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喜松花江》高唱时代赞歌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6日06:01 光明网-光明日报

  2005年11月13日吉林石化公司双苯厂发生爆炸,被称为生命杀手的硝基苯流入松花江,哈尔滨被迫大停水。在突发灾害面前,哈尔滨人上下同心,携手奋战,战胜了这场灾害。

  著名剧作家赵葆华受电影频道的委托,赴哈尔滨深入釆访,担当起创作这个题材的任务。赵葆华曾创作过《我的法兰西岁月》,为此获夏衍电影文学奖一等奖。他为了写好这部新作,到哈尔滨市供排水集团、水厂和环境监测中心去体验感受,又釆访各个行业的亲历者,终于拿出了感人至深、催人奋发的剧作《悲喜松花江》。

  导演刘抒鹃接过剧本后,组织一流的创作集体。著名演员张光北、曹力、曾获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的郑卫莉和获百花奖新人提名奖的青年演员温桂钰及国家话剧院的新秀王新都参与此剧担纲主演,他们创造的角色令人印象殊深。

  《悲喜松花江》(原名悲喜大江)不走灾难片的艺术路线,不把艺术重心放在灾害上,以此吸引眼球、狂掠收视。而是将大爆炸、大污染、大停水作为一个诱因,由此展示滨江市人民群众,在突发灾害来临之际,由惊到静再到奋起的情绪演进过程,展示公众全力配合执政者,相濡以沬,同心抗污染的过程。这些是全片的情绪基调,情绪背景。在此基调之上,背景之前,着力描写几组人物关系:

  一是市委书记彭志强和供排水集团董事长柳致远的关系。他们昔日曾为同窗好友,现为并肩奋战的上下级。他们的决策,他们的判断,他们的性格和他们的情感与思绪,决定着这场特殊战争的走向与成败。这对人物关系,引领全剧的磅礴气势。二是监测员武小乐和民警柳青青,这对生死恋人在突发灾害来临之际,他们之间的相互依傍,他们的牺牲精神和刻骨守望,引领全剧的深情主旋律。

  描写其他的几组人物,旨在将个人的恩怨与滨江市的命运扭结在一起,表现生活的多角度、多维度,让多重旋律组成丰富而雄浑的合弦。这些人物构成社会的群体精神与氛围,是影片的底气和底色。

  这部作品的艺术策略是将主旋律题材情感化书写。这种情感表现不是小儿小女过小桥的缠绵悱恻,而是大事件中的英雄情怀,在牺牲、奉献、舍弃的背后体现一种崇高的价值观。这种情感化书写,来自剧中各个人物对生活的挚爱,对生命的珍视,对职责的感人坚守,弥漫成一种气势,是时代精神的气势。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