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在人间多呆了4.6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5日05:21 南方都市报

  

“嫦娥在人间多呆了4.6秒”
“嫦娥在人间多呆了4.6秒”
昨日18时05分,搭载着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的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三号塔架点火发射。这是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在进行实时监控。新华社发
“嫦娥在人间多呆了4.6秒”

  ■西昌现场

  燃放爆竹 摆庆功宴

  “嫦娥不舍人间,昨天奔月前在人间多呆了4.6秒,”昨天“嫦娥一号”发射成功后,

火箭系统总指挥岑拯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本次发射可在成功前加上圆满二字,虽然发射延迟了4.6秒,但这并没影响我们完成了‘准时发射,准确入轨’的目标”。

  [总指挥]

  心上担子一下子卸下

  一周之前,岑拯在接受采访时称心怀压力,“我们要完成任务,不然不好交代”。但昨天下午6时30分,仍在西昌指挥控制大厅的火箭总指挥岑拯却沉浸在发射成功的喜悦里。他说,“心上的担子一下子卸下来了,同事们的努力也得到了一个回报,长征三号甲载着嫦娥一路飞天,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尽管火箭发射比预计的18点05分延迟了4.6秒,但仍然是准时发射,准确入轨了。

  在宣布火箭发射成功的时候,西昌指挥控制大厅里齐齐鼓掌。岑拯透露,昨天夜里,他们航天一院的工作人员还将燃放烟花爆竹以示庆贺,庆功宴也会于昨晚在西昌举行。

  [释疑]

  火箭为何爬得不快

  为何火箭没有想像中爬得快?昨天,在现场观看的游客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岑拯表示,这是正常现象。刚开始起飞时,由于火箭加注较重,起飞点火燃料消耗之后,会飞得越来越快。所以,大家在现场看到她在升空的那几秒时间里,好像直立在空中慢慢上升,然后飞向云层。

  [院士评价]

  可称得上圆满成功

  昨天晚上7时30分,仍在西昌指挥控制中心的中国工程院院士、探月工程副总设计师龙乐豪在接到祝贺电话时,在电话里笑了。他说,“发射很成功,可称得上圆满成功”。

  龙乐豪称,卫星的太阳帆板已展开,前后两道让人担心的关口都已经过了。当然,要说完全成功,还需等到本月31日的关键转轨进入目标轨道,直至11月5日传回第一幅月球图像。

  [工程人员]

  只想好好睡上一觉

  对于动力系统的陈先生来说,嫦娥顺利奔月后,连续为嫦娥和火箭做补给工作长达12个小时以上的他,只希望能好好睡上一觉。

  陈先生称,在此之前,虽然各项工作进展顺利,但因为嫦娥还未送上“广寒宫”,大伙嘴上不说,心头仍是存有压力的。直至昨天,在指挥控制大厅里看到第一次点火成功,他和同事们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等到飞行一段时间之后,第二次点火成功,大家再也抑制不住心头的喜悦,都站起来长时间地鼓掌。晚上,他们将在食堂举行庆功宴,之后大家便想安睡一觉。今天他们将打点行囊,明天乘车离开西昌,奔赴北京的工作岗位。

  本报特派记者 秦鸿雁

  ■北京现场

  精确分析 遥控嫦娥

  昨天,北京航天城再次吸引世人目光。

  嫦娥一号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升空后,设在北京的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将担负飞控决策、轨道控制、数据分析处理和应急控制的重任以及绕月飞行后的长期管理。

  “各号注意,一分钟准备!”18时04分,卫星发射进入一分钟读秒。

  “10、9、8……”扬声器里传来最后的读秒声,大厅里一片安静,所有的人都屏住了呼吸。

  “点火!”

  “起飞!”

  18时05分04秒。巨大的显示屏上,乳白色的火箭喷射出橘红色的熊熊火焰,托举着嫦娥一号卫星腾空而起,飞向浩瀚太空。

  伴随着大屏幕上不断跳跃着的飞行参数,大厅里不时响起洪亮的报告声:

  一、二级火箭分离成功!

  整流罩脱落,火箭飞出大气层!

  火箭二、三级分离!星箭分离,卫星入轨!

  坐在总调度后侧的北京航天飞控中心主任朱民才,脸色凝重。

  卫星发射成功,对测控通信系统来说,工作才刚刚开始。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卫星先绕地球飞行,经过4次调相,开始奔向月球,大概经过114小时的飞行,在快要到达月球时,依靠卫星

发动机进行减速制动。在被月球引力场“捕获”后,成为环月卫星,最终在离月球表面200公里高度绕月球飞行。

  随着遥控发令员沉着果断地按下发令键,北京飞控中心向嫦娥一号发出第一条遥控入轨指令。不久,轨道计算人员准确报出了精确的卫星入轨参数:近地点205公里,远地点50930公里,嫦娥一号卫星进入预定大椭圆轨道!

  18时45分,卫星已建立巡航姿态;19时,嫦娥一号卫星太阳帆板成功展开,开始吸收

太阳能为卫星供电。后续飞行按照正常程序进行!

  19时10分许,卫星准确入轨,发射圆满成功!

  据新华社北京电

  ■南太平洋现场

  正常入轨 笑容绽放

  当长征火箭托举着嫦娥一号卫星从中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拔地而起、直冲苍穹时,那片古老而静谧的大地上的震动,仅用了20余分钟,便“传递”到万里之外的南太平洋上。

  已提前抵达这里的远望三号航天远洋测量船,静候着嫦娥一号卫星的飞临。

  “嘀嗒,嘀嗒……”时钟指针的每一次跳动,仿佛都在一把把扯着空气、揪着人心。

  甲板上,两个直径十余米的乳白色“雷达锅”稳固矗立,紧紧“咬”着火箭经过时的方位点;船舱内,各机房数不清的红绿点交相辉映,一排排彩色显示屏幕上不断变更着各种信息画面及数据,上百名科技人员紧盯着屏幕,不放过丝毫变化。

  测控主操作手张志宝,身体贴着监控台,右手稳握操纵杆,左手轻搭天线控制板,双眼紧紧盯着监视屏……

  突然,一个绿点闯入屏幕,杂乱地跳跃着。张志宝扫了一眼显示数据,眉头一松,右手熟练地转动操纵杆,稳稳地把绿点锁定在示波器中心―――所有动作一气呵成。

  “长江三号发现目标!”―――北京时间24日18时25分50秒。

  “长江三号双捕完成!”―――北京时间24日18时26分10秒。

  调度员坚定清晰的报告声,打破了船舱内逼人的沉寂,划破了太平洋上的沉沉黑夜。

  “火箭三级二次关机,末速修正开始!”―――北京时间24日18时28分00秒。

  “火箭末速修正关机,火箭调姿到位!”―――北京时间24日18时28分37秒。

  “星箭分离!”―――卫星正常入轨!北京时间24日18时29分。

  “哗―――”期待许久的热烈掌声,瞬时激活了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出快乐的笑容,大家相互示意和祝福。

  旋即,一组又一组令人振奋的信息接连发出,随着电波飞向遥远的祖国,飞向北京飞控中心。

  据新华社远望三号电

  对“嫦娥一号”联网测轨过程

  1.观测

  采用VLBI联网观测手段,将四地射电望远镜联网,口径扩增至3000多公里。

  2.数据处理

  位于上海的数据处理中心,实时接收和处理四地射电望远镜测量数据,向北京航天指挥中心报告。

  3.调控

  通过控制系统调整“嫦娥一号”飞行姿态,确保始终处于正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