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台湾艺术家陈逢显的“毫芒雕刻”之路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27日00:25 中国新闻网

  

通讯:台湾艺术家陈逢显的“毫芒雕刻”之路

  台湾毫芒雕刻艺术家陈逢显制作的不足指甲大小的微型小书。中新社发 田齐 摄

  

通讯:台湾艺术家陈逢显的“毫芒雕刻”之路

  台湾毫芒雕刻艺术家陈逢显参观天津博物馆,对天津民间手工艺品兴趣浓厚。中新社发 田齐 摄

  版权声明:凡标注有“cnsphoto”字样的图片版权均属中国新闻网,未经书面授权,不得转载使用。

  中新社天津十月二十六日电题:台湾艺术家陈逢显的“毫芒雕刻”之路

  中新社记者田齐

  刻版、印刷、装订长、宽各零点八厘米的微小书《唐诗三百首》,全书三十八页,重零点三五公克。在缝衣针的针孔内摆放五只平均尺寸零点七毫米的圆雕大熊猫;其中三只大熊猫在啃竹子,另两只大熊猫展开一幅标语,上书“二00八北京奥运”。以沙砾为质料,雕刻活灵活现的螃蟹。在蜻蜓的四片薄翼上书写二十首唐诗。这些不可思议的作品全部出自台湾毫芒艺术家陈逢显之手。

  金秋十月,在此间举行的天津首届海峡两岸民间交流研讨会上,记者采访了留着一头长发的陈逢显。

  现年五十一岁的陈逢显自幼喜爱书画,早年就读台北稻江高中美工科,打下良好的艺术功底。二十五岁时用雕刻钢板的工具雕刻出平生第一件作品《鸟语花香》,深得同事的赞赏,由此踏上探索毫芒雕刻艺术之路。此后,陈逢显潜心钻研毫芒雕刻技艺,先后创作出一百多件独具特色的毫芒雕刻作品。一九九七年,陈逢显创办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毫芒雕刻馆,将自己的作品完整呈现在世人面前。

  陈逢显介绍,毫芒艺术是将文字、图案刻写在极细小的物体上,或把小字、小图刻画在巨大物体上。从事毫芒雕刻,既需要扎实的艺术功底,更需要敦厚、笃定的襟怀。创作过程中,每一次下刀、下笔都要闭气一分钟以上,全身每块肌肉必须静止不动;稍不留神,就会出现败笔;有时,雕刻中的极小质料会瞬间“消失”,前功尽弃。对此,陈逢显坦言,探索毫芒雕刻艺术的过程,充满艰辛,且非常寂寞。一路走来,陈逢显说,靠得是“心静专一,滴水穿石。”

  面对已经取得成绩,陈逢显并不满足。 陈逢显说,毫芒雕刻艺术是已经保存了三千余年的古老技术,如今这份保护与传承的责任,历史地落在了我们肩上。传统艺术的生存、发展,需要喜爱这门艺术的全体人民的努力。这种努力,既有观念、内容上的创新,也有形式、材料上的突破。

  近几年,陈逢显将注意力投向技艺更为复杂的立体雕刻,并积极扩大雕刻质料的选材空间,在石、木、竹、棉、砂等传统雕刻质料的基础上,增加了金属、树脂,甚至动、植物原料,使其毫芒雕刻艺术作品,呈现出更加丰富多彩的面貌。

  陈逢显说,博物馆是实施教育的地方。实施教育可以采取更灵活、更容易接受的方法。比如,提供材料,指导孩子自己动脑、动手参与制作。“将文化传承的种子播洒在孩子心中,让孩子的想象力恣意挥洒,谁知道我们的校园里藏着多少毕加索、莫奈?”说起孩子们在雕刻馆里学习、创作的情景,陈逢显难掩激动的心情。

  陈逢显说,两岸文化同根同源,更要加深了解,加强合作,相互借鉴。他此行的目的,就是抱着学习的愿望,向这里的艺术家学习,从这里的民间文化中汲取营养。

  谈到“民间艺术大师”、“台湾微雕第一人”、“吉尼斯世界记录创造者”种种赞誉,陈逢显轻松、淡定地说:“叫我陈逢显就好。我喜欢毫芒雕刻艺术,我会一直坚持下去。”(完)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管理利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