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向月宫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4日07:45 红网-湖南日报

  新华社记者 黎云

  明朝万历年间,一个名叫万户的官员,将自己绑在椅子上,点燃了椅背上的47支火箭———在这位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有记录的航天事业实践者粉身碎骨600多年之后,月球上一座环形山以他的名字命名。

  ■仅仅是幻想

  在古老传说和科幻小说中,金色的月球,是诱惑人类的迷宫,是赐予人类力量的天堂。

  人类对月球的探索,首先从举头望明月时的翩翩浮想开始。嫦娥奔月、吴刚折桂……不但中国有许多关于月亮的美妙传说,西方人也同样对夜空中的这个银盘充满了想像。“许多早期的火箭和航天专家,都是带着丰富的想像力和严谨的科学态度,开始最初的月球探索的。”中国卫星专家、中科院院士叶培建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这样评价。

  人类第一个系统观测月球的是意大利天文学家伽利略。1609年,伽利略用一架直径不到3厘米的自制望远镜,瞄准了月球。尽管非常不清晰,伽利略仍然发现,月球并不像当时的天文家宣称的那样光滑,“完全不是完美球面上那样的圆滑”,而是一个凹凸不平的球体。伽利略的研究不仅颠覆了很多人类已知的“成果”,也颠覆了一些宗教的教义———他的研究不但没有得到承认,反而遭到了当时主流学者的反对。

  在漫长的岁月中,人类零距离触摸月球的脚步,缓慢而艰难。

  ■不仅仅是诱惑

  月球对于人类的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从1958年美国和苏联启动探月计划开始,世界发达国家和航天大国都先后开展了多种类型的深空探测活动。

  叶培建院士介绍说,截至目前,全世界进行过月球探测的国家和地区有美国、俄罗斯(前苏联)、欧洲和日本,已经开展的月球探测活动123次,其中美国56次、俄罗斯64次,日本两次,欧洲一次。

  在近50年的月球探测史上,人类为了这个执著的梦想付出了不菲的代价。“成功率不到50%。”嫦娥工程总指挥栾恩杰介绍说。

  1969年7月20日,人类迎来了航天史上的重要一刻。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他的同伴奥尔德林,成功登上了月球,并留下了人类在外太空的第一个脚印。从1969年开始的3年中,共有12名美国宇航员登上了月球。

  在那个年代,美国和前苏联都在这场狂热的登月竞赛中,投入了天文数字的资金和设备。当狂热开始降温以后,随即而来的,是长达20多年的沉寂。

  直到1994年,美国宇航局再次发射了“克莱门汀”号环月探测器,重新启动探月计划。进入21世纪,日本、印度也加快了进军月球的步伐。

  ■中国人一路走来

  1978年,当一块1克重的月岩样品作为美方礼物送到北京后,一分为二,当时43岁的科学家欧阳自远拿到了0.5克。

  “我的研究,就是从那一块0.5克的月球岩石样品开始的。”如今,72岁的欧阳自远成为了中国月球应用科学首席科学家。

  早在1962年,中国人就开始了对月球的探索。其中的艰难和曲折,却很少有人知晓。1994年,中国科学家的探月构想正式提出。在将近10年的过程中,围绕“探月有没有必要,是否可行”等问题,科学家们进行了反复的论证。“当然有必要。”叶培建院士在接受采访时说,在他看来,地球是人类的摇篮,但人类不能总是生活在摇篮中,可见外层空间总有一天会变成人类的第四个生存空间。欧阳自远说,“别人的永远是别人的,不能因为美国能造汽车,我们就不需要自己的汽车工业。”2000年10月,时任国家航天局局长的栾恩杰在“世界空间周”庆祝大会上宣布:“在空间探测方面,将实现月球探测……”这是中国高层首次向外界表露了探月的决心。一个月后,中国政府以航天白皮书的形式表示要“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2003年,“嫦娥工程”正式上马。

  4年以后,世界的目光汇聚到了中国西昌。在这个有着月亮城之称的川西小城,“嫦娥奔月”将从传说成为现实。(据新华社北京10月23日电)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