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移民:我在上海挺好的(图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31日02:25 华龙网-重庆晚报

  

三峡移民:我在上海挺好的(图文)

  妻子曾祥平每天骑车接送女儿上学、放学,孩子读书争气是最值得移民家庭骄傲的事情。

  

三峡移民:我在上海挺好的(图文)

  7年前,本报记者拍摄的这幅《三峡移民深情回眸》,让余胜清成为体现百万三峡移民奉献精神的形象代表。

  

三峡移民:我在上海挺好的(图文)

  7年后,余胜清当年怀抱的女儿已经长大,一家人在崇明岛过上了幸福的日子。

  

三峡移民:我在上海挺好的(图文)

  9岁的张凯给外公外婆表演跆拳道时撒娇耍赖,一家人尽享天伦之乐。

  

三峡移民:我在上海挺好的(图文)

  张林家移民房后的猪圈已被新建的别墅取代,院子里更是多了一辆货车和一辆轿车。

  

三峡移民:我在上海挺好的(图文)

  徐继波与当地工友的关系非常融洽。

  

三峡移民:我在上海挺好的(图文)

  女儿徐欢在县城重点中学住读,每次回校都是徐继波用电瓶车送她。

  

三峡移民:我在上海挺好的(图文)

  自家的小猪还没出栏,张学云每天下午四处收购肥猪拉到镇里食品站屠宰销售,也能挣上两百元。

  

三峡移民:我在上海挺好的(图文)

  张学云很会和当地人处关系,招待家乡来的记者,也不忘邀生意搭档喝上几杯。

  三峡移民:我在上海

  10月23日,三峡库区蓄水达到156米。这天,记者专程赶赴上海崇明岛,探访了一些为三峡工程作出无私奉献的首批大规模外迁移民,记录下他们在新家的生产生活情况。

  余胜清:

  “移民形象大使”生活变好了

  7年前的2000年8月13日,重庆云阳港,在三峡库区首批大规模移民外迁的人流中,本报记者抓拍下余胜清怀抱女儿深情回眸的一瞬。照片在本报刊登后,他成为反映百万三峡移民奉献精神的典型和“移民形象大使”。

  7年后,记者再次见到余胜清时,当年他怀抱中的女儿已经长大,一家人已经在上海崇明岛过上幸福的生活。

  10月23日,由上海宝山区宝杨码头乘高速客轮行驶40分钟后,记者踏上崇明岛南门码头,余胜清的家就在距县城中心不到5公里的城桥镇东江村。下午4时许,记者走进余胜清家,这是一幢一楼一底的移民安置房,和当地村民清一色的小楼一样,是重庆人所说的“小别墅”。做泥水匠的余胜清才收工不久,妻子曾祥平也刚从县城把读小学的女儿余越接回家,一家人对家乡记者的到来非常热情。

  记者给余胜清一家带来一份特别的礼物,就是制作成1.5米高的那张《三峡移民深情回眸》照片,话题也围绕着当时告别家乡的难忘时刻展开。

  余胜清说,移民上海那年自己27岁,女儿余越才1岁零5个月。那天在码头,女儿在怀里熟睡不醒,妻子和她妈妈哭成一团难舍难分,那场景真是终身难忘。

  他说,来到崇明岛,各方面条件比老家好多了,家里的几亩地种了七八百棵橘树、桃树,自己在外做泥水活一天也能挣70元钱。最值得骄傲的是8岁半的女儿余越,在县城西门小学读三年级,几学期成绩都是班上第一,还当上了中队长。

  说到家庭经济状况,余胜清说,自己在移民中还不是最好的,主要是文化不高。但从今年起,孩子学费等很多费用减免了,还领到了国家补贴给每个移民每年600元的“大中型水库后期扶持款”。

  看着大多数移民都把生活搞得红红火火,余胜清也盘算着筹钱学习驾驶技术。“你说我是‘移民形象大使’,我在发展经济上一定要再上个台阶!”

  张林:有车有房当老板

  外迁至崇明岛的三峡移民,据称有一百多户买了货车在跑运输,而家住港西镇北双村的张林,则是他们中发家致富的典型。

  今年31岁的张林是个精明人,7年前和妻子儿子、岳父岳母一起从云阳迁到崇明岛。一到崇明岛,他就开始实施致富计划。

  他先到上海开了两年的集装箱车,挣了三万多元。后来,他买了一辆自卸式货车,和妻子甘雪梅一道,起早贪黑为建筑工地拉沙,一年就赚了十万元。

  张林四年换了四台车,其中2005年还一下买了两台货车,让老家的弟弟也过来挣钱。如今,他已是移民中的致富榜样——由于住房拥挤,张林在原有120平方米面积的移民房基础上,花费近十万元另建了100多平方米的别墅式住房;今年9月,他又花4万多元买了辆“奇瑞QQ”轿车,供老婆接送儿子上学用。

  “如果不是移民带来的机会,这样的生活在云阳老家想都不敢想!”张林的妻子甘雪梅说。

  徐继波:

  我在崇明“发”了

  记者刚到崇明岛,就听到“徐继波发了”的消息。

  徐继波是三峡外迁移民中的先进典型,当年他响应号召第一个报名移民,又第一个走下移民船踏上崇明岛南门码头。他怀抱家乡黄葛树泪别亲人的形象,也被记者拍摄而广为传播。

  两年前,徐继波所在的城桥镇鳌山村被划为崇明新县城所在地进行开发,他家的小楼和土地被政府征用,他再次成为“移民”。拿着40多万元拆迁补偿款,徐继波在政府帮助下,以优惠价在附近的还建小区“海岛新村”购买了两套104平方米的住宅。据称,这两套房子在当地价值七八十万元。目前,徐继波一家免费暂住在政府安排的临时过渡房里,等待年底前新房交付。对于自己“发了”的说法,徐继波笑着不承认。但他表示,这两套新房一套自己住,另一套准备出租。

  徐继波在村办企业打工,每月能挣1200元左右;妻子在县城一小区当清洁工,每月也有800元左右收入。他说,现在生活水平虽说不上富裕,但比在老家云阳山上当农民好多了。夫妻俩最得意的是女儿徐欢读书成绩好,考上了当地人都羡慕的重点高中崇明中学。

  张学云:

  投资二十万当“猪司令”

  家住崇明县庙镇米洪村的云阳移民张学云,是上过老山前线的退伍军人。有过当兵经历的他不等不靠,刚登上崇明岛就打响了发家致富的攻坚战。

  张学云认真钻研养猪技术,用打工挣来的8000多元钱盖起猪舍,喂了32头猪和20多只鸡鸭。为防猪儿生瘟害病,漂亮舒坦的新家就在200米外,他却整日住在猪舍不停忙碌。七年下来,张学云家变化巨大——原先的一间猪舍变成三间,养猪100多头。去年,张学云在原来的移民安置房旁边,花5万多元又建起80平方米的平房,今年还准备把移民房装修一遍。就这样花销,张学云透露,除了生产生活备用金,他还有好几万元存款。

  张学云在交谈中,嘴里冒出很多“免费”、“优待”的好事:一会儿生猪屠宰税镇里给他免了,一会儿水费村里又给他补贴了;当地政府鼓励学生读职业学校,又把他女儿学电脑排版的4000多元学费免了……他还不断地说,“崇明这边钱好挣!”

  问起今后的打算,张学云表示:今年准备,明年10月投入20万元再建千余平方米猪舍,养400头猪,实现自动化喂料,他要当移民里的“猪司令”!

  本报特派记者 陆纲 摄影报道

  网络编辑:王敏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