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大学学报何以是“学术垃圾生产地”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00:31 红网
反思、批判高校学术状况,已成当下学术界无可回避的重大命题。从北大陈平原教授直言“高校官僚化”开始,到学人一针见血地指出“学术剽窃,高校官僚化的后遗症”,越来越多的人投入其中,奋勇直面高校学术惨淡景观,自觉地探其其根源檗枝,思潮在接力推进,剖析也在深入表里。 10月20日上午,首届高校学术期刊发展论坛暨《中国政法大学学报》首发式在京举行。多位学者对大学学报的现状提出了批评。清华大学教授李伯重在发言中称,“大多数中国大学的学报都是学术垃圾的生产地”,在随后的学者发言中,多位教授对此说法表示认同。(10月22日《华商报》) 那么,本应该作为本国学术主要生发地之一的大学学报,何以成为了“学术垃圾生产地”呢? 有了前面对“高校官僚化”及其“后遗症”——“学术剽窃”的揭露与批判,这个问题的答案几乎已昭然若揭。 从本质上而言,“大学学报乃学术垃圾生产地”也是“高校官僚化”的“后遗症”之一,即与“学术剽窃”是互为表里的“并发症”。“手里有权,肚里没货”,面对一堆打着权力烙印亟待结项的学术基金项目而不能“自孕”,苦苦寻觅着继续攀缘权势高峰的“学术垫脚石”而不能“自产”。皮厚三尺、铤而走险派选择“抱着别人的孩子当亲生”,是为“学术剽窃”。与之相应,有“剽心”没“剽胆”或为“时势所迫”者,干脆拿定了“自己生产”的主意。然而,即使用尽百般力气,摆足千番姿势,“公鸡”又怎能下蛋呢?最终也只能蹩脚地效仿“女娲老祖”意欲“造”之。捧着若干“垃圾”东拼西凑,更无力于“神来一吹”,于是乎,一个歪瓜裂枣、奇模怪样的“学术新品种”诞生了,是为“学术垃圾”。但是,同样靠着官僚化的“权势通关秘诀”,它就能想当然、笑眯眯、乐悠悠地登上了大学学报的大雅之堂,毫无羞耻表情,反而满脸得意,有着“怪胎”特有的惊人“自信”与“霸气”。 通过一番梳理,我们可以发现,大学学报固然是“学术垃圾生产地”,却也不过是水到渠成的“过场”而已,实际孕育该类学术垃圾的“子宫”依然是畸形“高校官僚化”,而某些“高校官僚式学者”则是它们不折不扣的“亲娘”,将俗语“有其母必有其子”用在这里再合适不过了。所以,欲彻底清除学术垃圾,规范大学学报固然是必要的途径,却未必是治本之策,而直面高校官僚化机制及其构成人群,或许才能“药到病除”,使得作为国家学术发展主力军之一的高校学术重新焕发应有的生机。 稿源:红网 作者:司振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