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问:有80岁入党的人吗?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9日08:19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

  四川新闻网-成都商报讯

  “现在还能交入党申请书吗?有80岁入党的人吗?”弥留之际,82岁的唐亦勇老人念叨着这两句话。家人这才知道,原来老人五十多年来一直没放下这个心愿。10月15日,老人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

  一生骄傲

  毛主席和他握过手

  老人去世的第二天,唐亦勇的妻子张树贞整理着老伴的遗物。“这是他最珍贵的‘宝贝’,都50年了,还保存得这么好。”妻子口中的“宝贝”,其实是一本红皮册子,上面记录了一段历史,一段值得老人一辈子骄傲的历史。

  1951年2月到12月,唐亦勇参加了抗美援朝,并先后荣立二等功和三等功。1956年,作为四川省复员军人代表,唐亦勇来到北京参加了“全国烈属、军属、残疾军人、复员军人社会主义建设积极分子大会”,受到了毛主席的亲切接见。在那本红皮册子里,收藏编录了一张张泛黄的老照片:毛主席和他亲切握手,唐亦勇作为代表在大会上发言。

  1952年离开部队的唐亦勇回到了成都。当时成都成立了一个“贫民、烈属、军属”麻绳生产组,却因为资金短缺难以维持,唐亦勇积极响应当时提倡的“生产自救”口号,和战友一起,拿出转业费,为生产组购买原材料和生产工具,他作为大组长,将生产组搞得有声有色。几经发展,小小的麻绳生产组成了现在的成都汽车转向器厂。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唐亦勇还时常举办一些业余活动,丰富职工们的生活。“他经常领着我们唱歌、排舞,一到过年过节还要自办晚会。他自己收入并不高,可只要听说哪个工人遇到难事了,他总是慷慨解囊尽力帮忙。可惜啊,这么一个好人,就这么走了。”一想起老唐,30多年的老同事罗桂芳就忍不住掉泪。

   一生执著

  儿女名字都有“绳”字

  美好而细碎的点点滴滴,串起了张树贞和唐亦勇53年的婚姻生活。唐亦勇细心体贴,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做完繁重的工作,唐亦勇总要赶回家中做饭。怕饭菜好得慢,妻儿回家要饿肚子,唐亦勇总会先买两碗臊子面,把肉臊子都拨弄到一个碗里留给妻儿,自己就吃点清汤素面果腹。

  唐亦勇脾气极好,几乎从来没大声训斥过子女。由于经济困难,侄儿蒋骥一家六口在唐家吃住了一年多,自家经济条件并不宽裕的唐亦勇从没抱怨过一句。

  蒋骥说,小时候的自己非常调皮。有次开饭前,本来应该摆好桌椅碗筷的他却把小饭桌高举过头顶转圈玩,看到唐亦勇走过来,蒋骥心一慌,桌子重重磕在了唐亦勇的脚上,顿时鲜血直流。痛得脸已变色的唐亦勇不但没有责怪小蒋骥,反而安慰他说“没事”。“父亲是个特别儒雅的男人,从来没听他和别人吵过架,骂过一句脏话。唯独我自作主张改了名字,父亲发了好大一通脾气。”大女儿唐纯英说,父亲因为对工作的热爱,把子女的名字都起了个“绳”字。“我本来叫唐绳英,后来觉得不好听,自己去改了名,父亲为此大动肝火。”想起父亲的执著,唐纯英笑中有泪。

  一生遗憾

  没能成为共产党员

  当初在部队时,唐亦勇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后来离开部队回到四川,再加上中间又经历了一个特殊的年代,直到退休,唐亦勇就没再提入党的事。

  退休后的唐亦勇,剪报和看球赛成了生活的全部。老人喜欢看报,尤其关注国家大事,一看到报纸上发布的一些重要政策和发生的国家大事,老人就会仔细把那块剪下来贴在记事本上。“如果当天没看报纸,第二天报纸绝对就变成了一溜一溜的,家里没有一张完整的报纸。”老唐常说,自己曾经是军人,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他是个十足的爱国主义者。”

  父亲没有再提,家人也从来没问,要不是老人弥留之际的那番话,谁也不会知道,原来入党这个愿望一直挂念在老人的心里。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