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茶馆二十三年拒绝打麻将(图文)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1月01日02:18 华龙网-重庆晚报

  

老茶馆二十三年拒绝打麻将(图文)

  苏州女孩张莹(右)和老茶客们摆龙门阵

  苏州女孩张莹为缅怀过世不久的外公,近日,专程来渝寻访重庆老茶馆。经一位热心老茶客介绍,她来到渝中区厚慈街79号附1号,她惊奇地发现,这家有23年历史的老茶馆,竟然不做麻将生意。

  苏州姑娘的新发现

  10月22日上午,厚慈街79号附1号老茶馆。“老板,泡碗茶!”门外进来一位姑娘,高声招呼道。“小妹妹,听口音,你不是本地人?”老板娘赵德英边沏茶边搭讪。“我是苏州来的,专程来坐重庆老茶馆。”女孩名叫张莹,来自江苏省苏州市。

  张莹外婆是重庆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张莹外婆和外公曾寓居重庆,由此,养成了重庆人坐茶馆的习惯。举家迁往苏州后,即使生病期间,张莹外公也要拄着拐杖去泡茶馆。老人一直很遗憾,认为苏州的茶馆没得当年重庆老茶馆的感觉。

  今年7月,张莹外公因病去世。为此,张莹专程来渝寻访让外公牵挂了大半辈子的重庆老茶馆。

  老茶客坐茶馆当上班

  “姑娘,你算找对啰!”81岁的茶客邹明生说:“如今,要在重庆找这样不打麻将的老茶馆,难!”

  老茶馆总面积不足20平方米,光线暗淡,地面凹凸不平,左墙挂有两幅苍劲有力的书法:“古今多少事,尽付笑谈中”、“守旧我喝盖碗茶,时新你饮矿泉水”。右墙上各有一幅瘦梅图和墨竹画,分别配有:“平生不喜凡桃李,看了梅花晓遇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的对联。

  字画是老茶客86岁的张霖大爷送的。老板王安荣介绍,张大爷天天来此喝茶,为感谢老板及茶友对老茶馆的坚守,他特地写了这几幅字画相赠。

  每天上午8时至10时、下午2时至5时,是茶馆最热闹的时候。四五张茶桌,张张坐满了茶客。“来这里喝茶的,多是老年人。”赵德英介绍。80多岁的廖婆婆家住沙坪坝区双碑,每天要坐一个多小时的车来茶馆。“一天不来喝上一杯,心头就不安逸。”前段时间,廖婆婆身体不适,仍硬撑着到茶馆坐了两个钟头。

  去年下半年,张霖被车撞伤,卧床十几天,请了两个“棒棒”每天把他抬到茶馆,一抬就是半个月。张大爷每天上午8时准时到茶馆,坐固定的座位,喝沱茶、看报,9时30分准时离开。“品茶知雅,闹市寻幽。喝茶图的就是一份安静。”张大爷说,如今,真正的茶馆太少。很多茶馆其实是麻将馆,“乌烟瘴气,吵得人心烦。”

  81岁的邹明生和87岁的周和财是江西人,他们和85岁的蒋德成,每天上午、下午都要来,且到得最早,走得最晚。三位老人也有固定的位子,号称“铁三角”。“年纪大了,没事做,也走不了远路,泡泡茶馆,会会老哥儿们,也是一种生活。”邹大爷说。

  “这个茶馆是我们老年人的娱乐中心,我们称它‘耍门大学’。”86岁的黄仲涛和老伴李昌菊每天来茶馆,嗑着花生、瓜子,就着一壶茶坐一下午。“干净、清静,适合我们。”老夫妻5个子女都很孝顺,纷纷要他们搬去同住,可老两口一直不答应,因为他们舍不得这家茶馆。“哪天不来,心头总像少点啥。”

  “如果外公知道我找到了真正的重庆老茶馆,肯定特别高兴。”张莹眼含泪花说。

  23年拒绝打麻将

  其实,茶馆真正的老板是79岁的廖福学。几年前,廖福学因患冠心病,儿子王安荣、儿媳赵德英接了她的班。

  1984年,廖福学和老伴王绍均开了这家茶馆。“当时,一壶茶水卖一分钱。”靠着一壶壶茶水,夫妻俩将三个孩子抚养成人。

  赵德英介绍,茶馆收费很低,一杯茶1.5元,茶客自带茶叶收1元,时间不限。这个价上调不到一月。之前,价钱相应少5角。因为今年物价上涨较快,茶价也涨了。上月,茶客们主动要求涨价,价钱才做了调动。

  “每月最多赚三四百元,哪够一家人开支?”赵德英说,1998年,她下岗在家,便替婆婆打理茶馆。2003年,赵德英丈夫王安荣失业,婆婆每月药费要一两百元,加上儿子读书的花销,全家生活捉襟见肘。

  “要不,把茶馆换成麻将馆?”赵德英和王安荣试探着跟父母商量。“啪”,父亲王绍均拍案而起:“瞎闹!茶馆就是茶馆,再穷也不许在茶馆打麻将!”

  “打牌是赌博。没生意,关了都要得,不能开麻将馆。”母亲一旁附和。从此,王安荣小两口再也不敢提麻将馆的事儿。

  去年王父去世前,叮嘱儿子、儿媳,不要在茶馆经营麻将生意。儿子儿媳向父亲郑重承诺,会好好守住这个茶馆。

  赵德英介绍,来茶馆的茶客大部分都上了八十岁。“这样下去,茶客会越来越少,生意会更加惨淡。”儿子马上就要升高中了,学费、生活费将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怎么办?

  张霖建议,把茶馆装修一下,提高档次,吸引年轻人。赵德英夫妇算了一下,得花一两万元,他们哪有这笔钱?“再说,如今的年轻人,有几个到老茶馆喝茶的?”

  “不管怎样,只要爷爷、婆婆们还来,我们就会一直开下去。”夫妻俩承诺。“我支持。有机会,我会再来看你们的。”在茶馆坐了一整天的张莹,依依不舍地告别了茶馆,告别了这群和她外公一样执著的茶客,也告别了让她备受感动的坚守老茶馆的两代主人。

  本报渝中社区记者 张水红 张质 摄影报道

  网络编辑:王敏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邮箱大奖等你拿