔……”

  “在我的眼里,泉州到处都是歌,永远写不完……”庄福星深情地说道。(温东莹郑伟伟邓德相)

  退而不休的革命老人

  黄际笔老人今年82岁,是市老体协的主席,退休20多年来,他退而不休,仍在力所能及的岗位上默默地奉献着。外表平凡而普通,但这位淡定的老者,却有着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他是当年石狮区工委50多名地下党员中健在的3名老党员之一,和石狮的解放有着休戚相关的联系。

  老人于1947年参加革命工作,是当时育龄小学的一名教师,他以此为掩护开展革命工作,向师生和群众宣传马列主义,组织群众活动,传播革命的火种。1949年3月,他顺利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了一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

  1949年7月,国民党泉州戒严司令部为确保从海上撤退,由海军派军舰封锁晋东南海面,并纠集325师,驻石狮交警部队,在晋江、安海、石狮的警察计1000多人,从石狮、安海两路进犯塔头、英林、伍堡、金井等沿海游击区。晋江游击大队和各区群众武装于虎头山、大觉山一带狙击国民党军队。

  7月中旬,当时的中共石狮区工委与塔山区工委联系,由黄际笔等70多名游击队员,夜袭石狮镇警察局、保卫队部、交警队部、镇公所,协助晋江游击大队粉碎国民党的“清乡”计划。袭击镇公所时,游击队员把鞭炮放在铁桶里佯装机枪制造混乱,有力地牵制国民党兵力。队伍撤下来时,很多游击队员都躲到黄际笔家,直到这时他的母亲和弟弟才知道他的身份。

  9月1日,他带领200多名游击队员打进石狮。2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石狮,石狮宣布解放。他为了迎接大部队的到来,换上了一身军装,也挎上了枪,英姿飒爽。说起这一幕黄老仍津津乐道,当时很多学生看到温文尔雅的老师一夜之间成了军人,都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但是看到他走在革命的队伍里才明白他的真实身份,笑着对他说,没有想到老师居然是共产党。回忆起这一幕老人喜笑颜开。

  他后来又跟随部队攻打过金门,着手准备金门的接管工作,可是事情发生了变化,他根据组织的安排,于1949年12月回到石狮。先后在晋江县百货公司、晋江地区商业局、晋江县石狮镇人民政府、晋江地区重工业局等部门工作。黄际笔老人于1985年离休,之后他坚持发挥余热,担任了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市老龄委副主任,1995年至今担任着市老体协主席。

  黄老先生说:“看到眼前的大好前景,我愿意尽自己的所能继续发挥余热,为社会多做点事情。”(记者陈满意彭艳芳/文王柏峰/图)

  百岁老人的幸福生活

  她是一位百岁的老人,住在一处和她一样老的建于光绪二十年(公元1894年)的古厝里,神态安详。如今她已经是六世同堂了,看着儿女满堂,子孙绕膝,那份含饴弄孙的快乐从她脸上流露出来。

  老太太姓王,叫王乌谨,今年已经101岁了,身体依然硬朗,在儿媳的照顾下穿得干净利索。她7岁那年父母双亡,成了一名孤儿,过早体味了亲人去世的悲伤。她先跟着舅舅一家生活,后来在松茂村吴家做了童养媳,7岁便走进了这座古厝,一直生活到现在,尝尽生活的艰辛和人情冷暖。

  老人的儿媳和孙媳十分孝顺,经常照顾老人的生活起居,帮助老人洗澡。老人的儿媳说每次给老人梳头时,都会在她头发上抹些发乳,所以老人的头发梳理得纹丝不乱。

  老太太的丈夫年轻时去菲律宾谋生,为了生活常年在他乡奔波,偶尔回家一两次,相聚的时间总是短暂。在儿子9岁那年,老太太听说丈夫在菲律宾遭遇不测,客死他乡。但是她不敢相信这是真的,一直在等待来自远方的音信,可是半个多世纪过去了,如今仍是杳无音信。

  老人带着一对儿女生活,含辛茹苦把子女养大成人,一生养成了勤俭持家的习惯,老人在90多岁高龄时还经常下厨为一家人煮饭烧菜。一次出行时,不小心摔了一跤,老人的脚摔伤了,家人们几经劝说,她才告别厨房。老人的针线活特别好,经常给家人缝补衣服,近来,由于关节疼痛,她只好放下手中的针线活,颐养天年。据老人的儿媳介绍,老人在今年动作有些迟缓,家人们开始在生活起居上给予更多的照顾。老人最高兴的是今年元旦一家人为她过生日的事情,子孙们济济一堂,其乐融融。老人的孙辈们在事业上都小有成就,经济生活逐渐富足,如今儿孙们的生活都渐渐红火起来,老人的日子也越过越幸福了。(记者陈满意/文王柏峰/图)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